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新校长传媒:郑锦杭:黑泽明和他的老师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06-25 10:40:31

      老师,对学生,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不是精湛的教艺。

      不是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

      而是,老师的品格、性情、情操,对学生产生了终身的影响。

      这是黑泽明和他的老师,作出的诠释。

      法国著名导演让·雷诺阿,在自传中说:“我们这么引以为豪的个性,实际上是由种种复杂的因素形成的。比如,上幼儿园的时候在那里遇到的小朋友,第一次读的小说的主人公,有时甚至从表兄乌瑾饲养的那条猎犬那里得到了启发。我们并不是光凭自己就能生活得很充实……我从自己的记忆之中,找出了许许多多曾经使我得以有今日的力量,以及与这种力量有关的人和发生的事。”

      一直敬仰他的黑泽明,受此激发,也写了自传《蛤蟆的油》,并在自传中讲述了帮助他成长过的诸多力量。老师,就是其中一股极其重要的力量。

      力量之一,立川静治老师。

      黑泽明小时候,智力发育缓慢,性格乖僻,老师把他当作需要特殊对待的学生来看,同学也常常嘲笑他,他觉得学校生活就像在地狱受罪一样痛苦。

      他转学以后的班主任,立川静治老师,却给了他很多的庇护和自信。

      立川老师崇尚自由,以鲜活的感性及创造精神从事教育。比如,他上图画课,从来都不会只是死板地按照教育方针,用平平淡淡的画做范本,让学生按照常识忠实地临摹,谁临摹得最像谁就得最高分。他总是鼓励学生,自己随便画最喜欢的,喜欢什么样就画什么样,把孩子们的个性很巧妙地引导出来,让每个孩子都闪出光彩。

      有一次,图画课,黑泽明不惜折断铅笔,涂上唾液,很认真、很使劲地完成了一幅画,同学却都报以讥讽,而立川老师却大大地夸奖了黑泽明。黑泽明回忆:“夸奖的内容我不记得了……但是,从此以后,尽管我不喜欢上学,但只要这一天有图画课,便总是迫不及待似的,急急忙忙到学校去……我喜欢上了画画,我什么都画,而且越画越好,与此同时,其他课程的成绩也很快提高了。”后来,黑泽明还当上了班长。

      那时,有个同学植草圭之助,也是个性格大与人殊的孩子,很爱哭,很懦弱,成绩也差,是黑泽明最好的朋友。立川老师很赞赏黑泽明和植草之间彼此热忱相待的关系,竟然决定让植草当副班长,和黑泽明互为左右。因为立川老师认为,植草是个懦弱儿童的样本,但身上有沉睡未醒的才能,他要让植草尽可能快地开出灿烂的“花”,所以把他“移栽”到了副班长这个“盆”里,而且放在向阳之处。不久,植草真的写出了让老师大吃一惊、十分精彩的长篇作文。

      后来,立川老师不再教他们了,可是,黑泽明和植草仍然每天必到老师家,接受立川老师尊重个性的自由教育和师母诚心诚意的款待。每天如此,而且都把这件事当作最愉快和最充实的活动。

      《蛤蟆的油》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那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那时候,黑泽明已经成为了颇有盛名的导演,植草则成了这位导演的编剧,书上写道——

      《美好星期天》上映了。几天以后,我接到一张明信片。

      那明信片开头是这样写的:

      影片《美好星期天》放完,影院灯亮了。观众都站起来,但是,有一个坐着不动在抽泣的老人……

      我接下去看,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

      这位抽泣的老人原来是立川老师!

      就是那位非常疼爱我和植草、精心栽培过我们的立川老师!

      立川老师在明信片上继续写道:

      我从片头字幕上出现“编剧植草圭之助、导演黑泽明”开始,就热泪滚滚,以至银幕模糊了。

      我立刻和植草联系,决定请立川老师到公司宿舍来吃饭。

      我们俩有二十五年没有和立川老师一起吃饭了。遗憾的是,老师瘦小干枯,牙也不结实了,吃肉好像很费劲。我想关照一下给他弄些软的来,刚站起来他就连忙制止,他说:仅仅看到你们俩就是一次盛宴。

      植草和我恭谨地坐在老师面前。

      老师仔细地看着我们,不住“嗯嗯”着点头赞许。

      我目不转睛看着老师,眼泪渐渐遮住我的视线,老师的面孔变得模糊不清。

      书中的这个片段,所传达出来的一个学生对于老师的深情,以及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心意,这种师生情谊,让我感动。现在,各种名目的评比、荣誉、论文、公开课、更高的学历要求等,直接关系到老师们的收入、晋升、名誉,大家为之所困,穷于搏取,穷于应付,很多的精力被分配到无关学生的内容上,留给学生的已经所剩有限。更有一些被冠以“名师”的老师,沉迷声名,四处巡讲,仿佛走穴,自己的学生无暇顾全……还有多少人还在重视师生的情谊?还有多少人懂得师生情谊的珍贵?

      黑泽明说:“从前的老师中,有许多具有自由精神、个性突出的人物。相比之下,如今的老师,职员式的太多了。确切地说,不是职员式的老师太多,而是官僚式的老师太多了。接受这种人的教育,能有什么用呢?”

      我深深认同。也省思自己为人师的时候,也曾随波逐流,非常汗颜。

      这位导演大师,自己已经为世人高山仰止,但是,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却不惜用大量的篇幅回忆了自己的老师,爱有之,憎有之——师者,在人一生中的分量,可见一斑。

      这足以让师者们深深地思忖:

      自己是令学生爱了?还是憎了?

      具体而言,在人生的日复一日中,在大众意志的捆绑中,在功名利禄的驱使中,在社会的急流中,在这个繁华世界中:

      你,有没有想到过,可以去成为他人的“最好的老师”?

      你,有没有重视过,老师和学生的情谊?

      你,是不是懂得过,自己的品格、性情、情操,才是可能给得起学生的最宝贵的财富?

      这应该是黑泽明和他的老师所作出的诠释,给我们的启迪。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