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6-05-31 13:14:52
徐洁老师,来自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2016年度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
我是一名西北边陲城市西宁市城中区的教育局局长,也是一名默默奉献、点亮儿童阅读的点灯人、追梦人……
我从一线教育一路走来,走向教育局长的舞台。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在校长及教师工作会上,我不止一次对他(她)们说,孩子的童年需要并适合斯文的、高贵的阅读。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为学生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选择雅致的阅读内容,传授合适的阅读方法,为学生打好精神底子,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点灯人……
2011年,我被任命为中区教育局局长。上任即日起,“如何把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带到孩子的面前,让书香浸润童年”。这个问题成为我思虑的焦点。我觉得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从改变校长和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开始。在中区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分数次把优秀的校长和老师们送到教育发达地区去接受长期培训。新教育实验校、北京亦庄小学、南京的北京东路小学等,我们都派出骨干教师和校长跟岗学习,短的一个月半年,长的有一年之久。无论从经费上还是人员上我们都为学校开展儿童阅读提供了保障。为中区带出了一个基本团队。
学生的图书从哪里来,作为一个西部地区的区级教育局,我们没有那么多经费,我就自己去和媒体和企业沟通,为中区的孩子们筹款。2011年到2015年的探索、实践,中区教育在“儿童阅读”这个领域坚持走有中区特色、儿童特色的阅读之路。2014年我们引进了北京亦庄小学的“全课程”实验。2015年6月,我根据中区教育的实际,将“点灯人行动”引进中区,率领一线教师深入实施亲近母语“阅读地平线”计划。
我是一个阅读者
我的童年是在古城西宁度过的。西宁虽说是省会城市,但那时的西宁与其他城市相比,堪称为城市中的乡村,那时,精神食粮少之又少,每每得到一本书,我都如获至宝,有时秉烛夜游,但更多的时间是守在收音机旁,单田芳、袁阔成的评书、孙敬修的小喇叭节目是我最好的童年启蒙。虽说我的童年有一些阅读,但现在与同事、校长、老师谈及阅读,我心中始终有一种遗憾挥之不去——在童年,一个人阅读习惯养成的敏感期,我没有成为最好的读者……
自上学之日起,《少年文艺》、《西游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书籍成为我最忠实的伙伴。有时为了得到一本书,父母给的零花钱舍不得花;有时为了尽快读完从同学处借来的书,常常彻夜不眠;不知多少次,被老师拿走书,不知多少次,因躲在被窝里看书而被父母严厉责骂……
之后的岁月中,阅读成为我生命中的一种习惯,阅读也给我的灵魂许多悸动的快乐,阅读也就成为了我生命中幸福醉情的窗口,徜徉书籍,书中缜密的逻辑、深奥的思想、崇高的境界、伟大的灵魂,成为了相伴我此生的挚友。阅读,开启了我无数个维度空间,让我的思想纵横捭阖,通向伟大的心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坚强的意志深深地打动了我,教育我要在困难面前树立信心,多年以来,成为我前进的动力;《秘密》和《吸引力》,它总能给我带来正能量,让我学会与这个宇宙和平相处。潜心于《百年孤独》、《穆斯林的葬礼》、《围城》的日子里,我真正地体会到了托玛斯·肯皮斯的那句话:“我曾四处寻找幸福,其实幸福就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看书。”《小窗幽记》始于“醒”,终于“倩”的思辨,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促人警省,益人心智,伴我成长。2014年我再度捧起路遥的绝笔之作——《平凡的世界》。那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所展现出的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让我明白,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我们对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的信念与快乐的真谛——“相信自己能飞!”、“宽恕众生,无论他有多坏,放下一切,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改变,从阅读开始”。记得教书育人的岁月里,朱永新先生的教育理念,成为我教师生涯成长的最初动力。工作之余,我精读《给教师的建议》,同时,还不断延伸我的阅读触角。阅读《帕夫雷什中学》、《要相信孩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育人三部曲》,还原了一个立体、鲜活的苏霍姆林斯基。为了使自己在育人的路上昂首前行,马卡连柯的《儿童教育讲座》、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等不同意识形态下对教育的本源认识的书籍,构建了我的知识背景和话语结构。阅读不仅改变了我,而且影响了我的学生。每当看到孩子们稚嫩地行走于文字中,那深深浅浅的脚印,那磕磕绊绊的步履,阅读这架心灵的飞翔机载着幼小的心灵走向梦想的极地。阅读的光合作用使他们的生命也变得蓬勃葱茏、气象万千,我真切地感到了生命的充实。在此时,苏霍姆林斯基那“读书,读书,再读书”的深情呼唤使我有了浇灌生命之花的淙淙源水与活力,也让我在课堂教学游刃有余大受裨益——阅读,让我的课堂语言不再是一杯白开水,让知识的拓展不再是捉襟见肘,让问题生成不再尴尬难堪。阅读也成为一扇我欣赏春天蓓蕾的醉情窗口。
我是中区阅读的助力者
从事过多年一线教育的我,始终忘不了山东大学徐显明校长在济南的一次演讲中说的话:“没有道德的教育是一种罪恶。”从事过多年政府行政工作的我也深知,一个政府一个部门系统如果在前行途中,因为路走得远了、走得久了,而忘了出发的原点,就会导致形式大于内容、好心办坏事。在前进的道路上,永不忘记这个“原点”,始终用这个“原点”来校正观念、行动和方向,让我们的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基于这样的思想,2012年我向局领导班子提出了“让教育回归原点,让学生感到成长的快乐,让老师享受生命表达的丰富多彩”的办学目标与理念,并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于是,我带领大家大胆改革,并坚守“让教育回归原点”这条教育改革的底线,探索出了一条“规范+特色”的办学模式,且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以实施人才工程为抓手,不断创新机制转变观念,打出了一套教育人才培养的组合拳,使中区教育工作逐渐突破瓶颈,走上了跨越式发展之路。
“校长、教师教育,可以说是教育的‘工作母机’,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改革中,我意识到,只有激发人才成长的内生动力才是教育人才队伍成长的关键,只有点亮校长、教师心灵的明灯,才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明灯。
自2011年以来,我和班子成员精心规划,中区教育成立了“城中区教育发展智囊团”,变引才为引智。在“为我所用”柔性引才观念下,我们聘请北京、南京等地的十余位著名专家、名师为中区教育出谋划策、传道授业。在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前瞻的教育视野洗礼下,教师们激活了创新思维和教育热情。首先,我们实施了“全国名师带徒工程”,选派优秀的年轻教师赴外“拜师学艺”,知名教育家常丽华、孙双金、张齐华等智囊团成员不计报酬,利用三年时间为中区培养了12名“成长中的名师团队”核心学员。如今,学员们学成归来在中区的21所学校做“全课程”实验,把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让全新的教育理念在中区生根发芽。同时,我们又倾情倾心实施了“卓越校长锻造工程”。在《当代教育家》杂志社的帮助下,充分利用专家资源和媒体优势,国内一些优秀的教育专家为中区的12位优秀青年校长担任导师,为校长们量身制定培养方案。这两大工程的实施,在中区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联动效应。为了让成长变得更加扎实,我区开展了“校长有约”、“发现之旅”,由校长们轮流做主讲人,分享工作中的智慧、教育感悟、管理经验。打破会议常规带领校长们到区内兄弟学校观摩教研,极大地激发了学校管理者的现场学习力和深度思考力。
“发掘‘厚德、智慧、共进’的教师团队文化,‘健康、个性、友善’的学生文化,让中区教育焕发出无限的活力”。
为此,我与局党委班子一道研究,与区属校长一道商榷,请专家论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中区教育的特色化道路,科学实施了“星火计划”,每个人才培养工程中的核心人员边学边带徒,以点带面辐射全区,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引领中区更多教师向名师和专家型教师发展。
“养书生本色,蕴英才气象;修专业深度,立文化高度”。走出了实现中区教育以文化人,走中区教育的个性化道路。
2012年,我区成立了首个“聚焦国学”社团,邀请青海师范大学左可厚教授为我区教师系统讲授《论语》、《大学》等国学经典。之后相继成立了礼仪、羽毛球、瑜伽等四十多个教师社团,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和有特长的教师担任社团首席指导。迄今,每周一次的教师社团活动,已经成为提高教师幸福指数、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文化引领。
多年来,中区教育秉承“教育回归原点”的教育理念,落实“全人”教育,努力在“小课题、真问题”上做文章,扎实开展行动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实验校规模,目前全区共有六所小学正在深入开展“全课程教育”实验。不一样的课程,不一样的开学典礼、不一样的课程结业仪式,不一样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爱上了学习,爱上了学校,享受着“人在中央”的理念带来的美好校园生活。全课程的深入实施将被割裂的学科打通,让深井连成汪洋。同时为了深化“教育的个性化道路”,中区教育广泛而有特色的乡村少年宫建设带给孩子们成长的快乐。如西关街小学的“科技社团”、七一路小学的“茶道社团”、北大街小学的“足球社团”、阳光小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团”等等社团活动的开展,搭建了学生才艺展示、快乐成长的舞台,逐渐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
让教育回归原点的教育理念,实现了课堂文化从知识中心论向学生中心论变革。
中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大阅读”观的影响,逐步呈现了“深水阔道载行大小车船”的诗意。“全课程”实验、“乡村少年宫、城市少年宫”也让学生从书桌旁解放开来,“教师兴趣社团”、各校特色校本课程,更为师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自助餐”。
人才带给了中区教育无限的活力。教育理念的进步,使课堂不再墨守成规,孩子们在独立思维下感受着学习的快乐,孩子们在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里耳濡目染地成长。
如今,我区“让教育回归原点,让学生感到成长的快乐,让老师享受生命表达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梦想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我是一个儿童阅读推广人
2011年,走上教育局长岗位,我一直在考虑,怎么把学生的课业负担降下来,让学生真正爱读书、读好书,把阅读带给孩子,让书香浸润童年。如何带领中区教师一道为孩子打好人生精神的底色……
最开始我们在低年级推广绘本阅读;中年级推广经典诗词散文阅读;高年级推广整本书阅读。我在区属21所学校开展了阅读改革,这种摸索式的前进,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区教育生态文化发生了静悄悄的变化。
2014年底与“亲近母语”研究院的一次接触,给了我莫大的触动,也为我指点了迷津:一个孩子,小的时候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就会变成长大以后的生命的一个部分。在此后多次与研究院专家的接触及联系,我最初的触动变成了心灵的地震:什么是天堂?天堂就是一座图书馆。我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我要在专家的引领下,用系统的方案来全面改善中区的阅读环境。
虽然几年来,中区的图书馆配书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班级图书角,我们也陆续配备更新了不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绘本,但是毕竟如何为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挑选最适合他们的图书,我们还不是很内行。引进亲近母语“阅读地平线”计划以后,如何解决课程用书问题,又摆在了我面前。
记得当初在把亲近母语研究院请到西宁培训结束会上我对全区教师的表态:如果有愿意参加亲近母语儿童阅读课程实验的老师和学校,你们可以自愿报名。作为局长,我的承诺是,只要你真心诚意地为孩子们做阅读,你们的语文学习成绩,区里不做考核。你们需要的课程用书,我去为你们筹款!
为了尽快给中区21所学校2万余名孩子落实课程用书,我到处化缘。
“我不要您们的钱,只要您购买我们教育局指定的出版社的图书,以保证‘儿童阅读’书籍的质量……”,面对私企老板、相关单位等负责人的怀疑(担心教育局从中抽取回扣等)与不解,我不止一次对他们诚恳地说。真挚的情感,执著的追求,消除了他们的顾虑……
几经努力,近50多万艰辛募捐来的赞助款终于落实。《日有所诵》、《全阅读》、《柳林风声》、《小鹿班比》等经典图书由教育局免费发放给辖区21所学校2万余名孩子……
解决了“儿童阅读”落地生根的问题,紧随而来的是,如何解开涵盖21所学校2万余名学生、40多万家长、一千余名教师这个大群体阅读热情的激发,解开儿童阅读推进中的“罗马结”。我与局领导班子一道研究,决定突破思维定式,用“以引导需,均衡资源”的“佩剑”劈斩出新的路径。
随着亲近母语“诵读课程”、“图画书课程”、“主题阅读课程”、“整本书课程”的推进,中区的阅读有了新的面貌。但是面对这四大课程,老师们彷徨、畏难,更多的老师觉得肩上的担子加重了。面对此情,我放下手中的工作,及时下学校,与老师真情交流,及时召开校长座谈会,与校长交换意见,帮助大家提高认识,改变理念……
为了让“儿童阅读”在中区生根开花,培养“种子老师”成为一件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经局党委研究,中区成立了由84人组成的“儿童阅读种子教师”团队,教育局又积极为种子教师创造各种条件,诸如,在活动中给种子教师赠书,让种子教师先行动起来;召开“儿童阅读”研讨会;提供场所,将研讨活动、种子教师沙龙活动安排在具有人文气息的场所,以文化孕育文化,让种子教师的思想在温馨诗意的环境中碰撞出火花,进一步推动“儿童阅读”新常态。
为了顺利推进“儿童阅读”工作,我们精心策划设计了“城中区亲子共读,让人生充满书香”的比赛活动。要求各学校以家庭为单位,根据区教育局赠送的书籍,进行亲子共读、交流分享活动。六一前夕,各学校设置初赛,我局联合西宁电视台举办了决赛。2015年,在“六一”亲子阅读评选活动中,评选出了6个“最佳读书家庭”,12名“优秀最佳读书明星”、“超级读书达人”。同时,辖区各校积极创设读书环境,购买一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儿童科普读物、绘本图书及文学作品,进而充实图书室,并定期定时开放;建立图书漂流制度,将教育局赠送和个人捐献的书放到班级图书角,开展“献一本看百本”的活动。开展读书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赛、“我读书,我快乐!”主题班队会等活动,开展“校园读书明星”评选活动、开展“我和爸爸妈妈共读一本书”展示活动,将读书活动从学校向家庭延伸,让校园浓郁的书香飘进家园。
“秋风秋风吹吹,树叶树叶飞飞……”“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每天清晨,区属各校在晨风的伴拂下,稚嫩而韵味十足的经典诗句无声地告诉高原大地:起风了,清醒的大风,从这里拂过那里,这也是我们的答案。
随着“儿童阅读”的如火如荼,激起了一部分年轻老师的点灯热情,但校长的不支持,同事们的不了解,也让这些年轻教师置于两难之境。了解到这样的情况,我就专门到学校,站在老师的角度做校长的工作,并承诺提供一定经费,让这些老师外出学习。
“让每位爱阅读、爱学习的老师外出培训,让外出学习成为中区教师最大的幸福工程”。是我对区属各校老师的承诺,我也以诺己诚,付诸于行动。
在我的记忆中,华罗庚实验学校西宁分校的李思贤老师上班才两年,但这个老师很有思想,她与华校的几个年轻老师打算开一个“伏羲班”。以伏羲文化传承华夏经典文化,为孩子靓丽人生……没想到这一计划向校领导一提出,却遭来当头一棒的打击。得知此事,我为了保护老师的热情,及时来到学校,与校长沟通,与李老师他们倾心交谈,并与校领导达成一致,支持李老师“招兵买马”,传承经典文化……
为了进一步深化“儿童阅读”,我和局领导班子精心规划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儿童阅读”掷地有声。即使教育经费再紧张,只要“亲近母语”研究院举办论证会、研习营或培训班,我和我的班子成员就鼎力支持,老师们也自愿主动参加;同时,每年定期邀请梅子涵、徐冬梅、岳乃红等国内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做客中区,为中区的“儿童阅读”传经送宝。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今,我和局班子成员的良苦用心已得到上级领导、校长、学校、学生、老师及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阅读滋养了区域教育生态”。正如有家长所说:《日有所诵》、《全阅读》走进学校生活以来,我家的孩子一天一变化。记得上个月他竟然对正在找工作的表哥说出了超越年龄的话语——人生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会苦一阵子。昨天清晨他一醒来,揉着眼睛漫不经心地对我说,妈妈,被子挡住了我的去路。这富有诗意的话语竟出自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口中,让我们都很惊奇。这一切变化都源自阅读,源自中区教育的阅读改革……
也正如有家长所说,我家那个小诗人哟!她看了顾城的《黑夜的眼睛》,竟当场写了一首诗:离开吧/黑夜/世界早已和平/充满快乐/没有阳光/离开吧/黑夜/我们在光明中长大/早已与黑夜无关……
在一次校长沙龙活动中,北大街小学的校长感慨万千:今天中午2点,我查看楼道卫生及安全,当走到三楼五年级教室门口时,整个三楼一片宁静,各班的教室门敞开,诧异之际,我走进五年级四班一看,同学们静悄悄在看《全阅读》,无一人转头,环视四周,教室里竟无指导老师,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大同街小学的校长也无不感慨地说,儿童阅读刚起步时,老师们带着各种情绪在开展活动。现如今,老师们也喜欢上了阅读,过去那种形而上的指导、被动消极的态度,被岁月被经典文化所同化,主动、积极、勤于阅读,使“阅读”改变了师生文化……
西关街小学的校长动情地说,在语文教学中,过去的语文教学一度出现过只看成绩的情况,导致死记硬背的现象多了,学生读课外书的少了。自实施儿童阅读以来,我校的语文老师积极创新,追寻本真的语文教学,还原语文的本色,认真地让语文教学回归原点,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现在走进我们的校园,楼道里学生随处可以读到自己喜欢的书,每班教室有图书角,每层楼走廊都有开放的书架,书架上都是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课堂也生动了,教材只是个例子,每日一诵、图画书教学、主题教学、整本书赏析,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学习方法的指路人。语文教学空间大了,教师讲解的少了,但学习成绩却稳中有升,语文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
一次,我与局领导班子走进南大街小学调研儿童阅读工作时,在与老师的聊天中,一位女老师兴奋地对我说,我们每天都被学生的言行感动着。今天早上我校所有语文老师到一年级听课,当老师教学生认知“尾巴”一词并要求学生造句时,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小姑娘奶声奶气地说,每个动物的尾巴都能各显其能。她初见端倪的遣词造句让在座的老师大吃一惊,经了解,原来她的灵感源自早读时学的《小金鱼》一文……
在指导大同街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时,在班级文化栏内五年级徐翊皓写的一段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灵魂:如果你和我一样,也是动物小说迷,我建议你读读沈石溪的书。不论是天上的飞禽,还是地上的走兽,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写不到的精彩故事。一句话,满足了孩子们心灵沟通的需求。
中区是一个文化、娱乐、商业集于一身的大区,我深知推广儿童阅读除了要依靠学校,还要动员社会和家庭的力量。我自上任以来,还积极倡导学校联合社区、街道办事处、联合家长在全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进一步改变了中区教育生态文化。
如今,在儿童阅读推广这条路上,我和我的领导班子提出并实施的“让教育回归原点,让孩子感受成长的快乐,让老师享受生命表达的丰富多彩”教育理念及“让经典阅读为孩子们成为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做法与执著,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孩子,让我在书中等你!”,儿童阅读助力中区教育新发展已成为区属各校老师的一种温馨与憧憬。
只有解开教育的幸福密码——文化育人,文化聚人,教师才愿意发展,学生才能发展,学校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我们也会引领中区的孩子们,沿着“阅读”这架雅致的天梯,沐浴明亮的阳光,从尘世的大地拾阶而上,走向奥妙无穷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