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校长传媒:父母的哪些话,对孩子成长的帮助特别大?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5-06-01 13:51:46

     听说小孩子都特别敏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他们的成长,那么,问题来了,父母应该怎么和孩子沟通,才能帮助孩子成长呢?今天,我们将蔡中元和陈振宇的看法分享如下:

  父母的哪些话,对孩子成长的帮助特别大?

  文|蔡中元(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在是福建泉州一所学校的心理老师,他经常面对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各种问题,看得多了,有些感悟,总结了他认为重要的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

  在我看来未满18岁就算是小孩子,不管是大小孩还是小小孩他们都很讨厌一件事情,就是父母和老师的啰嗦和絮叨,所以我如果有什么话想让我的儿子(5岁)或我的学生知道并认同,我一定会用最简练的语句传达给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够记得,并方便他们在生活实践中经常提醒自己。

  还有就是照顾好孩子的情绪实在太重要了,晓之以理效果大不如动之以情。教过几年书的老师大都会明白一个道理,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上一门课,也会因为讨厌一个老师而讨厌上一门课。

  说白了,照顾好孩子的情绪就是为了要照顾好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在这些前提之下,我的生活和工作经验告诉我有以下一些话对孩子帮助会很大。

  1、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而不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们常常教育小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其实这句话小孩常常会有不同的理解。

  曾经有一个家长很无奈的告诉我,说她有一天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让她孩子帮忙拿个东西过来,结果她女儿回答她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让她哭笑不得,但又不知道怎么回应。大家觉不觉得这里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些自私和推卸责任的意思呢?

  我觉得教育小孩时,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妈妈忙得不可开交,自己不能做拿东西这件事,所以这并不适用于这种情况。妈妈在家里翘着脚看电视,叫女儿帮忙拿个东西。这个时候回应“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才是合适的。

  所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能(我只是说可能)会有养成小孩自私和推卸责任的副作用,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更能培养小孩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2、“你可以带,但要自己照顾好”

  这句话是我们外出时,我儿子有时候会想带这个玩具那个玩具,我想大多数家长可能会断然拒绝。如果答应了又常常因为玩具丢失或弄坏而让小孩子大吵大闹,让父母觉得还是不要太“宠”小孩子,暗下决心下次不再让小孩带玩具。但是这么做你又剥夺了小孩选择的权利,他没有做不道德或伤害他人的事,为什么不能在出去玩的时候带上自己的玩具呢?我们剥夺了他成长的机会,也破坏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当然我已经有和小孩解释清楚“照顾好”是什么意思,就是A照顾好自己的玩具不损坏和丢失;B照顾别人,不许给别人添麻烦;3.如果玩具弄丢或损坏了,你可以哭,但不许责怪他人。以后我就不用再多做解释,只需告诉他“你可以带,但要自己照顾好”,甚至有时候,我都还没开口,他就会自己说出这句话。

  而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会用不同的语言告诉孩子这个道理,因为你要考虑到孩子的认知水平。同样是这个道理,我对高中的孩子们是这么说的,请大家看第3条。

  3、任何人都不能以爱的名义去限制他人自由,朋友,爱人,父母都不行。只有一种情况你必须被限制,就是你做了违法犯罪或不道德或伤害自己的事。

  这句话更高度概括,第2条只是这一条的一个具体表现。这是我常常告诉高中学生的一句话,目的在于让他们分辨清楚在什么情况之下要“维护自身权利”和“学会拒绝”。

  例如,某个学生问“有个同学总是粘着他,有时候让他很不舒服,是不是该拒绝。”“老师不让我参加社团活动,因为怕影响学习。”“妈妈让我不要和XXX同学来往,怕他会把我带坏。”

  4、不被理解是生活的常态

  学生最常向我诉苦的问题之一是“周围的人都不理解我,我觉得很痛苦”。其实大家想想,有人知道你过往的经历吗?有人知道你脑子里在想什么吗?其实没有人知道,不是吗?所以不被理解才是生活的常态,而不是被理解。知道这个真相,我想你就不会强求别人一定要理解你,你也就不会那么痛苦了。

  5、想要别人对我好,我要先对别人好;我对别人好,别人不一定要对我好。

  这也是学生常常向我倾诉的烦恼“为什么身边的朋友都不怎么理我,有时候以前很要好的朋友见面都不跟我打招呼。”“我对她那么好,她却总是对我爱答不理。”“我和朋友吵架了,努力挽回,但总觉得她对我没有像以前那么好了。”

  你也许还不太相信这一条心理学上所谓的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但是你可以先试着在生活中践行这条原则,再考虑自己是不是要相信它。

  6、太好了,又让我碰到这样的事情,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皆是恩典。

  碰到困难时,可以这样告诉自己。苦痛也是人生的常态,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人就是语言的奴隶,积极的暗示就像一把钥匙,能解放你被束缚的心情。

  7、父母希望我过得快乐而充实多过于我考出好成绩

  非常多的学生因为成绩考得不好,而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因为他们觉得现在考出好成绩是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重要途径。

  其实我在咨询室也常常接待学生父母的拜访,绝大多数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快乐而充实多过于考出好成绩。

  会产生这样的误会,是因为大多数父母工作太忙碌,和小孩沟通太少,平时和小孩仅有的沟通时间,话题也只局限于学习情况,特别是成绩。不是父母这么关心成绩多过于关心你,而是实在是找不到什么话题可以谈,除了成绩之外。

  8、付出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

  学业成绩是学生最最关心的问题,年级越高越努力学习的孩子,常常会在内心痛苦地呐喊“为什么,我那么努力,却总是没有收获?!”其实,谁告诉你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呢?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有收获。

  大家发现没,“成功”我给它加了引号,其实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例如,你确实多掌握了一些知识,养成了好的习惯和意志品质,至少你知道了哪条路是不适合自己的。但是大家往往都不觉得这是“收获”或“成功”。

  这是我这几年工作以来,常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在我和学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之下,常常一点就通。这是我在学校里做的常规的心理辅导工作,也是我觉得大多数孩子应该知道的话,透过我的嘴巴,当然最好是父母,告诉他们。

  父母的哪些话,对孩子成长的帮助特别大?

  文|陈振宇(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学专业,做过肯德基服务员)

  首先有一点毫无疑问,身教胜于言传。

  做父母的说一万句好好学习,也不如每天回家后晚上会自己坐在书桌前看书的影响深远。

  做父母的说一万次要有礼貌,也不如自己身体力行的在生活中将这些原则贯彻到每一件小事上。

  尽管父母说的大多数话都被我当成了耳旁风,但是有一些话直到今天依然是言犹在耳的。

  当我还是一个小孩儿,独自留学在外面对生活和学业的双重压力的时候。很多时候自己会觉得崩溃,觉得自己做不到,甚至考不上大学。

  我妈一直告诉我说:“没关系,儿子我相信你,咱们一步步的来肯定可以的。妈妈不要求你多么成功优秀,只希望你能健康快乐的就好。考不上好的大学还有不好的,实在不行咱就回国不上了。”

  这些话很大的缓解了我心里上的负担和焦虑,也极大的拉近了我和我妈之间的关系。

  我每次大考都能超水平发挥,是因为我在走上考场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压力,尽力而为而已。

  其实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懂事的,并不是说你给他个轻松的环境他就会自我放纵,一个孩子对于自己是有要求有追求的,他会明白要自己上进,要努力。

  我不反对父母对于孩子适当的严格管教,也不反对讲大道理说教。但是能让孩子记住一辈子的,往往是父母收起理性的一面,站在一个家庭的角度去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孩子,让孩子感到父母是他最坚强的后盾的一刻。这是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也是家庭对于一个人的意义。

  相反的,我爸在这里就是一个极端的反例,他永远告诉我的是那一套大道理,面对困难你要加把劲努力啊,被人欺负了忍耐一下就过去啦,你考了89分还想出去玩你做梦啊,你假期在家睡觉简直是浪费天赋啊,就这么几天为什么你就不能坚持下啊,你将来还要面对更大的挑战啊,你爸我这么说都是为了你的前途好啊。当我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头都在嗡嗡的响。

  我爸以为他是在鼓励我,为我好让我能进步,殊不知他这种无穷无尽的高标准才是我成长道路上最大的负担和阻力,但是父母这东西是没的选的。

  如果我将来有了孩子,我会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告诉他,我不会要求你一定成为一个多么优秀的人,只要自己健康快乐,做事问心无愧就好了。在你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要记得回家,家人永远会理解你,支持你。天塌下来,还有你爹给你撑着,砸不到你娘俩。

(本文转自校长传媒微信公众号)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