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点灯人教育资讯

【第五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季祥珍 :歌总是美好的——写在第五届亲近母语论坛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09-21 16:37:50

1、 2009年4月9日,星期四,晴。

     很久就开始期待第五届亲近母语论坛,我说过——那就像身处云端的日子,远离地面,却抵达内心。“独处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这感觉非常贴近。
     终于调好了课,等来了朋友的短信,她们都已早早到达。而我,离扬州、离亲近母语最近的我必须姗姗来迟。有些无奈,但很现实。
     但是,我总算可以唱首歌了,总算可以暂时告别一些不爱的琐碎,总算可以做一次心灵的旅行,总算可以做一个幸福的听众,总算可以听一听玫瑰的课啦。我甚至想歌唱,因为歌总是美好的。
     想象自己来自小小国,但是丝毫不畏惧巨人。因为只有身处在巨人里,我们才可能感觉宽广深邃。我们不可能成为巨人体内的细胞和筋腱,我们只是我们,永远在追寻自己的我们。有时渺小,有时微弱,却很真实。
     23:18了,该睡了,明天还要早起。想着我的孩子们,有点聪颖的小狡猾,已经猜出我要与他们短暂的告别。其实,告别只是为了崭新的启程。
     很多话留待明天细说。

2、2009年4月10日,星期五,晴。
     第五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暨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扬州。
     梅子涵,一个自称永远长不大的人点燃了仪式的光芒。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艘船,那些已站在甲板上的人已在世俗的凡尘里得到了休息。活动准备好了,就开始检票。
     别有个性的专家介绍,每个人都得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形象诠释自己。
     我亲爱的徐冬梅老师,说自己曾是一条小黑鱼,孤独的小黑鱼,但是如今遇到了许多小红鱼,还有美人鱼。
     梅子涵,说自己是一个笨笨的、傻傻的大大熊,但是会一直为小小熊点着灯,甚至帮他摘下月亮,让他从此不再怕黑。
     陈萍,愿做一棵爱心树。
     丁筱青,喜欢穿黑色的长长的衣服,别人说她像巫婆,但她只愿做毛毛,一个会倾听的毛毛。
     余耀,是一只小小熊,希望长成大大熊。
     其实,他们都是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最准确的“自我”!

3、对玫瑰的课很是期待,下午的礼堂犹如一颗即将爆裂的豆芽,大家都坐着,在等。我和同事穿到了前排,为了看得更真切。
     她带给我们的是绘本教学——《我的爸爸是焦尼》。
     课在自然的交谈开始。
     玫瑰请孩子们在脑海里搜索自己对父亲的感受、父亲的味道。那属于深沉,高大,冷静,智慧,理性。
     玫瑰说,父爱或许是快乐,或许是伤感,又或许是心灵深处的感动。
     讲述开始了,娓娓的讲述,简单的讲述,原始的讲述。一个经受离异的孩子,一个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是怎样地渴求父爱。
     爱在哪里?在狄姆的眼里,就是和爸爸做最想做的事:吃热狗、看电影、喝啤酒……原来,爱在一些平凡的细节里,只要番茄酱、不要芥末这般不显眼的细节里。
     没有点名,故事仍旧继续,一个女孩接着把故事讲下去。
     故事很感人,我立刻想到了季惠贤。
     轻柔而伤感的音乐响起,离别的时刻来了。爸爸一直握着狄姆的手,爸爸的手好大好大啊,能把狄姆的手一直包住。
     故事还会发生继续?没事,还有两三分钟,爸爸突然把狄姆抱上了火车。猜猜,爸爸会做什么呢?“大家注意一下,这是我的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爸爸骄傲、自豪地对火车上所有的人宣布。这样的宣言     让我的眼睛在瞬间湿润了。
     挥手,告别,肯定,温暖,掩藏了太多的无奈。
     课堂缓坡而上,接着彼此交流听故事的感受。很细,很碎,很深,很长,让我想起古老的街巷。

4、演绎一场疯狂的游戏?!拭目以待绘本《疯狂星期二》。
     封面解读:你看到了什么?钟。几点钟?九点。是早上九点还是晚上九点?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狗的影子,它的目光投向哪里?它看到了什么?看到了疯狂的青蛙。清浅的对话,浪漫的幻想。只是
     会飞翔的青蛙,不平凡的念想。不由得让我怀念起师范时疯狂的、不合常理的一段时光。这是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但幻想还在继续。
     如同今天,有点疯狂,但不够尽兴,还未抵达期待的高峰。

5、2009年4月11日,星期六,扬州。
     上午听了王春燕老师的《猴王出世》,大家争议纷纷。在我看来,不止是略读与精读的矛盾,更是智慧与痛苦的不和谐。语文课堂即使有“工具性”的重锤,也无法阻止“人文”的载歌载舞。因为语文永远是属于感性的、性情中的,太多的理性分析可以让无比鲜活的文本立刻变成冷冰冰的、毫无生命的僵硬标本。
     也许我期待的课堂太完美了,所以总遗憾没有登上“现在”的渡船。自称热爱语文的普通人,能力和志愿也常互相分离,免不了在激流中翻滚、跌爬,最终被搁置在一边的沙滩上。
     我知道应该宽容,也没有资格指手画脚。但是,我不会掩藏。语文课到底怎么上,在强光的照射下更加模糊、遥远和朦胧了。

6、第一次聆听周益民的课。
     都说他是小王子,我觉得也是。他的言行、他的举止、他的气质就像那个小星球上的小王子。
     原来,“有个小孩叫小杜,上街打醋又买布。 买了布打了醋,回着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洒了醋湿了布。”这样简单的绕口令不仅让孩子喜欢,还打破了听课者的沉闷无聊。     孩子在不停地挑战自我,我们也情不自禁地在下面练着“扁担长,板凳宽”。
     语文可以清浅,但清浅中一样潜藏着文化的脉搏,仿佛我们一直追溯的汉语渊源一下子奔回来了。“好好说中国话,说好中国话”,不是口号,只是热爱。有热爱,突破才成为可能。

7、又见看云,熟悉依旧,执著依旧,甚至极端。
     她所说的种种残缺的教育现实,教材或制度上的缺陷都无法否认,但是大多数人都沉默着,委婉地不说。即使说,也是中庸的,不是一棒子把人打死的。唯有她,非要掀起疯狂的漩涡,抵抗着坚硬的巨砾。
     “浪来了!涨潮啦!”大家都连忙卷起裤脚,逃向岸边。唯有她还用自己的曲调带来暴风雨的呼唤,洪水的呼唤,烈火的呼唤,死亡之海的呼唤。
     但是,我知道这就是性情中人,真正的语文人。

8、也许我曾经想见过热情的网络朋友,但更多的时候习惯沉默和安静。我一直都认为世界最终是自己的,众鸟的歌唱只会让自己更加含糊不清。
     可是真诚的朋友坐下来,他们会帮你更加地认清自己,确定自己的计划。和他们在一起,有那么一阵冲动,迫使自己挣脱无名的废墟。他们和你一起冲出老朽的围墙,一起走向不确定的天边。
     所以,直到现在,那阵阵的擂鼓声仍令我悸动不已。
     谢谢我的朋友们,你们不曾远离,一直在我身边。

9、2009年4月12日,星期日,晴。
     回家了,意味着离别,也意味着开始。
     纷纷启程,柳絮伴舞。都要走了,无法不匆匆。
     和一大堆同事坐在餐桌旁,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发条短信:“一路平安,脚比路长。”鼻子忽然酸起来,因为只有我自己知道“脚比路长”的真正含义。
     汽车颠簸着前进,没有汽笛长鸣,没有树木、房屋和笼罩着绿意的池塘,只有两边的窗子外一切事和人都在飞速后退。这就是“再见”,仿佛犯了错的小孩,被父母“嘭——”的一声关在了门外。
     是的,我们都犯了错,也许能改正,也许改正不了。

10、我不喜欢朝外张望,因为深信不疑。相信有人会来找你,因为存在就是你的神奇。
     在一大群的乘客中,你下车了吗?你不得不下车,因为我们各得其所。月台总是很长,从这头到那头,从那头到这头。也许还有太多的“也许”,但也没有什么可怕。
     我走出站台,凝视着潮水般的人流,不知道人家在想什么,但是我知道生活又开始了。
     明天又要上班,我买了一大束金黄的勿忘我给自己。

11、口袋里装得满满的,脑子里装得更满。听了很多有触动的课,想了很多敏感的问题。但是,我还是扣好衬衫最上面一颗纽扣,就像盖上厚厚的字典。一长串的字、同一单调的词、意义复杂的句子,都把它统统珍藏。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