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资讯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5-05-11 16:24:43
教师不应该用自己的知识把教室的空间都占满。相反,应该留出相当大的空间给学生,师生一起合作,一起来填补课堂的空间。很多时候,教师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发言顺序的编排者,以及任务的穿插者。这是我教书很多年之后,对于课程的一种理解。
远和近
这首诗里,当“你”在看“云”的时候,“你”和“云”一样,都是“我”的客体,“我”可以很自由地把“你”安排在我的世界里。但是,“我”正在偷看“你”的时候,“你”突然转过头来看“我”,“我”吓了一跳。谁是对视中的主体?于是两个人开始争夺,彼此探测,于是产生了一种距离的疏远,所以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存在主义的一种解释。
这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一首短小的作品,涉及很深刻的主题,我们不妨把这样的诗拿出来和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分享。好作品天然地具备穿透力,亲近母语的《全阅读》里,也有许多类似的好诗。
初二的时候,我们开始了现代诗的阅读。每周五节语文课,有一节诗歌课。45分钟一分为二,一半的时间属于我,另一半的时间属于学生。前半节课我提供一首诗,后半节课由学生提供一首诗,按照序号,第一周是1号同学,第二周是二号同学……他们都提前把诗歌打印出来给我,我誊印给大家。课堂上由提供者主讲,大家一起探讨。所以我教的两个班,课堂前半场是一样的,后半场是不一样的,因为是由学生各自提供的。
有的诗歌趣味性非常强,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首诗,顾城的《四声》:
这里还有一首西班牙的诗人希梅内斯所写的《四月》:
接着来看一首诗,卞之琳的《鱼化石》:
假如是这条鱼所说的,那么显然是鱼在和水说话,“我要有你怀抱的形状”,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水拥抱着这条鱼。鱼儿生活在水中,它的一切都和水有关,“我往往溶化于水的线条”,它的线条就是水的线条。鱼和水是亲密无间的,“你真像镜子一样的爱我呢。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这条鱼最后沉在水底,多年以后就变成了化石。以上是鱼的感想,这是第一种阐释。
倘若这是一个女子说的。那就有点像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显然这是女子对爱人所说的,“我要有你怀抱的形状”,女子渴望一个拥抱,但是他不在身旁。怎么办呢?于是苦苦思念,女子是水做的骨肉,“我往往溶化于水的线条”,是指泪水滑落的线条,天天流泪不休,就像林黛玉一般。“你真像镜子一样的爱我呢”,女子出门前要照镜子,补妆要照镜子,现代女子用手机当镜子。温庭筠词里对镜“梳洗”,或为悦己者容,或只为打发时光,古今没有差别。女子的闺中密友是她的镜子,她和镜子的关系如此密切,于是对爱人提出疑问:你是不是像镜子一样的爱我?愿不愿意时时刻刻陪伴我?遗憾的是,在等待中一切都成了化石——这让人想到舒婷《神女峰》里的两句: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一切等待的爱情都化为石头,老太婆和糟老头手牵手数着浪花一朵朵,是很难得的。这是第二种阐释。
还有第三种阐释,诗歌标题的谐音是“雨花石”,雨花石需要养在水里面,于是石头说“我要有你怀抱的形状,我往往溶化于水的线条”。“你真像镜子一样的爱我呢”,水平如镜,才可看清石头的纹路肌理,粒粒分明。石子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
这首诗不过几十个字,而每一个字都值得我们细细琢磨。这样的诗歌,增加了我们对汉语的热爱。
歌德《流浪者之夜歌》,孩子们也很喜欢:
我们再来看非马的三首诗中的一首《鸟笼》:
一段时间以后,非马又写了第二首《再看鸟笼》:
后来,非马又写了第三首诗《鸟笼》(二):
这三首和鸟有关的诗歌,教师从中可以读出对于自身职业状况的理解,对课堂的理解。最后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三句约翰•洛克写得特别好的句子。
第一句是他的墓志铭:
■德行的榜样,在《圣经》里有;罪过的榜样,最好没有;必朽的榜样,这里就有一个(这会于你有益),而且到处都有。
第二句来自洛克的《人类理解论》:
第三句来自洛克《教育漫谈》的第一节:
祝福所有的老师,都能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灵,都能获得丰足的人间幸福。
《日有所诵》第六版修订说明
《文言日诵》出版说明
中文分级阅读文库九年级 出版说明
中文分级阅读文库八年级 出版说明
中文分级阅读文库七年级 出版说明
怎么让孩子识字?
同一班上的孩子是怎么拉开差距的?
写给孩子的二十四节气
星河
孩子读绘本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