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凤凰文化:叶嘉莹:我是穿裙子的中国“士”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4-12-04 13:53:31

摘要:叶嘉莹:一代宗师生逢乱世,她异国漂泊数十年;一世多艰,她泰然持守“弱德之美”;寄身诗词,她自称穿裙子的士大夫。她说,我平生都不是自己的选择。

      叶嘉莹,号迦陵,中国古典诗词大家,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

      2014年,叶嘉莹90岁,但她的人生节奏似乎并未随年龄高迈而放缓。这一年,她正式返回中国定居南开、著作集再版发行、参加研讨会、开办个人影像展、带研究生、出席讲座,这位身形瘦削的鲐背老人,“叶”落归根后,置身诸多事务,看起来能量依旧。

      叶嘉莹说自己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教书,她说自己“好为人师”,天生教书的料。确实,采访她,她讲起话来字正腔圆,声音清亮宛转,并且几乎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讲授诗词、释疑解惑的话锋,但都很真挚自然,并非刻意,也许是“职业病”。

      “每讲到杜甫的‘每依北斗望京华',我眼睛里面都是泪水,因为我不知道哪一年能够回到我的故乡北平。”叶嘉莹出生在军阀混战的乱世,年少求学又遭逢抗日战争,时势动荡,24岁婚后随夫赴台,自此远离故土,漂泊流离数十载。北平、台湾、美国、加拿大、天津,构成她人到九十的漂泊地图,叶嘉莹说,“我平生都不是自己的选择”,“这就是命运,我没有办法我就落在那里。”

      当然,能归结为命运的不止这些。16岁时母亲去世、并不幸福的婚姻、遭遇台湾“白色恐怖”、独自养家、被迫居留加拿大、大女儿及女婿双双车祸身亡……谈及这一生历经的忧患劫波,叶嘉莹从不回避,她说自己向来不是一个悲观的人。但备尝大悲大苦,诗词或许是她唯一直抒胸臆的出口,她写“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馀哀”,“一世多艰,寸心如水。也曾局囿深杯里。”即便如此,叶嘉莹也不拿诗词作慰藉,她说她不是一个弱者,不需要慰藉,“诗词是理想”。

      不承认自己是弱者,叶嘉莹同样不认为自己是强者。因自幼浸泡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一生又执著于此,她由诗词感发出“弱德之美”,她常常用这个自创的词语来相容自己之于人生的态度,“弱是你取一个弱的姿态,但本身我有自己的持守,不会随波逐流去改变”。

      我不知道叶嘉莹算不算一个强者,但我知道她肯定不弱,她很韧,甚至有点倔。采访中提及“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古典文化的冲击,她由古及今把中国人的盲从跟风批了一番,“中国人常常这样子,一窝蜂过犹不及,听风就是雨,非常感情用事”,严辞质问“中国人怎么这么没理性?”听了我读给她听的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周啸天的争议诗作,她也毫不留情地捍卫起诗词的尊严,“现在的人不懂得格律,把格律破坏之后没有任何的美感”“他根本没有审美的观念,随便写一个就说我这也是一首诗了,诗有诗的质素。”

      从小饱读诗书又工于诗词曲赋,没有人会否认叶嘉莹是一个才女,除了她自己。“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尤其这些莫名其妙的‘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自己以为是才女,而且还修饰打扮,又才女还兼美女就更得意得不得了了,我对于这样的女子并不欣赏。”叶嘉莹一再强调,她是一个穿裙子的“士”。她也说她从来没有过对爱情的憧憬,因为“那是最无聊的事情”,而幽闺自怜更是肤浅,“我不是一个总找人家怜爱的女子,我不需要”。

      鉴于她个人的经历,当我试图探问有关新女性的话题时,叶嘉莹突然显得有些激烈,却也率性,连续反问“什么是新女性?”“她要个人自由做什么?”“不被驯服就是好处吗?”“爱情的自由,今天跟一个人结婚,明天再跟另外一个人吗?”如果用时下最流行的话描述叶嘉莹,只能说,“这个老太太,也是蛮任性的……”

      很难想象,90岁的一代诗词宗师,如今过的是“剩饭剩菜一热就吃了”的独居生活,“现在接电话、开门、安排一切,这些都是我自己一个人独立的。”不要认为这是晚景凄凉,因为这就是叶嘉莹,一生高洁自若,不依不傍自成方圆,却也食尽俗世烟火,她说自己活到现在,“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采写/杨海亮)

原文链接:http://culture.ifeng.com/niandaifang/special/yejiayingl/#_www_dt2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