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亲子天下:詹志禹:实验告诉你:怎样的奖赏最管用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09-15 15:10:54

        假设有甲、乙、丙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分别生长在三个家庭,都很喜欢绘画,自由活动时间总是在玩水彩或画漫画。

        你对某甲说:“你画得好棒,我给你一周的时间,如果你至少完成三幅作品,就可以来换取你要的游戏机,你愿意吗?”

        你确定这三个孩子都喜欢某款的游戏机。

        ▪ 某甲点点头,一周过后,他依约完成作品,如愿换取游戏机。

        ▪ 某乙也完成了至少三幅作品,你也给他游戏机,让他有意外惊喜。

        ▪ 某丙也完成了数量相当的作品,不过没有拿到也不知道有游戏机。

        奖励活动结束后两周,你回去观察他们在自由时间的活动,竟然发现有一位明显减少绘画行为,你猜哪一位?

        一般人都猜某丙,因为他没有获得奖赏。至于其他两位,因为都获得奖赏,“理”应增加绘画行为。

        岂知这个“理”是行为主义,假定人和动物在本质上一样,趋乐避苦,受奖赏的行为会提高出现的频率。

        但认知心理学家却发现,人心比其他动物的思考要复杂许多。

        当这三个孩子反省自己为什么过去这一周画了许多作品时,某甲会很明显的发现自己是为了游戏机;某乙比较不会归因于游戏机,因为他原先并未预期得到游戏机;某丙没有得到任何外在奖赏,会觉得自己是因为喜欢画画,所以画了许多作品。画画对乙、丙来说都是一种有趣的玩乐;对某甲来说,却变成一种换取酬赏的工作,故当酬赏结束后,某甲的工作动机就会降低。

        早在三十余年前,许多教育心理学实验就已经发现这种效果。他们观察或实验的对象通常不只三人,而是三组或三班的学生;学习活动除了绘画之外,还有数学与阅读等。他们都得到类似的实验效果:合同式的外在奖赏会侵蚀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把游戏变工作。 

何谓“内在动机”?

        无论是“内在”或“外在”动机,都内在于心理。

        但“内在动机”特指内在于事物或活动本身,也就是说,学习者认为所学的事物或活动本身就是目的,觉得这些事物或活动本身有趣味、有意义、有价值、带来挑战与成就感等;而“外在动机”则意含事物或活动本身不是目的,学习者觉得所学的事物或活动本身没有趣味、意义或价值,只是把这些事物或活动当成工具,用来换取外在酬赏或避开外在惩罚,犹如幼儿吃药只是为了糖衣。

        学习者如果觉得学习过程虽然辛苦但很有趣,虽然困难但想挑战,虽然会失败但有成就感,虽然无知但渴望知识,虽然冗长但忘掉时间,这就是拥有高度内在动机,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学习者如果觉得学习过程辛苦而且无趣、尝试错误带来惩罚、知识独断而且枯燥,读书只是为了排名、得奖、通过考试、避免考不好让父母没面子、避免被“少一分打一下”等,这就是典型的外在动机,是学习的悲哀!

        什么样的奖赏,会削弱兴趣、侵蚀内在动机?在下列三个条件配合之下,可以达到最强效果:

        第一,采用具体、物质性的奖励品,而非社会性的赞美而已;

        第二,采用孩子最喜欢、最在意的奖品,而非他可有可无的奖品;

        第三,和孩子事前订立合同,其形式大致如下:“你如果⋯⋯我就⋯⋯”例如:“你如果写完这十题数学,我就给你看电视一小时”、“你如果练完这三首钢琴曲各二十遍,我就送你一本漫画”、“你如果这次期末考可以排进前三名,我就带你出国旅行五天”等。

如何把游戏变工作?

        某高级住宅区周围有一条干净的外墙,有个孩子放学后经过这里,就会随手用石头在外墙上乱涂鸦。有个居民看到孩子乱画,就跑去大声制止,孩子一溜烟的跑了,但隔天放学后仍然回来画得不亦乐乎。

        这居民转念一想,就对孩子说:“你画得不错,我出十块钱请你帮忙在墙上画十分钟,你愿意吗?”孩子点点头,拿了十块钱,帮忙画了十分钟。

        隔天放学后孩子又来了,这居民说:“我今天口袋里只有五块钱,你可以帮忙画五分钟吗?”孩子勉强点点头,画了五分钟。

        隔天放学后孩子又来了,这次居民说:“对不起,我今天忘了带钱,你可以免费帮我画吗?”孩子摇摇头说:“这工作很辛苦勒!没钱,我不干了!”

如何把工作变游戏?
        《汤姆历险记》中有一段描写汤姆被婶婶处罚刷油漆,汤姆刚开始对着墙壁既郁闷又哀怨,后来发现有一群孩子走过来,他知道这群死对头一定会嘲笑他,就假装刷得很快乐。

        对头不相信,还是嘲笑他,但他解释了刷油漆的难度与妙处,一面吹口哨,一面显得很珍惜。对头还是不太信,希望试一下,但汤姆断然拒绝。最后,对头愿意用一些玩具交换刷油漆的机会,汤姆才勉强答应。

        这一段转换过程的描写,真是马克.吐温的一绝,让我读后三十年,仍然印象深刻。

        当孩子在学习历程当中很投入、很专注、很享受的时候,这个历程本身就是奖赏,千万不要再用约定式外在奖赏强化它,若多此一举,将后悔莫及。至于要不要给孩子意外惊喜,这是情感的经营,不要和学习挂钩。

(本文转自蒲公英教育智库网站,原文源自“亲子天下”公众号)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