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4-11-19 17:58:27
亲近母语实验发端于2000年,已历经十年,两个五年规划的实验和研究。
2001年亲近母语被立项为江苏省教研室第四期重点课题。2003年被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004年9月第一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成功举办。“十五”期间,课题研究致力于将儿童文学引入小学语文课程,在儿童阅读推广、突破原有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师培训的模式,建立多方对话的格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获得了全国性的影响。2005年课题主持人徐冬梅被《中国教育报》评选为推动读书十大人物。2007年4月,亲近母语课题荣获江苏省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课题的“十五”研究成果《班级读书会ABC》等六本实验指导用书,作为中国第一套儿童阅读指导丛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亲近母语“十一五”研究课题为“儿童阅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致力于构建儿童阅读的课程体系。“十一五”期间,亲近母语的儿童诵读、班级读书会、读写互动、图画书教学、讲述、基于儿童的小学语文课程的构建等实验项目获得长足的发展,课题团结和培养了一批全国知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2010年底,周益民、岳乃红、胡志远、吉忠兰等被评选为推动读书十大人物。2011年彭志祥、穆慧翔、程娟娟等分获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及提名奖。2011年12月,亲近母语课题被评为江苏省首届精品课题。
在成功举办六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的基础上,2010年10月,亲近母语创建并成功举办了儿童母语教育论坛。亲近母语还先后举办了五期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活动。亲近母语“十一五”研究成果——四本项目实验指导用书《我的故事讲给你听》等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亲近母语总课题组研发的《日有所诵》、《全阅读》、《我爱吟诵》、《阅读力测试》等课程用书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好评。
二、“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方向
在多次论证和多方咨询的基础上,亲近母语确立了“十二五”研究方向,回到亲近母语研究最初的出发点上来,将前十年儿童阅读研究的成果引进母语教育课程建设。努力探寻和构建基于儿童,基于母语,真正有助于儿童走上幸福人生道路的母语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师、家长一起努力,用母语为儿童营造温暖的精神的怀抱。
亲近母语“十二五”课题研究,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集中科研力量,团结各方专家和志同道合的教师、研究者,构建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和研究共同体,深入推进儿童阅读,努力探寻儿童本位的母语教育课程体系。
三、亲近母语的基本理念
1.对个体和儿童、母语和儿童、母语学习、母语教育的认识
人类是自然之子,每一个人都来源于一个家庭、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是社会的一份子。每一个生命个体应该认同人类的普世的价值观,在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每一个民族应该为人类的共同发展作出贡献。人类应该学会与其他生物和自然和谐相处。
儿童是一个独特的生命状态,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孕育着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儿童阶段不是成人的预备阶段。
母语是每一个人最初学会的语言,也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语。母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精神发展,融入社会,文化认同的过程。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
2.教育目标:培育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
亲近母语教育以母语教育为基点,努力养育儿童的良好心性,激发儿童对母语的热爱,提高儿童的母语素养,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儿童寻找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儿童具备成为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的基础。
3.教育理念
每一个儿童都具有语言学习的潜能。母语教育必须和儿童的天性合作,唤醒和激发儿童母语学习的潜能。
4.师生角色
儿童和教师都是一个独立的创造性的生命个体。
教师的使命是唤醒和激发儿童生命的潜能,应努力给儿童提供优质的母语教育环境,并成为儿童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儿童应成为主动积极的学习者,并在母语言语实践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言语和生命智慧。
5.教学内容
儿童是和文学天然亲近的,亲近母语的教育内容以儿童文学(童谣、童诗、图画书、童话、儿童小说等)为主,也包括适合儿童学习的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资源,如神话传说、古典诗词、简单的文言文、汉字等。
6.教学方式
通过讲述、诵读、阅读、讨论和分享、表达和文化体验活动,让儿童亲近母语,亲近文学,亲近经典,体验文化,学会生活。
------------------------------------------------------------------------------------------------------------------------------------------------------------------------------------------------------------------------------------------------------------------------
一、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亲近母语
从字面上说,亲近母语,就是让学生亲近、热爱我们本民族的语言。其次,“亲近母语”还是一个专有名词。是指从2000年开始,以扬州为核心实验基地,以倡导儿童阅读,探索母语教育改革为宗旨的一个实验项目。在本课题研究中,亲近母语是指一种以儿童为本位,以儿童的文学阅读为核心,以言语实践为基点,以提高儿童母语素养,培育具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为旨归的教育理念。
(二)儿童本位
在本课题中,指以儿童为起点,并以儿童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
(三)母语课程
在幼儿园课程中,母语教育一般被称为“语言”,是五大领域之一。在小学课程中,母语教育课程被称作“语文”。本课题将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儿童对本民族共同语——汉语言文字、文学和文化的学习课程统称为“母语课程”。母语和“语言”、“语文”相比,更强调这一课程的母体性和民族性、整体性。
(四)亲近母语:儿童本位的母语课程构建的实验和研究
本课题主要研究幼儿园、小学整体建构的,从儿童出发的,为儿童的语言发展和生命成长服务的儿童母语课程的构建问题,并研究这一课程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一)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都发起了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母语课程的改革是所有国家共同重视的核心课程。各国的母语教育课程改革虽然各有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但都不约而同地把推进儿童阅读作为重点,同时强调儿童的言语实践,并在尊重多元文化,国际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强化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
美国的语文课程向来以实用性为原则,但五六十年代以后,开始反思教育体制,并系统地研究和推进阅读。陆续提出“学童读写运动”、“卓越阅读方案”、“自愿参与全国测验方案”、“阅读优先法案”等。在英国,从1998年9月开始,小学生每天都有一小时的语文课,专门来提升读写能力。法国、日本小学阶段都不开设“外语课”,但非常重视儿童的文学阅读和言语实践,重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1999年8月,日本国会通过正式决议,确定2000年为儿童阅读年。 2001年底,《儿童阅读推进法》颁布,指定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日本政府更投入650亿日元,敦促各级学校、社区和地方政府加紧脚步,改善下一代的读书环境。
当代以来,我国的母语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将母语学习“工具化”的倾向,母语教育更缺乏对“被教育者”——儿童的母语学习心理的研究,课程没有能确立阅读的核心地位。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母语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丰富多样的语文课程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2000年以来,儿童阅读方兴未艾,由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研究者、语文教育研究专家、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幼儿园教师等组成的儿童阅读推广队伍,将儿童文学作为资源和思想方法带进儿童阅读课程的构建和母语课程的改革探索,形成了丰富的课程形态。亲近母语是其中比较系统、深入的一个研究课题,在儿童诵读、图画书阅读、班级读书会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完整的课程构建和实践探索。
(二)研究价值
本课题将在新课改以来语文课程改革和前十年研究基础上,致力于构建符合儿童心性的,符合母语文化特征的,适应未来社会对公民需要的优质的母语课程。为国家母语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实践探索经验,并推动以儿童为本位的母语课程的构建。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1.初步构建亲近母语理念下的适合3—12岁儿童的母语教育课程体系。
2.探索实施儿童本位的母语课程的具体途径、方法和师资培养体系。
3.尝试初步构建儿童本位的母语教育课程理论。
4.提高实验儿童的母语素养,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性和清明的生命智慧。
(二)研究内容
1.理论研究
亲近母语的“儿童观”、“母语观”和“教育观”,儿童本位的母语课程整体构建的结构和理论研究等。
2.课程构建研究
课程构建必须从儿童出发,从儿童的自我体验出发,课程之间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以儿童智慧课程为根本内核,以儿童的文学阅读课程为重点,言语实践课程和综合体验课程围绕文学阅读课程而展开。
(1)儿童智慧课程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对自我的认知、对自然的认识、对他人和社会关系的认知、对中华民族和人类发展的认知)、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研究
(2)儿童阅读课程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童谣童诗、民间故事、童话、神话、儿童小说、图画书、实用文本、百科读物等)、课程实施方式(诵读、精读、略读〈大声读、读后交流会〉)、课程评价的研究
(3)言语实践课程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儿童口语交际、儿童习作的构建)、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4)综合体验课程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汉字文化课程、古诗文吟诵、节日节俗文化体验、环境文化)、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三)课程整体实施的典型实验
典型班级的实验和研究(幼儿园、小学)、典型学校的实验研究(幼儿园、小学)、典型亲子共读家庭的实验和研究等
(四)种子教师培养的实验和研究
种子教师培养的课程(理论、素养、实践、反思)、实施途径和方法、实施评价
研究重点:
这个课题本身已历经十年研究。前十年课题研究主要在儿童阅读课程构建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十二五”课题研究重点是儿童母语课程的整体构建。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针对目前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母语教育彼此割裂,母语教育课程忽视对儿童母语学习心理的认识和忽视儿童生命体验的状况,本课题研究尝试建构从儿童的语言发展和生命体验出发,幼儿园和小学整体建构的母语课程体系,通过生命智慧课程、儿童阅读课程、言语实践课程、母语文化课程的一体化构建,致力于为儿童营造优质丰富的母语教育环境,并研究这些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儿童的语言潜能,实现儿童语言和精神的同生共长。
(二)研究过程
1.2011年1月—8月:准备阶段。充分构思和论证后,确定“十二五”研究计划,启动总课题立项申请工作。
2.2011年6月—2013年6月:前期研究阶段。初步构建儿童本位的母语教育课程体系,并进行最初的实验研究。
3.2013年4月—2014年6月:中期研究阶段。总结前期工作,调整相关课程,进一步探索课程实施途径和方法。
4.2014年6月—2015年6月:后期研究阶段。对实验研究进行评估和总结,完成课题结题。
(三)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更全面了解幼儿园和小学儿童母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现状及发展情况,广泛听取教育研究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2.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儿童母语课程构建和实施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拓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亲近母语”的实验研究已经经历了近十年的时间,各个实验学校和教师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总结中完善相关课程,进行理论构建。
4.行动研究法。强调对“亲近母语”实验工作的反思与研究,发现、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
5.个案法。通过教育叙事、个体成长记录、活动设计(或纪实)点评等方式,积累相关的个案资料,以丰富对实践的探索,更好地做理论和经验方面的提炼及验证。
本课题研究所指的实验不是指那种严格意义上的,设定对照班的教学实验。而是指在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亲近母语的儿童母语教育理念,尝试构建符合这一理念的课程体系,并组织在实验学校和实验班进行教学实施的“静悄悄”的教学实验。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我们认为,母语的特点,儿童学习母语的过程,儿童心性的发展等决定我们不能完全用现代的“科学”的量表来评价实验的效果。当然我们不排除在局部采用量表评价和对照的方法来检测和评价实验的效果。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优质的母语课程的构建,应以充分认识母语的属性为基点。儿童个体言语的发展过程也是他们认识自我和他人,融入社会和文化,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的过程。母语教育应比较好地把握“言语和人”、“言语和社会”、“言语和文化”、“言语和精神”之间的关系。
1.母语课程构建应以儿童为本位——“言语和人”
每一个儿童都具有语言学习的潜能。母语教育必须和儿童的天性合作,唤醒和激发儿童母语学习的潜能。幼儿园和小学的母语课程构建应从儿童出发,选择他们乐于接受和需要的课程内容。儿童应成为主动积极的学习者,应通过诵读、阅读、讨论和分享、习作和各种言语实践和体验活动,让儿童亲近文学,亲近母语。
2.母语课程构建应以阅读为核心,儿童文学是阅读的主体——“言语和精神”
阅读是母语学习的核心环节。母语课程构建应以阅读为核心来构建。听说、习作、表演、文化体验等各种课程可以跟阅读相结合来开展。儿童是和文学天然亲近的,儿童文学是儿童学习语言,发展内在精神的最适宜的材料。除了儿童文学以外,也应包括适合儿童学习的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资源。
3.母语课程构建应处理好言语实践和文学教育的关系——“言语和社会”
文学教育的目标在发展儿童的精神生命,培育儿童的心性。言语实践的目标在培养儿童具有生存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言语能力。
4.母语教育应以培养具有较好母语素养和民族精神的世界公民为旨归——“言语和文化”
母语课程不仅仅要提高儿童的言语能力和母语素养,也要在此过程中,让儿童亲近中华传统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在建立普世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培育儿童的民族精神。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1.课程的儿童本位。从儿童出发,以儿童为本位来构建母语课程。
2.课程的整体性。既表现在幼儿园和小学课程的整体构建,也表现在从生命教育、文学教育、语言实践、文化启蒙等几方面整体构建。
3.课程的民族性。母语课程只能是我们在吸收先进教育理念基础上原创。民族性应建立在普世价值基础上。
亲近母语研究院 徐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