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点灯人教育资讯

林忠玲:“大阅读”为儿童的幸福童年奠基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9-05-07 10:44:12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

推荐人:陈东强,新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教育报》2011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蓝玫: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张硕果: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副院长,新教育教师成长学院副院长,《中国教育报》2010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推荐理由

作为全国新教育实验第一个实验区的新教育工作牵头负责人,多年来坚持以“营造书香校园”行动为突破口,推动新教育实验本土化落地生根,形成了特色鲜明、卓有成效的新教育实验姜堰模式。

在实施“营造书香行动”中,他创造性地提出通过“大阅读”工程,构建全学科覆盖、全天候渗透、全学段融入的全纳式阅读模式,拓展了阅读的时空,放大了阅读的影响。

为了将“大阅读”工程做深做实,他一方面指导全区所有学校在建设书香环境上发力,投资改造了“让好书和学生零距离接触”的阅读空间,保证了师生有书可读;另一方面大胆探索“大阅读”课程体系建设和评价制度创新,打造了“凤凰读书吧”“新父母学校”“成语大赛”等众多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保证了师生有时间读、有兴趣有动力读,促进了阅读工程向深水区掘进。

近三年来,每年都有50批次以上的省内外教育同仁到该区考察学习“大阅读”工程,他也先后数十次到各地传授经验,充当全民阅读的代言人,影响带动多地启动了“大阅读”工程。本区也因牵手“大阅读”工程实现了教育品质快速提升,教学质量的高位攀升。

2013年,我走上教育管理岗位,开始探索用阅读改变区域教育品质的路径,正式提出了在姜堰所有学校全面开展“大阅读”工程的设想。

我所理解的“大阅读”是全学科覆盖、全时段渗透、全学段参与的全纳式阅读。要将这个理想付诸实践,其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可想而知,但是,几年来我怀揣着梦想,在姜堰教育的天地里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不懈的努力。

装点“天堂”环境,让书香成为最迷人的味道

“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为了将每一个阅读空间营造成孩子们心中的“天堂”,从2015年起,我牵头在全区学校开展图书馆、阅读吧、图书角等阅读设施提档升级工程,让所有孩子和图书零距离。经过几年的努力,姜堰各学校都完成“星级图书馆(室)”改造,班班建成了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图书角。许多学校别出心裁地将图书角、读书吧建成了经典儿童文学主题乐园,用简单的设备和材料,还原出一部作品最经典的场景。如姜堰实小城南校区就以曹文轩的经典作品《草房子》为蓝本,建起了一座“土气”但趣味盎然的草房子。他们还在走廊拐角处编织了一张蛛网(《夏洛的网》),农场里竖着一个稻草人(《绿野仙踪》)……这些精巧的设施把经典名篇中那些生动的画面,呈现在校园里,不断吸引着孩子们崇尚经典,走进经典。

“大阅读”所倡导的全面阅读显然不能止步于校园。在姜堰,每年都会有班级、学校、教育局三个层面的“五有书香家庭”评选活动,迄今已举办两届区级“十佳书香家庭风采展示”,将一大批书香家庭的故事向社会传播,起到了示范引路的作用。2017年,我又牵头组建姜堰新父母学校,组织100多个志愿者无偿向全区家庭提供“共读共写共赏”课程,吸引全区近万个家庭参与其中。我区的新父母学校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十佳萤火虫工作站”。

在社会层面,我牵头和新华书店、电视台合作,于2016年创办了“凤凰读书吧”特色品牌节目,坚持“一本经典在手,一位名师引领,一群书虫跟进,一段悦读书吧”的目标定位,引领全社会广泛参与阅读。目前“凤凰读书吧”已制作播放200多期,节目资源也成为众多乡村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经典的生动教材。该阅读品牌被评为2018年“江苏省共享阅读空间”。

创生“人本”课程,让“大阅读”从无序走向有序

我认为,要在校园做实“大阅读”,必须从课程出发。姜堰的“大阅读”工程在课程层面坚持“两条腿”齐步走:改造国家课程以及建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在对国家课程的改造上,我提出要跳出教材的限制,为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关联海量的阅读材料,实行“一篇带动多篇,一本带动多本”。全区创造性地开设了如“小古文实验班”“经典诵读实验班”“快乐诗教实验班”等全新语文课堂模式。到目前为止,国家课程创新班达到了400多个,语文课堂教学生态发生了根本性转型。在地方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层面,聚焦“大阅读”,研发了形式多样的“卓越课程”,如白米小学的潘兆良老师创造性地研发出“先画再写”“边读边画”的“童画融合课程”,荣获新教育十佳卓越课程和南怀瑾乡村教师奖。姜堰实小城南校区则鼓励孩子用废旧材料制作文学作品中的画面、人物模型,实现“手指上的阅读”,《人民教育》专题推介。全区上上下下还搭建了“读书分享会”“小书虫PK赛”“书香伴成长”“古诗词大赛”“成语大赛”等十多个平台,让孩子们看到丰富多彩的书中世界的同时,历练胆量与口才。同时,我倡导的“灵动周三”“多彩周五”创新实践,让孩子们在充分行走中读好社会这本无字之书,真正体现了“大阅读”的丰富意蕴。这些课程的改革和创生,让姜堰“大阅读”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浅水区迈向了深水区。

推行“灵动”评价,让阅读生态获得创新动力

评价是撬动教育改革的杠杆。我觉得如果没有评价机制的跟进,“大阅读”就无法走向纵深。为此,我主持推进“大阅读”背景下的全新评价体系建构。从2014年开始,全区的小学学段语文考试基本告别了传统的默写、背诵等信息提取式的考查,改为“快乐游考”“变脸纸考”和“自主免考”等以考察学生分析综合、创意产生等阅读素养的全新考试模式。变革考试方式,让教师、家长和社会看到了阅读既能带来成绩,又能带来成长,从而消弭疑虑和担忧,支持“大阅读”工程的全面推进。

与此同时,我还积极指导各学校创新校本化的阅读评价体系,形成了“阅读争章”“阅读会员卡”“阅读币”“阅读闯关”等多种形态的评价方式,“哄”着学生乐读会读。启动了“智慧阅读”信息化平台建设,根据各学段学生必读、选读的书目,编制了一批整本书导读手册,为帮助学生实现更有营养的阅读提供支架。

正是因为变革了评价体系,学校、孩子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有多所学校师生联动、家校互动编纂属于自己的书籍。其中第二实验小学以集团的力量推动“土书”的生产、制作,不仅教师、学生有作品,家长也参与其中,100本成长书,足以见证一所学校在“师生共写随笔”行动中所积累的厚度。此外,我于2017年借机推动成立了“姜堰小作家协会”,与姜堰日报社联手创办了《教育周刊》,打造了一个发表本土学生作品的舞台,让更多的孩子实现读写共生。

注重“思行”结合,让“大阅读”行稳致远

我一直崇尚“笔尖上的管理”,开通了个人博客空间,坚持“反思”式写作,力求用笔尖引领“大阅读”朝向。几年来聚焦“大阅读”主题,写下了大量的反思文字。其中《因阅读而改变》《用阅读改变教师的精神长相》《我们拿什么垫高孩子》《为童年开启打量世界的窗》《请你开启“书式”模式》《以阅读为主线编织理想教育新天地》等十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姜堰“大阅读”工程独树一帜,声名远扬。每年都有超过60批外地教育工作者来姜堰观摩学习“大阅读”工程的经验。作为“大阅读”工程顶层设计者之一,我也成了当然的“推介员”。此外,自2015年以来我先后数十次接受安徽、四川、河南、河北、内蒙古、浙江、山东等地的邀请,前往这些地区做区域“大阅读”经验介绍,为推广“大阅读”代言。很多同行这样评价:姜堰的“大阅读”接地气,可操作性强,拿来就能用。

记得2004年姜堰诞生全省高考“状元”后,有知名教育专家毫不留情地发问:“你们除了高考,还有什么?”说实话,专家的质问深深刺痛了我们,为什么我们能赢得高考却不能赢得尊重?

这些年,我和我的同仁们沉心静气做“大阅读”工程,努力在理想和现实之中寻找一个平衡点,不仅实现区域教育品质的快速提升,而且还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攀升。如今的姜堰教育在省内名列前茅,在全国颇有名气,无论是展示学生综合素养的各类比赛,还是关系到家家户户的中考、高考,姜堰均能脱颖而出,这显然是与“大阅读”工程的影响分不开的。

今天,如果再有人问我们除了高考还有什么,我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有大阅读行动烛照下基于教育原点的思考与建构,有区域教育气质的深刻改变。”

用书籍垫高孩子的脚,让孩子看见世界,理解世界,最终创造世界,这就是我对“大阅读”的初心。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