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0日至15日,我、黄红英、张慧芬等老师在滋根公益组织的资助下,在戴国华主任的筹备,许洁主任的带领下,一行十二人参加了亲近母语举办的第十期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的学习。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感受与随笔心得。
(厚重美丽古都 母语深情召唤)
7月9日 雨 星期日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这个有着“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的中华重要文明发祥地,这个有着厚重文化底蕴与丰富历史遗存的美丽古都,悄悄走近,远山巍峨苍翠,秀水清灵蜿蜒,眼及之处,是深深浅浅、高高低低、参差不齐却错落有致的绿,它们环绕穿梭于朱瓦白墙之间,住宅宁静端庄,树木绿色莹然,碧野轻摇。忽而感觉,掩映或显现于葱茏之中的座座房屋多像一位位处子,此般恬静悠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碧水涟漪阵阵,蓝天云淡风轻,红瓦白墙庄严整齐,默默凝视,时间在流逝,时间也在凝固。轻轨拥挤,有人看窗外风景,有人低头拨弄手机,有人闭目养神,只听得广播一站一站地报站,窗明几净,任由窗外绵延不断地绿肥红瘦往后跑去,忽而感觉——这座城市这样绿、这样静,这样净。
曾闻,孙中山这样评价南京:南京,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再细品之,不言其经济的发达,实力的雄厚,名人雅士才子佳人之风流蕴藉,单单文学艺术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对历史上文艺的贡献我们又了解多少?但能感知其蕴藏与厚度,所谓“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黄土埋皇上”。时至现今,江苏的教育教学在全国都是响当当的,何况乎其省会城市哉?无怪,无怪,她成了“亲近母语”的核心地,它正以其温馨而专研的魅力向全国各地散发出温润恬静的光泽,吸引着你,使你亲近。“亲近母语”——亲亲,近近,亲爱我的母语,正如亲爱我的妈妈;如稚儿蹒跚学步、咿咿呀呀着于碧绿草坪上走向母亲,母亲也洋溢着温柔慈爱的笑靥张开双臂;而我,亦如此,轻轨在行驶,也越来越感知到了母语的轻声呼唤,悄悄走近,走近,母语的怀抱。
7月10日 微雨 星期一
仙陵中学,依山傍水,幽静宁谧,一座美丽的山水园林学校,教学楼一侧有陶行知的题辞:爱满天下。
爱满天下,桃李满天下。
走进大厅,巨幅屏幕上显现的是亲近母语的课程开发简介,课程用书介绍,核心团队成员等,大家安静就坐,但听得空间里回响着童音的吟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童音清澈,宛如一条溪流,阳光下,潋滟微涟漪。古老乐器不知何名,听得是竹质的,发黄又油亮且坚实的竹器打出的节拍,还有丝竹配乐,吟唱和缓流淌而出,悠远绵长。听着听着,忽而就流下了眼泪!因为母语的美丽动人吗?因为心灵的琴弦被触动吗?想起当前我区中心城区我所了解到的儿童诗歌教学吗?那是老师反复的讲解与学生反复默写做试题。
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老师上场了,她讲课的主题是《从儿童阅读看母语老师的角色》。徐老师深情而简洁地告诉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是儿童的母语教师,母语是什么呢?是妈妈说的话,是最温情最有爱的声音。知识性学习特别不适合男孩,从远古而言,男性是在户外弄跑,狩猎的,是在运动中学习的。而教育若是脱离了情与智,脱离了艺术化的学习,或者对孩子过早地挖掘理性的阅读是不适宜孩子的。所以,作为母语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学习、研究,要让孩子在我们的鞭策、引导与鼓励之下实现自我的成长。
是啊,“学习”的“习”,细分析其繁体结构,“習”原是小鸟练习飞行之意,它强调的是知行的合一。而儿童又是天生的语言学习者,儿童的模仿性,无意识记忆的牢固性,是我们成人所不能企及的,故而,构建儿童本位的阅读,符合儿童心理的阅读多么重要!而教师在儿童同步阅读的过程之中,尤其是经典的儿童文学,与其说是在共同学习,还不如说是在童心童趣的天地里感悟童年之稚趣,既发展了儿童语言,亦参与了儿童心灵的建设。
徐老师说的一句话立即记了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便是孩子们没感觉到这是教学。”
是啊,我就没感觉到徐老师是在给我们上课,仿佛在与我们聊天,与我们对话,“看不见它却那里,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作为儿童母语教师的我们了解儿童吗?我们看得到孩子的人格、情感、本能本性与潜能吗?我们能根据各阶段孩子的心理与语言发展规律来对应亲子阅读,儿童阅读吗?牛肉虽好,可它适应婴儿期的孩子吗?反观自我,有些东西明明在那里,我却看不见,或者无心去看见,所以,我们可是尊重了儿童?而接下来的王永燕与刘颖两位老师的现场讲课,更是通过一个个有趣味的画面与实例展示,生动地再现了儿童阅读的操作方式,彰显着儿童本位母语教学体系所选教材的合理性,以及教师的授课方式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则。而这些,正是我们要精研之处。
如王永燕老师执教的图画书课《大卫,不可以》,这是小学一年级的图画书阅读,封底展示的是密密麻麻的“no”,又通过大卫洗澡、拿零食、扮超人、练棒球等画面展示他的淘气顽皮,师生边看图边说图,并猜测可能会发生什么事,那妈妈看见了会说什么,大卫接着又该怎么做,在引导与对话中,随机抛出问题,孩子的回答也童真有趣,老师的引导不留痕迹,却收到了轻松快乐、活泼生动的效果,现场也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这正是大家感受到了童心童稚的可爱,也正是老师潜心钻研儿童文学与儿童心理学的结果吧?此中,王老师的培养阅读、发现细节、灵机变动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也远非几年之功。
刘颖老师图画书的讲座,让我也重回童心。她带着我们一起看图画书,边看边讲故事,其声音与语调很吸引人。宽阔的大屏幕上,图画书一页一页地翻动着,这里是深海,深邃神秘,海藻丰茂,一只偷帽子的小鱼出现了,大鱼戴着不合比例的帽子吐着小泡泡,那泡泡很均匀,原来他睡熟了。小鱼戴着帽子悄悄又快速地游进了海藻处,大鱼眼睛睁得大大的,泡泡有大有小,仿佛人生气时胸脯地起伏,螃蟹两次的动作与眼神均有可观之处……虽在课堂,却宛在现场。由此可见,图画书的阅读也是大有趣味与深意的,它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阅读经验,更应具备一颗童心,这既需要我们用儿童的心理与眼光来看图画书来讲故事,还需要我们用成人的目光来领略画家的艺术品带来的审美愉悦——这大概也即我们要不断探索的母语教师的角色吧?
7月11日 晴 星期二
邱凤莲老师的儿童诵读知识讲座亦是很实用的。邱老师对课程本身的理念、架构做了简要介绍:“儿童诵读课程是以儿童为本位,以经典的含有诗意、具有内在节奏美的诗文为主要内容,以儿童的诵读体验为核心,通过日日不间断的诵读促进儿童语言发展和精神成长的一门实践性课程”。由此可见诵读既是一种连续性强,不间断地阅读方式,亦如杜威所言“连续性是教育的第一原则”,也是一种深度浸润的阅读方式;既是一种诵读能力,也是一种学习目标,所谓“口不绝吟,因声求气”“诗无达古,因文生象”“不求甚解,会意得言”。通过诵读,实现师生在诗性文本中的的诗意共振,使师生有节律地共同成长,引导孩子走向多元与无限。
杨元娣老师执教的读诵研讨课《开城门》,内容活泼,节奏鲜明,饶有趣味,孩子们或边拍手读或边踏步读,或分组读或接龙读,进而熟读成诵。继而边念童谣边做游戏,两名学生搭成高高的城门,师生边念边排成队伍穿门而入,让我们回到了那个物资匮乏,却精神生活丰盈的童年时代。谁说童谣是读给孩子们听的?大人也可听啊,也可唤起我们对那段遥远岁月的回忆,那时我们跳房子、跳绳、跳皮筋,久远的岁月,久违的童年浮现脑海,那么亲切。如若沉浸于童谣童诗之中,自是童心未泯。而这种游戏型的授课方式既使孩子们轻松自如,又锻炼了他们的配合协作能力,孩子们自是喜欢。
臧明艳,一个人如其名的明艳女子,温婉十分。她带着二年级的学生走近了谢尔大叔研发的《作业机》,“作业机,哦,作业机,世界上最完美的机器”我可以偷懒哈!“只要把作业放进去,再投进一角硬币,按下按钮,等上十妙,你的作业就会出来,又干净又整齐”——世上竟有这等物美价廉之美事?可是“9+4=?答案是3。哦,我的天,看来它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神奇”在孩子们的期待中,在老师语调跌宕起伏的变幻中,在前后对比的表情变幻中,我感受到了这种美式幽默与风趣。再接着,学生用自我的心情与感受来读,整堂课,学生轻松快乐,参与度高。
印象犹为深刻的是徐世赟老师执教的泰戈尔的《恶邮差》,整个过程,徐老师几乎没有什么讲解,却打动人心。想来原因有三:其一,文本本身动人,写出了一位妈妈等待着爸爸的来信,却迟迟未果,孩子看到了妈妈双眼之中忧郁,只会“从A写到K”的他难过妈妈的失落与忧伤,却认为是邮差把爸爸的信藏了起来,他要代替爸爸写一封信给妈妈,让妈妈幸福欢笑起来。小孩子的天真可爱跃然纸上了。其二,老师的朗读声情并茂,配以《蓝色生死恋》主题曲《祈祷》,忧伤的小提琴拉出的曲调婉转、忧郁、抒情,而徐老师本身音质就有着淳厚的磁性,听着听着,你会不自觉掉下眼泪!孩子天真可爱,懂事孝顺尽在其中,妈妈忧伤又幸福尽在其中。其三,老师几乎没有讲解,只是给学生提问,在提问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走进孩子的内心,走进诵读的本身。在老师的范读中,在学生的自由读与接龙读中,在一遍一遍的引导与诵读中,一堂课的时间不觉溜走。为什么我们会掉眼泪?入情,入境,入心!
晚上的诗歌诵读嘉年华,在场的老师都上台展现了自己,我也不例外,可是,我依然怯场,看着台下的那么多老师,那么多双眼睛盯着自己,声音也微微发颤,手脚也变得冰凉,深呼吸,娓娓念出自己曾写的小诗,渐渐平缓。
犹记徐冬梅老师的清唱与吟诵,那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在徐老师的吟诵之中,我仿佛看见了纳兰性德身在榆关,心向京师无奈的眼光,羁旅关外,身处荒凉寂寞之地,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阻隔逐渐增大,家园也杳无音信,父母妻儿在哪端……这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在诗词上的领悟与造诣极高,天妒英才致使他英年早逝吗?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
徐老师说,吟诵的语调要宁静朴素,从容和缓,返璞归真,切忌一上场就激情满怀,昂扬高亢。当然,这也要根据诗词的情感基调来定。反思,吟诵时,我们如何走进词人的内心?如何把握好诗歌的情感基调?我们如何将诗歌之意融创作背景之中,“以诗人之心为我心”,找回并修复失落的节奏性,韵律感?在品尝、浸润、习得中,使之作为“生命能量之源”?即使身处喧嚣,也能“栖息于诗意的大地”,使之成为“思维清明、情感丰富、行动有力的均衡发展的全人”?
7月12日 晴 星期三
说到阅读,自是想起霍姆林斯基等中外教育家的著作中几乎都有类似的观点: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头脑就越活跃。这些朴素的理论都指明了阅读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如何按照大语文教育中的“不拘泥教材,不拘泥课堂,不拘泥于学校”的观点来开展“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课外阅读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辅”的教学研究?从蒋辉老师执教的四篇主题阅读就可有一番感受了。
四篇散文,蒋老师带着学生对文本进行慢读、轻读、缓读,通过文本再现当时情境,感受作者内心,感受作者其人,再回头来品读文本中的词句,落笔生花之处,如“一片月光摊在楼梯上”中的“摊”字,为何要用这个字?为何不用“落”“洒”“倾泻”?原来小姑娘把月光误当作手帕的,更符合手帕比喻,如此一“摊”,意境全出,也照映了后面的“因为一双磨炼得很俗的眼睛极易发现月光的破绽,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悦”,无怪乎人言“回归赤子”。再结合《上帝的伏兵》中的“这些雨滴向我闪烁着千万只眼”,《烤火》中的“你发现手像一个孩子,静静倾听火所讲述的故事”来字斟句酌,来享受大自然与世间的温情,更能结合这四篇散文感受作者温暖细腻的内心以及朴素单纯而谦卑的姿态;继而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感受触类旁通的内在联系,加深记忆,多角度、更全面地理解同一主题的思想,形成有效的框架性思考,亦培养了学生对信息整合提升的能力。这难道不是卢梭所言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去怎样发现真理”吗?
7月13日 晴 星期四
上午,岳乃红老师执教的整本书的阅读《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令我印象犹为深刻,其导入过程也让人大开眼界:从颠倒歌谣到颠倒游戏再导入到书中的颠倒故事环节,让学生由熟悉到未知,由浅入深,逐步进入书本,动静结合,文本与电影镜头结合,书本中的保姆与现实生活中的保姆比较相结合,充分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阅读之兴趣。尤其是在事件的回放之中找出其特点,玛丽阿姨的形象也跃然于课堂,加之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的电影片断,整个就是聊天呀!再如,岳老师还有一趣,也让我们瞌睡袭来的人立即来了兴趣,就是她通过书本中的诗歌坐上汽车带着我们一起去小镇时,念诗歌的方式,既不是吟诵也非朗读,而是以一种轻松活泼的节奏,即rap的节奏念出,很有动感的节奏一出,加之纯正标准的普通话,清甜的嗓音,让人一听,马上来了精神,也会心微笑,读得那么有趣!报以热烈掌声!在此之前,岳老师是以诗歌朗诵的方式,虽只几句,对比之下,还是这种更符合童心。真所谓走进童心,走进文本呀!最后,岳老师将目录展现出来,带领学生细看讨论,达到激趣目的,令人意犹未尽。课后眼见两名学生追着岳老师问,哪儿有这个版本的《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想去买。学生的阅读欲望被激起,老师导读有方啊,何况还是那么好的一本书!
接着,岳老师就整本书的导读与教学进行了交流讲座,不仅有实例再现,更有方法指导,还有现场交流。
回想着,我若想给学生做整本书的导读或教学,我又该如何去酝酿呢?又该如何做起呢?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远不如小学生充盈,其前提还是我要大量阅读,对学生的阅读偏好、阅读现状也较为熟悉,再来做番选择,想好导读方式,交流方式。无疑,岳老师的方法多少让人脑洞大开。
7月14日 晴 星期五
说到写作,读书的时候至现在,一直还不算排斥,可谈及写作教学,我一直无深究。个人觉得,写作没什么好讲的,完全在于自己的多读书,多接触大自然,能有一颗细腻柔软的心去体察周围的事物,去感悟,去关爱呵护这世间美好的东西,如是简单而已。当然,前提是我手写我心,要写我认可的事物,否则,虚假的东西别人看得出不说,自己也能感受到。正所谓“不精不诚,无以动人”。因为自己的写作经历就是这么来的,记忆中,学生阶段,也没哪个老师具体细致地讲过写作,尤其是作文专题的讲解。所以我个人觉得,写作真没技巧。
不巧,伍苹老师与邵龙霞老师关于儿童作文的写作让我多少有了感触。听了她们的讲座,结合前面几位老师讲的,都有这类认识: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还真没什么技巧的,几乎都是随着自己的内心与感触来写,再作修改。
我也正如此,如果说指导,应该就是一种写作引导与修改引导。
果然,伍苹老师正是引导而非指导。
围绕一个“找”来写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话,把事情过程写清楚。也就是细节描写吧?所以伍老师通过事件的口头叙述,事件回放,帮学生理清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步骤渐渐明晰,思维环节也在悄悄链接,学生再把这件事的经过写出来,正如此,再推敲动词与多种表达方法,使文段生动,读来使人如临其境。
在伍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然感受出,写好作文,五星级选材的三个标准可为写作启程保驾护航,即:亲身经历,一波三折和容易驾驭。多用动词与注意细节,穿插多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更可使作文意趣盎然。
同样,伍老师也谈到了,写作文要从心出发。对于学生作文的引导更应着力于激趣,导思结合。解析题目时要对孩子进行追问与互动,唤醒孩子对细节的回忆与关注,对主旨的提炼。
是呀,写作即是为了让孩子回到真实有意义的生活中去,去回放这些镜头,如此,写作便像呼吸一样自然,像喝水吃饭一样朴素,这是孩子在用笔作语言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相交流对话。若想写好,高品质的阅读,大量的阅读必不可少,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有所经历与体验。于此说来,阅读与写作,一对孪生姐妹。
的确,对于学生的写作语文老师要做的只是一段自然无为,春风化雨的过程;而非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传授。
7月15日 细雨 星期六
有一堂作文课,台上学生与台下老师都时不时地发出阵阵欢声笑语,你会被这种作文课堂所传达出的十足的幽默与强大的气场所折服。
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员、作家、福建名师何捷执教的生活写作研讨课的确在调动,回应方面让人大开眼界。主题是“我的特长”,何老师通过图片展示、互动表达、对话引导来了解“特长”为何,让学生罗列“特长”清单,然后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各种各样的特长,看谁写得具体又全面,还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回忆一下其他同学的特长,引导学生学会肯定自己的同时也要懂得欣赏他人。其中有一位学生在发现与片段展示中,出现了较多的看他人短处的目光,也展示了“损人”的功底,这是很令人意外的一个特例。只听何老师微微一笑地将其片段修改引导到“多看人阳光灿烂面”“得到更多人喜爱的方向”。并非投其所好,投大众所好,听到那样的文字我们多少有些隐隐不安,虽然现实社会有其黑白正反两面,但还是期待孩子能够看到世界真实、善良、美好的一方面,描写出人性闪光之面,展露出向上的劲头。对此,何老师还谈到他与梁晓声老师的会面交谈,梁老师说,当前不乏作家盯着社会阴暗面,以人性阴暗面为写作素材,挖掘并放大,成人看多了,心里也会毛毛的。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观察的独特角度,未必就要千篇一律的视角,但这样的结果是,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可怕之面,尤其是未成年人,你给他传递的这个社会的负面能量过多,自是不利于他们的健康阳光成长,我们应该多看到社会阳光公正的一面。所以,当儿童写下较多负能量的作文时,我们绝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回想起,也曾有学生在作文中写下负面性的文章,虽是每次都留意了?也放心里了,却常是这事那事没能及时作疏导——母语母语,不仅是妈妈的语言,更要有妈妈的情怀,还要有敏锐的眼光。
何老师的作文教学还有大胆新奇,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他倡导“写作教学进行时”,给我们介绍了“儿童阅读写作地图”,还分享了他多年来作文教学的经验。两堂课的时间很有限,而所讲心得却是多年的,值得我们慢慢品味,结合实践加以揣摩借鉴的。
整理笔记时,徐冬梅老师的一段话又一次扑入我的眼帘:“教育的责任是培养新一代的人类。亲近母语将自觉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未来培养完整而有智慧的人,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看着印有“母语印象”的笔记本、资料,资料袋,“我的母语课,我的文学教材”“培育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亲近母语”——所有的这些,从字体到文字内容,再到字体颜色,再到整个课程内容的设置安排,温馨亲切。
后记:回家后,一日清晨,教师问津书友会里出现一句话叔本华的话:内心丰富的人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但是需要与之相反的宁静与闲暇。“内心丰富”与“宁静”“喧嚣”这几个词便瞬间跃入了我的大脑,于是我迅速打出自己的感受:《也谈喧嚣与宁静》,作为女子自然留意女子的着装,这里的老师,包括国家级名师,衣着多为黑白组合,朴素端庄,知性大方,难见鲜艳,更无首饰,不施脂粉,素面朝天。因专注敬业与专业精研,因其在这条路上风雨无阻的追求与快乐,户外虽喧嚣内心却恬静丰富。仅仅是责任感与担当精神使亲近母语核心团队成员坚持往前走的吗?不——还有强大的爱,对母语深深的爱!是爱让她们越走越远,越走越美丽,也是爱的磁场让全国几百位老师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学习研修。
徐冬梅老师从容大气中透露着古朴睿智,梁晓燕老师满腔热忱中有精力充沛,刘颖老师甜美优雅中有知性温和,岳乃红老师精明干练中更有诚挚细腻,邱凤莲老师温和亲切中有敏锐独到……静静聆听,各位大家点评一语中的,心与心的交流探讨,令你豁然开朗,你会感慨她们倾听凝聚力的高度集中,逻辑的缜密,反应的灵敏,依据的充分,教学经验的丰富,设置问题梯度的科学性,她们对儿童文学与儿童心理研究的精透——那是读了多少书,做了多少研究积累!这便是内心的丰富与宁静吧?这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啊!很幸运,我在这里度过了七天。
饶玉平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邾城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