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我愿作一阵清风,吹落一珠汗滴;
萧萧寒冬,我愿作一缕阳光,温暖一颗心灵;
巍巍远山,我愿作一棵林木,增添一抹翠绿;
亲近母语,我愿作一盏明灯,照亮孩子心之一隅。
——题记
2016年7月9日,我和同校的刘老师一起踏上了南京这片灵秀之地,参加“亲近母语”在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举办的第十期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
7月10日—7月15日,短短的六天研习,前四天从图画书教学、童谣童诗的诵读、主题阅读课到整本书的导读和交流四个大的板块,每天一个,再加上最后两天的儿童写作课,每个板块都是先从专家或种子教师的课例研讨开始,然后是说课互动,再到专家的理论讲座,最后是互动答疑,满满的安排使这六天的学习变得充实,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研习中如饥似渴地汲取更多的养分。
1.以儿童为本位
7月10日上午,徐冬梅老师来到现场作报告,虽然讲了许多理论,但她没有故弄玄虚,她用朴实的话语诠释了“亲近母语”的意义。在为她广博的知识所折服的同时,我记住了“以儿童为本位”这句话。其实这个理念与我们平时说的“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是一个概念,但是原本懵懵懂懂的我却从徐老师的描绘中深刻地感受到,这句话不是口号,不是理论,而是启明灯,是指引方向的灯塔,是需要每时每刻去践行去落实的行为准则。
2.童诗童谣
这次培训的很多理念,都颠覆了我的认知。而说到对童谣的改观,就不能不提起邱凤莲老师。童诗的灵性与乐趣我已从春期的《日有所诵》中有了认识,而我之前从不认为童谣也可以收录书中,成为孩子们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我从心底里认为,童谣就是童年时代玩的过程中,口里的“念念有词”。通过邱老师的解读,我不仅学到童谣的节奏,以及带给孩子们的乐趣,还更深刻地体会到“以儿童为本”这句话是真的落实在行动上,成为老师们的依据。
3.在路上……
“亲近母语的路刚刚开始,而我们都还在路上……”岳乃红老师的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2016春期期末,在我校的《日有所诵》经验交流活动中,我也曾以此为题,写了半年来在《日有所诵》教学中的点滴成长与不足,而岳老师已经通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了许多的先进经验,却仍旧谦虚地说“走在路上”,对比岳老师的话,我想:其实比起那些将儿童阅读实施了几年的学校,我们才刚刚启程。
4.写作新解
从教十几年,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为了考试,是有“机”可投、有“法”可依的,而专家们的解读又把我一棍子打回了原形。从片段到文章,从生活到专题,由课例到理论,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写作,让我明白了写作的意义,蓦地发现,由于我对写作的认知,不知道错失了多少鲜活的充满灵性的文字。
在徐冬梅和梁晓燕两位老师的演讲中开始了研习营紧张的学习,两位专家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教师”角色在母语教育中的重要性;下午的图画书教学研讨由王永燕老师的《大卫,不可以》和刘颖老师的《图画书教学通识讲座》为主,让我们全面认识了图画书的选择及教学。每天都有所学,有所思,有所获,于是,主办方给了老师们一个互动平台,既有交流信息群,又设有专门的留言平台,用于简单地抒发自己感受。现摘录个人留言如下:
来了两天,每天都觉得好充实:聆听了徐老师和梁老师的讲座,我记住了一切从“儿童”出发,这两个字在我心底生根发芽;刘颖刘老师的绘本专题打破了我对绘本故事教学的认知,为我和孩子今后读绘本指明了方向;邱凤莲邱老师的童诗童谣一下子把我带回了童年,让我的心浸润在童真童趣中,陶醉、迷恋。蓦然回首,两天时间已经过去了,我的心矛盾着,一边想着抓住时间,让它慢点再慢点,一边又期待着更多专家老师的精彩呈现……
第三天在期待和不舍中结束了,但岳老师对于主题阅读的解读却在我的心中刚刚发芽,她的谆谆善诱如一泓清泉注入了我干涸的心,滋润着我心中埋下的那颗种子。她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讲述的那个关于“外婆”的故事也湿润了我的眼睛……
第四天上午的精彩回顾:岳老师的一节整本书导读课——《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如一场饕餮盛宴,从玩颠倒游戏到朗读颠倒诗歌,再到讲颠倒故事,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抓住了在座老师们的心。声情并茂的故事,大方从容的引导,自然生动的课堂,体现了“儿童为本位”这一理念的阅读教学。之后的《整本书阅读的导读》,不仅有方法指导,也有举例推荐,还有阅读成果的分享与交流,这都是基于对整本书阅读意义与价值的深刻认识。
第五天:今天的写作指导让我很有感触,邵龙霞老师的儿童写作理念及有效指导让我不仅了解了一些写作指导的教学方法,也更深刻地认识了写作的基础及其意义。伍苹老师亲切自然的启发引导,刘颖老师知性清丽的形象却颠覆经典童话的课例,都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触动。
第六天:真实幽默,睿智巧思,极具个性,这是何捷老师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他的幽默和教学机智令人难忘,他给孩子们和我们带来了一场快乐的课堂体验。思路的大开大合,写法的简单介绍,层层递进达成目标,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变得明晰、轻松。聆听何捷老师的作文课,虽然讲的不多,但很有指导性,不敢说窥一斑见全豹,至少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一个努力方向。
南京之行已经结束,但南京的“绿”还印在我的脑海里,“亲近母语”的学习还留在我的心里,而我,愿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作一盏灯,照亮孩子心之一“隅”。
这个夏天,南京之行,让人难忘。
这个夏天,我在研习营,我在努力成长。
这个夏天,我是一盏灯,尽我所能,发出亮光。
这个夏天,我的心中埋下了一颗“亲近母语”的种子,而我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悉心培育,播种希望!
河南省新野县汉桑城小学 黄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