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点灯人教育资讯

【第七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丁云的讲述:我和我追逐的梦——————我和我的童诗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09-14 16:06:42

摘要: 丁云,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多年前读到的这样的一首诗,《野生植物》 有叶 却没有茎 有茎 却没有根 有根 却没有泥土 那是一种野生植物 名字叫 游子? 现在读来,仍然心中装满悲凉。也许这就是我遇到童诗之前的一种游离状态。直到2006年,我遇到童诗。初遇童诗,也是无心。也是徐冬梅老师的点拨。自己信之所至,沉寂了10年后,重拾起那只已经粘了灰尘的诗笔,在网络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豪情满怀,低吟浅唱……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小资得一塌糊涂。徐老师看了我那么多的婉约的文字,忍不住开了口,月落,你该为孩子们写点东西。于是,开始为孩子们动笔。游离于文字之外,出出进进,自得其乐。 

      与童诗结缘,还是那年秋季。暑期里,一个话题被提起,别的老师都有了自己的定位,我呢?站在哪里呢?每每想来,总是自惭形秽的。还是徐老师的话,月落啊,你到西安给孩子们讲童诗去吧!于是,就有了在西安黄河小学课堂上的那个所谓的童诗教学。就在那年夏天,就有了亲近母语的书香夏令营在海门所谓的童诗教学。现在想来,真是汗颜啊!就在那年夏天,很庆幸地撞进中国儿童诗网,认识了一批做童诗教学的朋友,网上还有很多教学案例、教学经验、还有很多教学资源。再后来,技痒难耐,发了童诗一组(1)(2)(3),再后来,就认识了可爱的一帮朋友:雪野先生、雪风、童心、林乃聪、雪舟……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对童诗教学开始有了信心,也开始了自己的童诗创作之路。 

      就这样,我和童诗有了美好的相遇,是我选择了童诗,还不如说童诗选择了我。能在有生之年遭遇童诗,能够让自己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方向,这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幸福。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从2006年的夏天开始,我的生命就和童诗写在了一起。也从那年开始,我感受到了一种新生的力量。我每天所做的则是这样的事情:读童诗 写童诗? 教童诗 

      因为要为孩子量身定做一套诵读教材,我的任务就是做好童诗的遴选工作。于是,在朋友和老师们的帮助下,我有幸读到了已经绝版的童诗的相关资料,找到能够找到的童诗,买到能够买到的童诗,我的书柜里大多数都是童诗,就像一只蜜蜂一下子就深深地扎进了童诗的万花园中,辗转沉迷,不能自己。聆听日本诗人细条八十诗作中队童年的追忆,对亲情的描摹;金子美玲对光明对希望的追求;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深邃与独特的语感;感受苏联儿童诗诗人群体的多姿多彩:马尔夏克的童话色彩、巴尔托的童趣盎然、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式的节奏、米哈尔科夫对童心的准确把握……捷克斯洛法克作家塞弗尔特浓烈的乡村色彩《给妈妈的第一封信》温馨可人,赫鲁宾的《野菊花》弥漫着乡村田野的芬芳;迷恋欧洲童诗园里的浪漫和梦幻,童年的跳跃与语言的闪亮,来自天籁的心灵的独白;雷丁的哲思、米尔恩的童趣、卡列姆的生活气息、罗大里新奇的想象和对生活的准确的把握;惊讶于美洲童诗的绚烂:希尔福斯特的怪诞和深刻,丹尼斯.李举重若轻的文字、米斯特拉尔对儿童深深的爱恋……就这样,在诗行中与诗人对话,在书页间与童心对接;就这样,一首一首的读,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读;从外国读到台湾童诗,再读到大陆童诗,就这样,对于童诗的概貌有了一个粗粗的轮廓,从林焕彰的《妹妹的红雨鞋》到金波的《推开窗子看见你》,从《林良的诗》读到《圣野的诗》,从《打开诗意的翅膀》读到《笛王的故事》……其间,我还写下了数万字的读诗笔记,作为我生命的印迹。在埋头诗海的日子里,锻炼了我的眼力、培养了我的语感、提升了阅读的品味,在潜移默化当中,我知道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而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把很多很多我自以为好的诗挑了出来,然后有机会介绍给更多的孩子阅读,让更多的孩子来阅读童诗、享受童诗。 

      在阅读的过程中,在老师、朋友的鼓励下,我走进了童诗创作的园子,拿起手里的笔,为孩子们写诗。首先是向大师们学习,可以这样说,童诗创作的启蒙老师就是林焕彰先生。我的童诗创作的起点也许就是那本《妹妹的红雨鞋》,第一首诗的创作就是听花婆婆上好看好玩的童诗,听她讲到林焕彰的《风》,我就在座位上面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了一篇分行的文字。 

      从台湾的童诗的起步,慢慢地向世界童诗展望,最后又向大陆童诗学习,同时,数年来,一直坚持订阅《诗刊》和《星星》,从成人的诗作里提取我想要的信息。同时向孩子学习,向自然学习,在生活中捕捉诗情、在孩子们的只言片语里感受诗情。在我的背包里,我常常会塞进一些好看的小纸片,等待童诗敲我的窗。07年左右,我的诗大多直接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日子。很多诗句直接取自孩子的语言。同时,还坚持练习书法,希望借姊妹艺术来提升自己。我知道我的根在乡村,在那个叫瓜州运西的地方,于是,我一次一次地回到清清的池塘、回到悠悠的运河、回到芦苇荡……去找童年,去找属于我自己的,富于个人色彩的童诗。同时,也提醒自己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用诗去记录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生活。幸运的是,07年4月在首届亲近母语儿童文学大赛中荣获了一等奖,同年10月诗集《秋天在田野间散步》获首届中国童诗崇文奖首奖,诗集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同时我的诗作也陆陆续续发表在《少年日报》《新语文学习》《小学生拼音报》《中国儿童报》《红领巾》《娃哈哈画报》《快乐文学》《读写天地》《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等报刊杂志上,同时,我还在《娃娃本色生活》《小学生拼音报》《新语文学习》开设了专栏。我的很多诗作还被收进了《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7年儿童文学》《中外儿童诗精选》《新语文读本》《最美的中国童诗美绘卷》《春雪融融 春雪卷》等。去年12月,我选编的《中国小学生诗作选读》也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读写的过程中,凭着一个教师的敏感,自然而然地进行童诗的教学研究。从06年夏季和07年春季的一学年,应该是我童诗教学的摸索阶段。在这一年当中,我没有任何经验,有的只是对孩子们满腔的欣赏和热爱,在网上疯狂地搜索能找到的资料,仔细琢磨,反复揣摩,在我的三(2)班默默地尝试,从读开始,一点一点做起来。凭借自己的一点微薄的力量去指导孩子,去改变孩子。把自己知道的作家一个一个介绍给他们,从我喜欢的台湾诗人林焕彰、林良开始,一首一首地教孩子们读,教孩子们背。每周一节的童诗课成了孩子们放飞想象的节日。我从最基本的童诗的样子开始教起,分行、节奏、诗意,一点一点渗透,一点一点 

      那时候的我像一个迷茫的孩子找不到方向,幸而有亲近母语和中国童诗网这两个平台,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从07年10月开始,我的课题正式立项。而在江浙童诗研讨会上开始了我的一次公开亮相,在老师们和朋友们的指导下,自己边学边教,我有幸成了中国童诗写作教学讲师团成员,在这几年,跟着许多专家学者去了浙江的金华地区、宁波地区、杭州地区,江苏的兴化、镇江、淮安、常州、宝应地区,还有上海等多所学校进行公开教学。在这几年的公开教学中,我感觉我自己在不断成长,在童诗的创作教学中独具特色,并形成了自己睿智、幽默、轻松的教学风格。同时,在学校里,我成立了蒲公英诗社,编制阅读教材和活动教材,定期开展活动、组织采风,以自己的班为实验班,扎根在孩子当中,扎根于课堂中,一次一次让童诗的花朵在孩子的心中绽放。欣喜的是,我的学生的作品曾获七彩风童诗童话征文一等奖、曾获首届中国童诗崇文奖优秀奖,并编入诗集《春天的歌喉》,她们的诗作也频频见报刊杂志,《儿童时代》《小学生作文》《小学生创新作文》《天天作文》《七彩语文》《新语文学习》《语言文字报》《小学生拼音报》《少年智力开发报》《少年日报》《学苑新报》《语文周报》《小学生阅读报》等等都留下了邗江实验学校蒲公英诗社的作品。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顾这几年与童诗相伴的日子,也就是进行童诗阅读、写作及教学研究的课题实验的日子。我是心怀感激的,我是幸福的,因为在这条路上,师长们的呵护,朋友们的鼓励,总会给我带来温暖和动力。感谢亲近母语总课题组给我拟定了方向,感谢课题组老师给我的鼓励和无私的帮助,感谢金波老师给我定下“诗人教师”的方向,感谢蒋风先生、韦苇先生、圣野爷爷给我的鼓励,感谢雪野老师对我的提携,感谢我的朋友给我的鼓励和掌声。展望未来,我倍感压力,因为我知道,我只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创作上,还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思考。说实话,真的很累,每年都是两个班的语文兼一个班的班主任的工作,再加上我的学生是住宿的,所以属于我的课外时间总是很少很少。但是,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知道有童诗陪伴,有童诗滋润,再苦再累的生活我也会安之若泰,因为我会透过喧嚣的尘世、索味的名利,看到高高在上的童诗,看到触手可及的梦想,看到这世界的的一点一点的光,我的脚步会轻扬起来,我的目光会清澈起来,我的心情会平和下来,无论怎样,我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生活的方式,也找到了自己幸福的理由。谢谢!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