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06-05 14:49:45
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教育孩子那么难?家长们纷纷发出这样的感叹!
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心中的爱转化成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对经济条件的改善、对实现梦想的追求……渐渐地,我们发现孩子要么成了包袱,要么成了心病,要么成了噩梦!
想想自己艰苦打拼出来的条件不被孩子珍惜,看看别人的孩子光芒四射无限风光,我们的爱会慢慢变得沉重、偏执、模糊乃至迷茫。我们牺牲所有节假日带孩子上各种辅导班而全然不知孩子可能早已厌学,我们想方设法让孩子学习琴棋书画,却完全不理解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兴趣,我们花重金请家教找专家给孩子做辅导,却一点不知道孩子其实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但大家是否想过,孩子出问题我们可能首先认为是孩子不懂事,很少从自身找原因:孩子成绩不好我们怪孩子不用功,孩子玩游戏我们怪孩子不上进,孩子不会与人相处我们怪孩子没长脑,孩子不听父母话我们怪孩子太自私。孩子不优秀我们可能会冷嘲热讽,孩子逆反我们可能会拳脚相加……
奇怪的是,在所有与孩子有关的问题上,我们可能始终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好,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全然不知道我们的爱也有可能会变质,也有可能成羁绊,甚至可能是毒药,我们可能会对孩子留下遗憾,我们甚至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作为家长,我们给了孩子生命,我们对孩子有养育之恩;作为孩子,他们也有得到爱的权利,他们也背负着父母的厚望。
如果孩子是一棵小树苗,你希望这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那么你必须在一段时间里经常而适时地浇水施肥,这种浇水施肥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爱,多了少了会出问题,早了迟了会有影响,偏了错了更会有麻烦,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精心栽培方能取得最佳效果,取得最佳效果往往是因为付出了最真挚的爱。因此我们不妨经常问问自己:我们真的爱孩子吗?我们所做的一切真的是在帮助孩子吗?
在新航道学校我曾经辅导过这样一个学生,他的英语成绩很不好,第一次参加托福考试有3种题型(总共是4个)得分是个位数,总分只有二十多分。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他的问题一是基础差,二是学习能力差。由于是朋友的孩子,我在辅导他英语的同时对他的成长过程作了一些了解,结果发现他从小特别喜欢玩电脑,学习成绩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而他的父母因为工作很忙而且事业很成功,对他的网瘾虽然担忧但基本采取放任态度,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因为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他们甚至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帮孩子写作业,孩子小的时候还觉得很幸福,可是长大之后却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仰视自己成功的父亲让他觉得很自卑,回忆起母亲的“善举”心中无比惭愧,不了解情况的人夸他虎父无犬子时候他却觉得无地自容,丝毫体会不到那是一种夸奖……
好在这个学生及时发现了自身的问题并得到了我这个“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他最后终于如愿通过托福考试并成功去了美国。如果不是家长的疏忽和溺爱,这名学生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
还有一个故事。有一天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她从英国回来的儿子问她为什么小时候没有坚持让他学钢琴,我朋友回答儿子说是他自己不肯学,结果儿子说了一句让她很震惊的话:“那你为什么当时不揍我呢?”
其实,很多父母能看到孩子的问题,也很想帮孩子一把,可孩子太小不懂得配合,这时就需要家长靠责任感战胜一切困难,没有责任感就很容易放弃或者很容易找到放弃的理由。
如果家长在爱孩子的同时还多一份责任心,孩子在得到爱的同时也能培养出责任感,他/她就会慢慢明白毅力的重要、坚持的可贵,当然也更能体会成功的内涵。父母渴望成功,孩子绝不会追求失败,二者的目标一致,不同的是所处的位置不一样,责任感便是使二者结成同盟的桥梁。
我孩子的钢琴虽然弹得不算太好但偶尔在亲戚朋友面前小露一手还很像那么回事,当被问到他的钢琴是怎么学的,他的回答颇耐人寻味:“我是被我妈连哄带骗学过来的。”因为他妈妈陪他练琴时一会儿说“儿子,你弹得真好,再弹一遍让妈妈欣赏一下”,一会儿又说“儿子,妈妈今天累了,弹个曲子让妈妈放松一下”,儿子往往不知不觉一弹就是两个小时,每天的弹琴任务就这样轻轻松松完成了,现在已经在美国上大学的他还经常抽时间去琴房练琴呢。
做家长的大概都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大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更何况孩子。的确,每个孩子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成功和失败,成功的时候我们可以夸他/她聪明能干,失败的时候我们同样可以帮他/她寻找自信,父母的夸奖有时会起到神奇的“保驾护航”的作用。
所以,对孩子有爱有责任心往往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让孩子接受我们的爱,正如“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伟大的女人”一样,“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智慧的家长。”
面对如今铺天盖地的各种游戏,我家孩子也曾毫不例外地对游戏上瘾。买过的游戏机、游戏卡不仅让家里的经济很受伤,还让我提心吊胆儿子的学习成绩。由于孩子妈妈陪伴儿子的时间很多,儿子的事情她基本上都会参与,慢慢地我发现一向严于律已的妈妈也玩起了游戏。一天傍晚,我带着儿子回到家里,妻子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地玩着儿子的gameboy,平时准时摆在桌子上的饭菜不见了,往日家里的一尘不染不见了,从妻子的穿着打扮判断她应该是从早上起床一直在玩,对于我们的到来她居然一点没发现,这时我就听到儿子对妈妈说:“哈哈,妈妈你上当了!”原来儿子为了自己玩游戏更方便,他会经常引诱妈妈对游戏感兴趣,看到妈妈玩得那么疯狂,他很得意那个“坏典型”的角色被妈妈抢走了。妈妈的以毒攻毒果然很奏效,这件事发生后儿子对玩游戏再也没有那么上瘾了,最有意思的是,儿子从此不把玩游戏叫做玩游戏,而叫做“堕落”。
你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顽皮或者迷失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家长如果惊慌失措或者一味打压往往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把问题越搞越严重。如果运用一下智慧,很可能马上雨过天晴、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