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10-14 11:06:03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在我看来也是播种的季节。10月14日,在吴校长的带领下,我来到了美丽的扬州,同行的还有薛小英。
扬州古城内,丹桂飘香,惠风和畅。“2010儿童母语教育论坛暨亲近母语‘十一五’课题结题会”在这隆重举行。此次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但是高密度、高质量、高水平的会议内容却给我们带来很大收获,着实享用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10月15日上午8:30, 在几位领导的致辞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闯入我的眼帘。梅岭小学的小朋友们用天籁般的声音诵读了中华传统名著《老子》、《论语》中的选段,以及外国著名作家纪伯伦的《沙与沫》、泰戈尔的《飞鸟集》等诗集中的名篇。孩子们好学的精神,琅琅的书声,让与会者无不动容。我仿佛看到了站在台上的是湖小的孩子,他们正拍着手向我们走来。接着,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我们聆听了李吉银老师的诵读观摩课《责备》;岳乃红老师用那轻柔而富有情感的语调,又把我们带进了图画书的世界《团圆》。在结题鉴定会上,总课题组成员与鉴定专家就课题研究展开了激烈而深刻的学术辩论,让我们领略了大家的风采。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小学语文教学和中华传统文化。蒋军晶的《开天辟地》、郭初阳的《弟子规》、张学青的《西游记》给老师们带来了震撼与思考。我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相聚,一起感受着语文教学中浓浓的儿童味、文学味和传统味。热情、灵感、幽默、睿智、创造、想象、个性在他们身上凸显出来,令我享受到的是自然的清新,教育的快乐。倾听中,那种仿佛如他们一样的爱心、一种无形的感动与激动,已经被点燃、提升,那份对教育执着追求的特别力量也在我的心中升腾起来。
让我最为感动的是87岁的叶嘉莹女士的到来。岁月并没有给叶嘉莹留下深深的年轮,她面色红润,思维敏捷甚至胜过年轻人,一种如诗般优雅的气质,是那么的温婉和典雅,就是我心目中的偶像。该不该从小就抓孩子的古典文化教育?孩子理解不了深奥的诗词,会不会“操之过急”? 叶老则认为,“我感觉要从幼儿园大班就开始,在课堂上增加一个项目——古诗唱游。以唱歌和游戏为主,一边唱歌,一边游戏,就学会了古诗词。用变化的美丽腔调来吟诵。” 她接着打消一些人的顾虑,说,“首先要掌握的是最基本的韵律节奏。一个人从小到大,理解的能力是很晚形成的,直觉则是本能,很早形成。小朋友们尽管不懂,但通过吟诵的美感,会很容易在大脑留下印记。当理性成长起来的时候,这些古典文学的细胞,不是灌输进去的,而是和生命一起自然成长起来的。” 叶嘉莹谈吐亲和温婉,有着诗歌的温暖和青春。你可以感受到叶老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精气神,深深地被她吸引,深深地被她折服。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位老师都爱他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他的老师,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为孩子们打开语言世界之窗……没有梦想的教育是黑色的教育,没有梦想的教师是可怜的口力劳动者;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能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此次扬州之行,我感触很深,教语文不应只教语文教材,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是很难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的。儿童的阅读真的很重要,虽然我一直在努力做着,刚入学的一(9)班孩子已经会背了30首左右的古诗与儿歌,我觉得做的还不够。我不能局限于易于背诵的儿歌,而要更多的引入古典诗词的背诵。从今天出发,还来得及。今天我就带孩子们吟诵了《诗经·卫风·木瓜》,不光是背诵,还唱了起来。我想让我的孩子们一天掌握两首古诗或儿歌。每天一个故事,帮助他们积累。
让我们做一个点灯人,我们把灯点亮,拎到童年的面前。这盏灯是为我们自己点亮的,这盏灯是为童年点亮的,这盏灯是为世界点亮的。我们手中的每一本这样漂亮的书,就是一盏灯。童年亮了,成年就会亮着;所有的灯亮了,世界就会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