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点灯人教育:周其星:《獾的礼物》——教育主题读书会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08-20 15:49:15

 设计思路
      《獾的礼物》,一本优美的图画书,一个温暖的感伤故事。
      里面讲了对死亡的看法,讲了死亡的过程,讲了如何面对死亡,一个严肃的富于哲理的话题,被童话温暖地包裹着,很容易走进始谙世事的孩童的心里。
      死亡这个命题,似乎离孩子生活很遥远,它冰冷而令人心生恐惧,每个人都对此而生敬畏之心,任谁都无法接受亲朋永别之痛,然而,从哲学意义上来看,我们也不妨通透一些,以智慧之眼来看待死亡,以乐观之心来感受生命,我们的生命教育我们的哲学启蒙才可以就此起步。
      同一本图画书,如何面对不同年段的孩子?同一个哲学命题,如何走进不同年龄孩子的心里?这样一本图画书究竟会给三年级的孩子带来什么?关于死亡,关于生命,他们当下的认知是怎样的?在我的故事引领下,他们将会走多远?本着这样的思考,根据三年级孩子的特点,我的思路很简单:
1.从“生”的古汉字形式开始,了解其演变规律,感悟到生命来自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
2.了解这个故事,并为这个故事而感动,通过獾的语言和行为,对生与死获得一种温和的理解,感悟生命的永恒,学会平淡地面对发生的一切。热爱生命,明白生活的全部意义。
设计流程
一、识字游戏,了解“生”的本义,窥探生命的奥秘
      同学们好!很高兴在这里见到你们。初次见面,我想送给大家一样很别致的礼物,好吗?来,我们一起认识一个很奇特的汉字——生。板书“生”字。
      这个字有什么奇特之处呢?先扩词读读看。
      这些词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你注意听啊——“生长”、“生活”、“生命”、“出生”、“生机”……感觉一下。对,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带给人无限的希望。瞧,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字啊。
      可是,这又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字。在它很久很久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请看甲骨文形式的“生”字。(板书“生”的甲骨文),像什么呢?对,一棵小树苗从泥土中长呀长呀长出来了。这是生的起源,也是生命的开始。
二、启思导入
      生命之初就是来自于自然,它最终也要回到自然。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来看一本书,读一个故事,一起来思考这些意味深远的问题。
三、深情阅读
1.观察封面
(1)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动物们都排着长长的队伍来干嘛呢?獾真是好能干好有威望啊。
(2)介绍作者绘者苏珊•华莱,译者杨玲玲和彭懿,介绍出版社。
2.品析环衬
这是什么颜色?你想到了什么?
3.打开扉页
一个小小的镜头,将我们的视线拉向远方。年纪很大的獾一个人站在野外,风吹起了他的围巾。在夕阳下,在晚风中,獾孤独地望着远方。他要到哪里去?他想干什么?他还会回来吗?他的朋友们呢?
4.走进正文
轻轻地翻,缓缓地读,适时跟学生简单交流。
5.扫描封底
獾真的走了吗?引导学生观察封底并进行说话。他在给一只小老鼠讲着什么呢。当然了,这也可能是小老鼠的回忆,是关于獾的许许多多故事中的另一个故事。
四、读后交流
1.故事讲完了,獾也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借着这个故事,相信每个人都感动了一回。哪些画面让你的心轻轻地颤动?
2.故事中提到了一个很严峻的字眼——死。(板书:死)看到这个词,你有什么感觉?(神秘、恐惧)你知道死是怎么回事吗?
      獾又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再来品味这些智慧的话语。(注意看,先轻声读,再请人读。)
(1)死,仅仅是意味着他离开了他的身体,獾不在乎。
      不在乎是什么意思?獾不在乎什么?为什么不在乎呢?獾的身体对于獾来说,意味着什么?相当于什么?
      故事里还有一个地方提到了獾是怎样离开了他的身体,请看:
(2)让獾吃惊的是,他正在奔跑。他的前头是一条好长好长的隧道。他觉得双腿非常强壮,稳稳地朝着隧道跑去。他不再需要拐杖了,他把它扔到了隧道的地上。獾飞快地跑着,在长长的隧道里越跑越快,最后,他的脚爪离开了地面。他觉得自己在翻腾、旋转,起起落落,跌跌撞撞,却没有受伤。他觉得自由了,好像已经脱离了他的身体。
      这真是一个奇特的梦!长隧道通往哪里去呢?(板画:长隧道)獾自由了,他离开了自己的身体,也不需要拐杖了,可以奔跑了。这奇怪的感觉就是死吧。
3.在你生活中,你见过亲人的离去了么?关于死亡的记忆,印象中只有痛苦和哭声了。故事里獾的朋友们哭了吗?他们是怎么面对的呢?朋友们的感受,是獾最在乎的了,所以他才会写信给他们:
(1)我去下面的长隧道了。再见。獾。
      獾还可以怎么说?他为什么不说“我就要死了”?是为了尽量平淡,减少朋友们对死亡的恐惧和悲伤。在这之前还有意告诉他们:
(2)獾告诉过他们,不久的某一天,他会去下面的长隧道,当这一天到来时,希望他们不要太悲伤。
      在死之前,獾只惦记着自己的朋友,他根本没有把自己的生死放在心上。这是一只怎样的獾哦!
      獾,走了,他带走了什么?又留下了些什么?
(3)所有的动物对獾都有一段特殊的回忆——他教过他们的一些事情,他们现在做得好极了。獾给每个朋友都留下了离别礼物,他们可以永远珍藏下去。有了这些礼物,他们就能够互相帮助。
什么是“离别礼物”?獾留下了哪些离别礼物?獾虽然离去了,但是他还留下了很多很多的东西,包括大家的感谢和回忆:
_________轻轻对獾说:獾,谢谢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个人,能这样地在人世间走一趟,这就是来过了一回这就是活过了一生啊。生命的意义也就在这里吧。
4.生与死,这是人生中最大的事了,现在你怎么看?
      生命是一棵树,我们就是上面的一片叶子,春天我们萌芽,夏天撒下绿荫,秋天一片金黄,到了冬天,我们安然落下,化作泥土营养生育我们的大树……
      生命是一首歌,长长短短高低起伏韵味无穷,就看你怎么去演唱这支歌谣……
      生命是一条河,生是此岸,死是彼岸,我们的一生,其实就是由此岸渡到彼岸去……
      生得越美,像花儿一样灿烂,死也就越淡然,像落叶一样静美。……
五、总结提升
      有生必有死,因为死,生才更有意义。生命只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生命,是永恒的。(完善板书,形成一个浑圆)。
      今天我们读《獾的礼物》,知道了死亡是什么,当有一天最爱我们的那个人离去时,知道怎么去勇敢面对,更知道怎样留下生命的痕迹。生命是一个奇迹,让我们就为自己为亲人为朋友好好地活着吧!
                                                                                                                         
 板书设计
      生
      ~~~~~~~~~~~
      死
      为孩子的生命引来一束智慧的光
      由《獾的礼物》走进生命教育
      关注死亡,这是生命教育中无法绕过的一环,同时,也是开启智慧与哲思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
      智在哪里?
      生死本是一个永恒的大命题,洞晓生死玄机,也就是了悟生命的意义,豁达通脱地面对乃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
      人们更多地视死为生命的终结,是神秘的未知,是黑暗的深渊,是万载不复的虚无,是阴森可怖的地狱,是魂灵出没的场所,就连三岁左右的小孩都知道,死是一个不好的字眼,死了就再也见不到那个人了,于是会说出“我不想他死”这样的话来。
      正因为未知,我们的想象力才会无限制无穷尽地渲染着死亡的可怖,人为地增添着太多的伤情,所以直到有一天,生命真的从我们身边消失的时候,我们只会手足无措地被巨大的哀伤所淹没。
      这固属人之常情,就像我们小时候最爱听也是最怕听的鬼故事一样,也像我们小时候一看见就害怕的黑棺材一样,我们关于死亡的认知没有一丝童话色彩,因此,我们即便看到摆放在灵堂的遗体,心中只会本能地感到害怕甚至觉得晦气,死在此时已与邪恶连为一体。当我们把目光稍稍移向身外,看看浩淼的大自然,我们不难发现,那里每时每刻都为我们演奏着一曲曲生死轮回的赞歌。
      是的,生命本是一种轮回,是生生不息的循环往复。
      何谓生?
      甲骨文中的“生”字,像是一棵小树苗破土而出;金文里的“生”字比甲骨文中多了一对枝条;到了篆书里,下面像土,上面像出,意即林木生出于土上。这是一个多么富有智慧的字!它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片生机,生命也正是从大地获得绽放,可见阳光,可沐雨露,可听鸟啼虫鸣,可享清风阵阵。生命盛开于春,繁茂于夏,灿烂于秋,静寂于冬。零落成泥,归于自然,在下一个春日,又以养料的方式进入另一个生命体的循环中。
      
      生命的历程就是这样——炫美的轮回。
      伟大的偱环。
      大自然中这些关于生死的告示,我们平时居然视而不见,可见,智慧其实离我们很近,又距我们很远。
      幸好,这样的文学作品颇为丰富,尤为难得的是,在儿童文学领域,当国内作家将之视为禁区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时候,我们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关于直面死亡的经典。接触了这些优美的作品之后,我不能不深受震动,在别的教育者不敢轻易涉足的时候,我勇敢地迎了上去,因为我深深知道,不敢触碰死亡的教育不是真正的生命教育。
      当我逐渐被这个主题所吸引,决心和孩子一起走进生命的智慧的时候,我们渐行渐远。原来,生命的果实竟是如此芬芳馥郁。
      第一次尝试,我用的是《獾的礼物》,采用的是故事导入的方式,用良太的故事引入图画书的阅读,记得当时没有配乐,没有幻灯,孩子们就在我对画面的翻动中对故事的讲述中纷纷感伤流泪,也初晓了生命的意义,獾让我们知道,死并不可怕,朋友是生命中最恒久最珍贵的东西。从此,我们记住了那个年老却极富智慧的獾,记住了那条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长隧道,记住了悲伤过后我们更该微笑着面对生活。
      接下来,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风到哪里去了》《一片叶子落下来》《爷爷有没有穿西装》《妈妈走了》《天蓝色的彼岸》《再见了,艾玛奶奶》《一粒橡子的奇遇》《祝你生日快乐》等跟死亡有关的童书,这都是些文字优美故事感人意境幽深的书,我们从不同的侧面进入,触发了对死亡不同的思考,整合起来,获得的就是对生命圆融而完整的感知。
      当我对生命教育开始形成自觉的追求以后,我们的生命教育也逐步形成了一个体系。
      图画书如何走进课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同的图画书走进不同的年级,进入的方式理应不同。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如果每个人都来做,献出自己的执行思路实施策略,在交流与反思中,问题会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
      我很乐意把自己的想法交流出来,也希望能听到更多的声音。
      我当然知道图画书阅读中的快乐效应,但是,我们也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上一片欢声笑语,以为那才是真正的快乐,其实,很多时候,那样只会让浮躁更浮躁,让肤浅更肤浅。我们应该尝试着带领孩子开始一些智慧的思考,这样的课堂虽然是沉静的,却充满着哲思的快乐,这是更深领域的情感体验,是更高层次的快乐感觉,是更有意味的情趣阅读。于是,我选择经典的图画书进行死亡主题的生命教育,也就不难理解。
      扬州《獾的礼物》这堂课后,有网友跟我交流说,故事很感人,可是觉得过于沉重,是否适合给这么小的孩子这么讲?当然,也有朋友说,这并非沉重,而是深刻。一种思想的深度。
      朋友们的观点带给我更为深入的思考。在这里,有两个问题必须面对:一是该不该把这些话题带给三年级这样小的孩子?二是作为三年级乃至小学高段的孩子,能否接受这样的深刻?
      先来思考第一个问题。
      不错的,孩子的天空应该是明朗的,孩子的笑容应该是烂漫的,这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如果他们开始知晓了一些生命的意义,即便有片刻的沉重,也不会永远压抑,走出课堂,一见阳光,即可烟消云散。此时的淡忘并非意味着归之于无形,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它还会再次出现,不过,这时,它是让你压抑的心得到缓解,终于释然。
      读过《獾的礼物》的孩子,若干年后,当他终要面对自己饲养的宠物或者自己挚爱的亲朋离去时,他依然会悲伤,但是,他会想到这个故事,这样,他就不会只顾着沉浸于自己的悲伤,而是去回忆逝者留给他哪些离别礼物,心中自然会感到无限温暖。也就是说,快乐不单是现时的脸部表情和心理状态,它还会充盈于遥远的且必将抵达的那个将来。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
      像这样深刻的大命题宜否让这些三年级的孩子来承受?说实话,起初我是有不少的顾虑的。设计之初,我是采取另一种更具哲思性的方式来进入,后来发觉明显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能力,于是改用从“生”的古汉字形式入手,让孩子走进一个神奇的生命世界。这样做是为了降低坡度,让孩子更容易进入。在课堂上,虽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顺利抵达,但至少开启了相当一部分孩子的懵懂无知。
      他们说环衬是“生命的颜色”;他们说“长隧道可以通往另一个世界”;他们说“獾会在天上默默地微笑着看我们”;他们说“獾留下的礼物是友情与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浩大的命题确乎为难他们了,但是能有孩子能说出这些深邃的话语,每一句都闪烁着智慧的光泽,真是难得。
      不可小觑孩子!
      华兹华斯说“儿童是成人的父亲”,也有人说过“儿童是天国在人间的使者”,孩子的智慧是会让人惊讶的。作为教师,是引燃还是浇灭?判断不难作出,却很少有人去用心执行。我愿意这样做。
      课已结束,思考还在继续。我又会想,假如是更大一些的孩子,他们会在课上是怎样的表现?最后完成的板书有没有让他们眼前一亮,幡然顿悟?我挑战着学生,也挑战了自己,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告诉自己告诉大家,我们不仅需要知识的教育技能的训练情感的熏陶志气的培养,我们的课堂也应该闪烁着智慧的光泽。有光有明亮就有温暖和希望。
      就像我们都去教堂,牧师的布道专注而虔诚,前去的人未必都能领悟,或若有所悟,或若有所思,或根本就什么也没想,只是进入了这样一个特别的场,这样的经历构成了生命的厚重与轻灵,经过与没有经过全然不同。我愿意,在适当的时候,时不时为孩子生命的天空引来一束智慧的光。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