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08-24 14:30:57
当幼儿在游戏中任由他人控制,自己的想法不被重视的时候,就会产生莫名的愤怒,通过拒绝游戏、指责以及通过拉帮结派来孤立“强势”幼儿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被孤立的孩子肯定会受到心理上的伤害。
【案例】
户外活动时,大(4)班的孩子们正在跳绳,突然有三个小女孩争吵起来。豆豆噘着嘴巴拿着跳绳离开了游戏场地,丁丁和小琴则一起说着豆豆的坏毛病:“都是她说了算,什么事都要听她的,我们不想再跟她玩了。”
为了能够了解豆豆,帮助她改变“强势”做法,我们对大(4)班的小朋友进行了随机访谈。一个小男孩坐到豆豆身边,开始滔滔不绝地说:“你总是让别人听你的,我们都长大了,为什么非要听你的?”另一个小男孩附和道:“就是。”紧接着围上来的七八个小朋友开始指责豆豆。因担心孩子们的指责会给豆豆幼小的心灵带来伤害,我们建议孩子们不要再说豆豆的“坏话”,希望大家跟豆豆做朋友。但这却引来很多孩子的不满。
豆豆“强势”的做法,导致越来越没有人跟她玩,只剩下女孩儿爱莎。经了解,爱莎是豆豆的邻居,她们父母互相认识。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豆豆,我们跟豆豆进行了谈话,没想到豆豆认为大家不跟她玩是很正常的,因为爸爸告诉她:长大了,朋友就会少。显然,女孩曲解了爸爸的话,更无法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那么,豆豆的“坏习惯”到底由何而来?
家长还是幼儿教师,问题在哪里?
父母对于孩子的“强势”应负有重要责任。豆豆的妈妈是英语老师,对豆豆采取的是“放养”政策,离园后把豆豆匆匆接到自己的单位,然后继续给学生补习英语,豆豆的老师反映:“每次见到豆豆妈妈,她都急匆匆地,我们很少说话”。
我们对豆豆的爸爸妈妈进行了简单地访谈,当问到是否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时,妈妈说:“你们也知道,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面对学生升学的压力,还有学校的各种考核,回家后好不容易歇一歇,哪儿还有时间理会孩子?”爸爸是一名警察,工作更忙,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几乎不管不问。当我们问到为什么要对孩子说“长大了,朋友就会少”这句话时,他说:“女孩子嘛,就应该提早学习一些社会经验,以免以后在社会上被欺负。我是不会害她的,她将来会明白的。”
幼儿教师仅仅是“看客”?在对豆豆观察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教师对豆豆的“强势”早已知晓,对于游戏中出现的这种冲突也都“习以为常”。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冷场”,教师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而是一笑而过:“现在的孩子都很有个性。”
户外活动结束后,豆豆并没有从刚刚的坏情绪中走出来,而是开始小声地哭泣。保育员看到了却说:“差不多行了啊!”保育员的这种不关注、不安慰、不评价的“三不”行为,跟当前幼儿教师的“宽松入职”有很大关系。
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导致其专业化程度偏低,缺乏严重性评估的意识,以至于面对这种情况,会觉得这是豆豆的性格使然,跟幼儿教师并没有关系,也没有意识到会给豆豆造成什么伤害,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冷漠反应。
杜绝“坏习惯”,家园合力育儿
慢下来,关注你的孩子
父母的教育都会给孩子带来深远影响,当然,好的教养方式能够对幼儿一生有益,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则会给孩子造成伤害,应认真对待幼儿教育。
首先,家长应有正确的育儿观念。豆豆爸爸的教育观存在一定的偏激,他的一句“长大了朋友就会少”让豆豆认为“大家都不跟我玩了,朋友少了是理所当然的事”,也就不会从自身寻找原因。
其次,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听音乐、读故事书等,这些都是家长陪伴幼儿的方式。只有跟孩子多接触多沟通,家长才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及时发现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对于豆豆的这种“强势”、不合群,爸爸、妈妈及时发现并正确引导,才能有助于孩子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改正。
再其次,家长应打破消极被动的沟通局面,及时向幼儿园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教师跟幼儿相处的时间较长,家长应多向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认真听取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针对幼儿出现的与正常发展相背离的不良习惯,家长要及时关注。同时,配合幼儿园教师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望闻问切”巧干预
面对游戏中的冲突,幼儿教师应先对事件进行评估判断。显然,豆豆已经引起众多幼儿的不满,如果不进行适当处理会对豆豆造成严重影响,教师应在第一时间进行干预。
首先,让幼儿诉说事情的原委并自己去评判对错,在反思中让幼儿找出自己的不足。其次,需要对幼儿进行后续干预。教师要对事件进行反思,结合观察豆豆的日常行为制定系统的干预措施来纠正豆豆的“强势”行为。与此同时,改变其他幼儿对豆豆的看法。游戏中豆豆总是希望通过控制别人来实现自己的想法,这种做法引来了其他幼儿的不满。
教师应多观察幼儿的游戏,必要情况下参与进来,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强势”行为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必要时进行特别干预。例如,教师可组织幼儿讨论这种“强势”行为是否妥当,还可以就幼儿表现出的“非强势”行为进行及时地表扬。
家园共育重引领
一些家长沟通意识较为薄弱,部分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低缺乏沟通技巧,导致家园衔接出现问题,幼儿园应把控好家园共育的方向。《孙子兵法》上说:“上下同欲者胜。”教育孩子亦应如此,只有家长与幼儿教师达成一致,以幼儿园本身创造的可支持性和可操作性条件为依托,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幼儿园可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培训课程,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例如,怎样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怎样在游戏中观察幼儿的行为,以及如何积极有效地与幼儿家长沟通等。其次,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幼儿的学习环境以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家委会,让幼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提高家长的积极性,增进家长与教师的感情,为家园共育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秦旭芳 刘慧娟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中国教育报》2015年5月10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