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09-29 13:42:24
参加第二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首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舞台上扬州师生发出的关于设立阅读日的倡议。是的,读书的确如同节日。每每手捧书本,不由自主地,心情就悄悄地愉悦起来,精神渐渐地饱满起来,情思高高地飞扬起来。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到哥本哈根的美人鱼身边,和她一起远望河面上船来船往、日出日落;我们可以住进小小的豌豆里,等待着豆荚裂开那一刻,与豌豆公主一切蹦出来,再好好享受老公公、老婆婆的宠爱……
享受阅读,享受节日。书籍里有一只幸福而快乐的小鸟,它会从书页里飞出来,会永远在你我的面前啁啾歌唱,它会告诉我们黎明的消息,告诉我们梦想的甜蜜。这是我们的共同的心愿。
梅子涵老师说,如果读了100本、200本儿童文学的书,你的心灵就会饱满起来,你的精神就会丰厚起来,你的教师生活就会增添无穷无尽的斑斓的色彩。到那时,我们教师生活就会是多么快乐呀!
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
让我们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吧!
一切教育都是相通的(第二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随想二)
我曾经离语文很近,我曾经是一名语文老师,但由于对音乐的偏爱我固执地离开了,但时常还会有这样的念头,如果当初不那么执着,我还是现在的我吗?心中也一直藏着这样一个愿望,参加一次有关语文的活动,能再一次亲近语文教育。
我很庆幸这样的等待并不太久,更幸福的是在一个浪漫的季节里,与一群相知的人一起走进迷人的扬州,亲近母语,感受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学,让自己沉浸在无边的感动之中,并有一种投身语文教学的冲动,原来教育是这样一件感动人的事。
也许,我不会再是语文老师了,但幸好,我还是一位母亲,家里有一个可爱的爱幻想的儿子,我还可以为他做很多的事,比如阅读。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孩子面前,陪他兴致勃勃地阅读,记录最本真的快乐、感动并流连忘返。当然他还小,不会有和我们相同的理解和感情,但他会记住那些比方,那些联想和里面的温暖。“记住这些,在一个孩子慢慢长大的精神里,就是栽下美丽的花,是在一张很白的纸上画了一棵会长得很大、发出香气来的树。它不属于每一个大人都会进行的那种教育,可是它的事半功倍会胜出那很多”——梅子涵
幸好,我还有朋友,我可以把我的幸福与他们共享,让这些年轻的爸爸妈妈懂得读书的益处,让自己的生活因为有了书,有了陪孩子读书的时刻而变得温暖。说不定,我还会一不小心成为一名花婆婆呢。
最好的是,我是一位老师。任何教育都是相通的,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孩子。儿童文学不仅是语文老师的,而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不仅是孩子的,也是所有成人的。这次活动中,有儿童文学艺术家的讲座,有特级教师的献课,也有一线教师如何开展班级读书会的讨论,特别是台湾儿童文学作家和推广活动者方素珍老师,她的教学,让我们领略一种跟我们的课堂教学全然不同的风采,她对儿童的真诚,对孩子们的随意洒脱,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所有的这些,让我在被美妙的儿童文学著作吸引着的同时,对教育的真谛又多了一层别样的理解。
当然,更妙的是,我是一位音乐老师。丁磁矿老师的对对子,讲究的不就是节奏和韵律吗?王崧舟老师的《长相思》不得用音乐来渲染气氛,以音诗画的完美结合达到高潮吗?更有看云老师的娓娓道来,就是一曲轻音乐,缓缓流过我的心田,体会“一切写作都是述说,一切阅读都是倾听”的真谛。开幕式上,孩子们的表演,不就诠释了那句古语: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咏)歌之,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在回味看云老师的“原来世界上的好书都是一个人写的”时候,我忽然明白,一切教育都是相通的。
早在本科函授时,听方卫平教授谈儿童文学,看各种各样的图画书,感觉儿童文学的世界太奇妙,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一番激动之后,似乎一切都归于平静了。
幸好,烟花三月的诗意扬州又让我重拾了那份痴迷。忙忙碌碌中,不停地奔波着。谁不知读书的重要,谁不晓读书的乐趣。一本厚厚的童话书足以陪伴我整个的童年,那种爱不释手的感觉现在还记忆犹新。但现在呢,静心坐在树荫下,在一杯白开水的陪伴下,品位书中的快乐与忧伤的日子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甚至满心想着为女儿讲个有趣故事时,却发现记忆中的故事已悄悄溜走了。所以——幸好,我有了这次扬州之行。
一路上,儿童文学成了我们快乐的源泉。我们一直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它的奇妙之处,也兴致勃勃地交谈着自己童年的点点滴滴。怕是儿童文学引发了我们这些“奔3”“奔4”人如此美好的童年记忆吧。当我兴致勃勃地把一些可爱的图画书放进书柜时,觉得把自己的童年也一同放进去了。
儿童文学更是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童年会因为它的存在而灵动。很羡慕扬州的孩子,能在这样一方富有儿童文学气息的土地上尽情阅读。当孩子们瞪大好奇的双眼,捕捉书中跳跃的文字,沐浴着儿童文学春天般的气息时,他们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吧!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我一直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小说,一本风格各异的儿童小说。可他们并不一定愿意,让别人来翻看自己这本书,尤其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常有老师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每一个孩子的读者,知其所好、所恶,从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想,儿童文学就是这样一座桥梁。当你虔诚地走上这座桥时,你会发现自己离孩子的内心并不遥远。
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女士戏称自己为“花婆婆”。她觉得每个人都能成为播种阅读之花的“花哥哥”、“花姐姐”、“花阿姨”、“花叔叔”……台湾的儿童文学正因为有了这些“花婆婆”、“花哥哥”、“花姐姐”、“花阿姨”、“花叔叔”显出了勃勃生机。
在我们身边,何处寻觅种花人?不用寻觅,我来种吧。不,我们一起来吧!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播种花种子,让阅读之花开遍我们的校园!
难道不是吗?
儿童文学是一扇开阔眼界的视窗;儿童文学是一张对话分享的餐桌;儿童文学是一处思想飞动的舞台!
阅读,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
“烟花三月下扬州”,伴随着三月和煦的春风,我们来自三所学校的一行8人来到了古城扬州。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闻名全国的“亲近母语”实验就是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根长叶,最终开出美丽的花朵。
4月2日,是童话之父安徒生的诞辰纪念日,也是世界儿童阅读日,当天上午我们就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暨亲近母语研讨会,说来凑巧,举行地点是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在以外语教学为特色的学校去亲近母语,宣扬母语,确有意思。会议汇集了两岸三地儿童阅读研究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以“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为主题,以“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为主线,旨在倡导儿童阅读,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书香中国。
开幕式,扬州梅岭小学的学生代表宣读了设立“中国儿童阅读日”的倡议书,倡议书提议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中国儿童阅读日,与世界拉手,纪念伟人,拥抱书香。育才小学学生表演《童心·童声·童韵》,孩子们用甜美的童音和动人的舞姿,演绎了一个个经典的童话故事,“稻草人”、“美人鱼”等一个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先后上场,孩子们不单单是在表演,更像是在展现快乐的童年,在过一个快乐的节日。在开幕式上,虽然对于听课的老师来讲,发言的人多了点,但也能理解。
接着听了几堂课,丁慈矿老师的《晨读对韵---一麻》课,对对子是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他的素质很不错,课的效果也不赖,以传统的语言形式承载了语言积累与思维训练的任务,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多维目标。下午台湾方素珍女士的《好玩好看的儿童诗》课,真是精彩纷呈,感觉在她的课堂上,学生恢复了儿童应该有的朝气,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而方女士的幽默与自然的表现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者无不为之感染,深感收益匪浅。著名特级教师、诗意语文创导者王崧舟执教的《长相思》,虽然课设计的不错,但课堂气氛却显得比较沉闷,不知是课前学生的宣誓吓着了王老师,还是王老师诗意的情怀适应不了学生,两节课连上80分钟显得尤其漫长。
两天的会议还进行了一些理念研讨,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方素珍主讲的《儿童诗的创作和教学》,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主讲的《讲述儿童文学的技巧》,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方卫平教授主讲的《什么是好的儿童文学》,《人民教育》编辑赖配根的《从课例谈儿童文学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都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对当前儿童文学的研究现状和最新潮流有了更多的了解。4月2日晚上的读书沙龙尤其令人难忘,会上专家与一线教师面对面的交流,能与心目中的大师零距离的接触,共同探讨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真是一件幸福而又快乐的事。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4月3日傍晚,我们带着一身的疲倦与满脸的幸福踏上了回家的路程。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美丽的扬州渐渐消失在了身后,回想三天的学习考察,花絮很多,感想更多。
一、你读我读大家读——儿童阅读推广是全社会参与的工程
在论坛的开幕式上,扬州市的副市长、广陵区的区长、教育局长、教育研室主任先后登台演讲,“亲近母语”这个实验能有今天的影响与成就,是与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扬州的战略,教育局提供的有力保障分不开的。扬州市儿童阅读推广经历了一个从学校倡导到行政推动的过程。课题能闻名国内外,成功关健在于多方力量的合力,领头羊徐冬梅巧妙地把行政的、学术的、实践的多方面力量整合了起来,扬州市市长、儿童文学专家、小学语文教学的名流以及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同行都乐于为她添砖加瓦。课题喊出了“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的口号,提出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力量推广儿童阅读,来开展经典诵读、儿童文学阅读活动。他们还利用市场的规则办书吧,搞培训,用徐冬梅个人的理念说就是“大义者必大利”。我县的儿童阅读推广要向前走得更坚实,更快,必须有更多关爱儿童的人走到一起来,共同努力,携手并进。
二、“少儿书吧”,阅读活动的好载体
扬州市淮海路165号的“少儿书吧”,那里是书的海洋,聚集了全国各大知名少儿出版社的优质图书。孩子们来到这里,就像蜜蜂飞进了花丛,随手就可以拿到自己爱读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中国童话》、《世界文学经典文库》、《国际大奖小说》、《哈利波特》……从中国文学作品到外国文学作品,从低幼读物到少儿读物,从平装图书到精装图书……这其中,与“亲近母语”联系最紧密的就是各种推荐书目——教师推荐书目、家长推荐书目、1-6年级推荐书目、幼儿推荐书目等等。这里的图书,从古到今,由浅入深,无不吸引孩子的眼球,连我们这些大人们都流连忘返,情不自禁地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又一本的图书,浏览,浏览,还是浏览。那天刚好是周末,我们就亲眼看见许多孩子在那里读书,“泡吧”成了当地孩子们最好的选择。徜徉在“书吧”,孩子们的眼界仿佛一下子开阔了许多,仿佛一次又一次与大师进行着对话。我们的阅读活动要开展的生动有效,也要依托“少儿书吧”这种形式,成立“小书虫俱乐部”。让孩子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拉近孩子们和书之间的距离。
我们要感谢扬州,感谢亲近母语,感谢少儿书吧,是她们让孩子找到了读书的源头,为孩子提供了最佳读书场所,使孩子们享受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孩子们将在课外阅读的滋养下,进入一个美妙的读书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们获取知识,学会思考,最终会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智慧、有品位的人。
三、亲近母语,我们都来当“点灯人”
在上小学时,我曾读到过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孩提时的幼稚未能理解其中的情感,参加扬州“儿童阅读点灯人的聚会”后,才领悟到那文章中蕴含着热爱母语的浓浓情谊。是呀,当那位老师说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好好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牢房的钥匙……”经常逃课的小学生弗朗茨顿时感到讨厌的法语语法变得格外亲切,不是那么难懂了。一个民族只有先学会自尊,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而自尊包括对自己语言的热爱和尊重。由此可见,重视母语是何等的重要,学习母语,亲近母语这可是一件事关民族兴衰的大事。
语言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的文化符号,她不仅是一种表达工具,还真实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踪迹,成为延续历史与未来的血脉。保护母语就是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保护母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就在我们老师身上。我们要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写过一篇《我们都是点灯人》,书中说到童年是要阅读、要故事、要文学的,童年要儿童文学!我们把一本本生动有趣又耐人寻思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就能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我们都来当“点灯的人”吧,引导学生读经典、读名著,点很多盏让人长大的灯,指引学生走上一条通往光明的人生道路。
亲近母语,读经典读名著,让阅读温暖童年,让我们记住扬州,记住亲近母语,我们更要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