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5-04-10 09:29:56
在我做奶爸之前,确实一直都不关心教育,你看我写的《魏书生,技术主义与权威人格的末路》这个文章,里面其实没有多少教育学视角,大致上可以看做是一种文艺批评。所以范美忠说:“阿啃,哼,他不配跟我谈教育。”这句话基本成立,我现在也不敢说我有多少懂教育,有多少懂儿童。但是我现在比较关心儿童的阅读。并且我关心儿童阅读之后呢,跟别人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之前有比较多的文史哲的阅读。所以我在关注儿童的阅读的时候,就有一个观察,在其中观察儿童阅读和成人阅读的不同点。
我们先来谈一个动画片《疯狂原始人》,想必大家都看过,这个动画片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穴居人瓜哥,一家子住在洞里,他们认为,只有洞穴才是最安全的,他天性好奇的女儿小伊跑出洞穴去探秘,被他抓回洞穴之后,好好地教育了一顿。这个教育的核心是:因为好奇,人死了。
“教育孩子,因为好奇,人死了”,看到这一段,我笑死了。这不就是我们这些成年人的教育观念吗?这个叫瓜哥的爸爸,跟我们极大多数爸爸其实是一样的,我们不也是这样在教我们的子女吗?我们用此前40年的生活经验,来告诉我们的孩子,要他们按照这样的生活经验和生存规则生活——这一切教育的核心就是两个词:听话,乖。按照既有的节奏生活,周而复始。
关键就是,我们在学习一般的教育理论之前,是用我们此前三十到四十年的生活经验在指导孩子们,指导孩子们什么呢?就是指导他们三十年之后的生活。
这么说来,我们的教育观念,跟孩子们将要生活的时代,基本上差了70年。我们用40年前的生活经验,来教给我们的孩子,然后让他们用这个40年前的生活经验,去指导孩子们30年之后的生活。我们的教育,跟孩子们将要面临的生活之间的落差,至少是70年。
想到这一点,我觉得很悲催。在一个封闭的传统宗法社会,这是可能的。所以我们在漫长的东方专制的帝国时代,几乎没有历史,有的只是周而复始的,不断地对上一代的复制。所以黑格尔说中国,那是没有历史的,有的只是一个暴君推翻另一个暴君的周而复始。这个观察真是太绝妙了。因为我们一直是一个封闭的东方帝国,社会接近于停滞,所以,拿70年前的经验,来指导我们,是可能的。但当下,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1990年,我读高二。我在老家农村的一个普通高中,在浙江的一个小镇上。一条无名的小河流过村口,汇入浦阳江,再汇入钱塘江,注入大海。每天傍晚,我在这条小河边上,茂密的芦苇下面,背地理教材。我对未来有过无数的设想。但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现在相处的世界,是这个样子的。我从来没想到过,我会在今晚跟大家一起交流育儿经验,这个个案只是想说,我们谁也不是未来学家,谁也不能预测今后孩子将面临怎样的人生处境,所以教给他们我们以往的经验,是没有用的。
我们不是未来学家,我们不可能去预测30年之后,我们的孩子,他们面临的时代将会如何?苹果手机还在吗?看起来牢不可破的widows操作系统,都已经宣布停止更新了。我们要如何自处,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而在30年之后的世界里,有一席之地,而不至于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在我有限的经验中,童年时期,只有两件事情,是真正带给孩子们益处的,一件是游戏,一件是阅读。游戏和阅读的重要性,不但在于建构了孩子的意义世界,而且这便是孩子的生活本身,在这种意义的建构之中,孩子们获得了真正的能力。这就是《疯狂原始人》里面的盖,而不是瓜哥。这个人就永远面向未来,有着创新精神。
我们说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比如这个世上有两个人,一个人的职业是孙子,一个人的职业是做儿子。例如毛新宇的职业是孙子,王思聪的职业是儿子,这确实是个拼爹的年代,离开他爹,他就不是他了,但我们没有王思聪这样的儿子,那么,我们也要拼爹,拼什么呢?拼爹的核心在哪里?不是钱,也不是权。而是我们教育观念。教育观念先进者,孩子们必胜在未来。我家菜虫,我给他择校,从名校的校区,择到非名校的校区,所谓名校,是教育官僚权力垄断的监狱。当我看到那个名校全体小学生必须背《弟子规》的时候,我觉得我家孩子已经略胜一筹了。我认为游戏比背诵重要,旅行比上学重要,接下去,我的所有做法,都是根据这些观念来的,所以叫做观念的力量,有观念,才能带来行动。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聊聊我是怎么跟孩子一起读书的吧。我个人一度是热爱读书的人,年轻时跟人家比赛读书,一年读100-120本,基本上是三天一本的速度。我个人读书经历了两个阶段,先是媚雅的阶段:什么书高深读什么书,不管读不读的懂;现在进入祛魅阶段,只读自己觉得有用的书。自己爱读书,然后对读书有这么一个认识:就是说,一个人在当今世界,必须做到终身学习,否则要被日新月异的世界抛弃,那么终身学习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自学,而自学的核心就是读书。
怎么面对今后30年我们不可预测的世界?让孩子学会学习,这是不二法门,
老经验不能解决新问题,孩子们只要自己愿意学习,他们就能面对他们遭遇的新问题,我个人也是如此。如果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我根本不可能会写一些东西出来,所以,一个自小爱读书的孩子,就功利性的层面来讲,就是拥有了终身发展的能力。
第二,我认为还有一种能力与阅读相关,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写作的能力。写作不是单纯的遣词造句,而是一种思维的锻炼。写作就是让自己时刻变动不居的瞬息万变的思想固定下来的过程,所以写作是一种规范自己的思想的能力。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我觉得,有比较好的写作逻辑的人,也会有比较好的规划自己人生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会迁移的。你安排自己瞬息万变的思想,你就能安排自己的人生。这是我私人观点,核心就是,写作比较好的人,人生规划也比较好,前提是在一个较为开放的社会,例如封闭的社会,文革时期,这个可能不存在。所以路遥这样的,写的很多,但是他穷死了,但是90年代以来,沈浩波这样的,诗歌也写的好,同时也发财了。
儿童阅读,我用“有趣与有料”,这个也不是我的原创,是我的朋友郭初阳的原创,他开了一个越读馆,馆内有三个核心词,说越读馆的教学,就是:有趣、有料、有种。后来郭初阳说,是从冉云飞那里借用来的,后来又有朋友说,《读库》,10年前就用这三个词了,但不管,我们先说有趣有料。
有趣就是好玩,有料就是有内容。我回顾我与我家小朋友一起读的书,大致符合这两个要求。因为,尽管我们给孩子提供了很多选择,但归根到底,这个孩子的阅读倾向,是由我们父母塑造的。我写过一个文章,叫做《从绘本阅读到文字阅读》,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菜虫的绘本趣味,自然也是被我与虫妈塑造的。我偏向于热闹、幽默、恶搞,总之是好玩的。像李欧•李奥尼那样的,菜虫就不是特别喜欢。菜虫喜欢的是大卫•香农、约翰•伯宁罕、大卫•威斯纳这样的,尤其是超级搞笑的。《迟到大王》读了一遍又一遍,后来去幼儿园,大家问,菜虫你又迟到,他就说,被下水道的鳄鱼咬住了书包。众皆大笑。这符合阅读的一条原则,就是人类寻乐的本能。
我给孩子找书,第一原则是有趣,好玩,而不是感动,所以闹哄哄那种,我们家才更喜欢。因为阅读首先是一种乐趣,而非教化,没有谁读书的目的一开始就是为了自我教育的。我最讨厌的词语就是说教,如果有一个书,里面充满了说教,那好,我绝不拿这个书给孩子读。第一,对于孩子来说,说教是无效的,达不成效果;第二,就阅读而言,说教起到反作用,剥夺阅读的乐趣。这第二点,因为阅读不是被动的,是一种个人的创造,阅读是一种生产力,然你非得让孩子按照你的思路去阅读,这就是剥夺。
我从事教育18年,现在我的孩子三年级,我所观察到的,中国的教育者的问题,主要就在于,太严肃了,老是想着,成年人要给孩子们一些规训,不能在一起玩。不能再一起玩,多没劲。
第二,求知是更广泛的乐趣。乐趣有多重,不单单说诙谐小品就是乐趣,求知是更广泛的乐趣。这一点,家长和老师是需要记得的,求知本身的乐趣就很大。古希腊人是热爱求知的,他们把饮酒、爱情和求知放在一起,都是作为乐趣。我们经常会纳闷,我们的孩子,为什么5-6岁时,有那么多问题,有那么多奇思妙想,而到了十二三岁,就变得乏味,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这个时候不要问孩子们怎么了,而是要问,我们成年人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有句话我今天跟我的学生在说,我们这些家长,亲手折断了你们的翅膀,却怪你们不会飞翔 。
就阅读而言。比如,孩子读书的时候,你有没有附加给他好多阅读之外的东西。这些就是家庭生活和学校教育的细节。比如,孩子在家读课外书,你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又是怎样指导的。比如,学校里孩子对读物发出了稀奇古怪的看法,你如何激励他保持自己的独立看法。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是关于阅读的必读书,里面有USSR这个说法,U就是要无功利,s就是要专注,要安静,但是我们大人老是不乖,不遵守阅读的基本原则,要么嫌孩子读课外书太多,要门读课外书时,一定要加以指导,概括中心思想。我在图书馆做公益活动时,经常看到这样的父母,孩子明明挺好的在看书,一定要打断他,叫他说出什么意思,我很想抽他,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件心智的剧烈活动。阅读看似很安静,其实大脑在做体操啊,所以读书多的孩子聪明,因为大脑用的多啊。大脑越用的多,就越聪明,这就成为一个良性循环。要是童年时就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后再来培养,就很难啦。
我们现在玩微信,大家看朋友圈里懂阅读的人多不多,只要看看转仁波切的话多不多就好了。《新教育 读写月报》2015年第二期讲心灵鸡汤,讲得超好。不过现在读书人比以前多了,我的朋友圈里,都是读书人,就看你如何去寻找这个圈子。而在我朋友圈里卖面膜保湿因子的,我都屏蔽了,凡是中年男人,转发仁波切的,我一律拉黑。
提供足够多的选择的可能。身为父母老师,要做好一个准备,就是提供选择权,选择机会。你可以早点给他准备个书架啊。去宜家买。又便宜又好看。这是孩子自己的。我买了之后,就把自己书架上孩子的书都给他,发现一个书架不够。一般来说,孩子的读物确实有年龄段的区别,所以最重要的是适得其时的读物。我的朋友魏勇,最近有个说法,说,书不是读的的越多越好。我觉得他很傲娇,因为他本人就是读了好多书的。书当然不是只追求量。
读书越多越好吗?当然,读书一定需要有一个量。至少到达临界点。有一个夸张的说法是,小学阶段读5000万字。这个确实比较夸张。但至少到一个临界点,这是无疑的。但每个人这个临界点都不一样,需要我们各自观察。到这个临界点之后,我们再来说,读书多和少的问题。所以我提出来一个临界点的问题就是到了这个点,自我的理性思维基本上建立了。
适得其时的读物,这个词说出来很简单,操作起来确实比较麻烦。因为你必须关心,时时在意,这个孩子,究竟喜欢怎样的读物。因为每个个体是不一样的。我刚当奶爸的时候,有人送我一本梅子涵老师的书,这个书里介绍了好多儿童读物,于是我按图索骥,基本上买齐了。但是我家孩子不喜欢《柳林风声》啊。因为没乐子,不好玩,这个跟孩子的年龄和关注范围有关。6岁我给菜虫读《哈利波特》,他不喜欢。8岁就喜欢了。现在喜欢罗尔德达尔,《女巫》读了两遍还要再读。所以我家小朋友喜欢《5月35日》啊、《纳尼亚传奇》啊,之类的。传奇性的,有乐子的,吵闹的,关于《纳尼亚传奇》这个,我要跟大家讲一个我与我娃共读的故事,我们不但读,还一起写。我们一起写了一个《寻找魔法的克力》的短篇故事。读这书的时候,他得了一次重感冒,发烧,在医院排队,排了3个小时队。这三个小时我们就在彼此编故事给对方听。急诊室里人满为患,我们要排三个小时的队,去看三分钟的病,其实配什么药我自己都知道,于是我就带孩子远离人群,去一个幽暗的走廊,彼此讲故事给对方听,我们用故事照亮了这段乏味的时间,我们将意义赋予了这段时间。这个令我想起电影《偷书贼》。大家在防空洞一片漆黑之中躲轰炸,人心惶惶,一个小姑娘的朗读声,成为最美妙的声音,从而赋予了这个时间以意义。所以世界可能是无意义的,我说,仅仅是可能,但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能够赋予这些虚无的时间以意义。之所以我们要读书,之所以我们要艺术和哲学,大致就是因为这个。
除了适得其时的读物,还要给与他独特的阅读,用他独特的书建构他的世界,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孩子们通过他们独特的阅读,去认识这个世界,从而建立自我,去面对世界,融入世界。因为这个世界是该小朋友自己建构的,因而也是较为强大的,就这样,从乐趣开始入手。我们的孩子开始建立自己的意义世界了,想想都令人激动啊。
菜虫同学,他三年级,他现在的世界,魔法世界和科学世界彼此渗透的,因此他对很多问题,总要有两套答案,在科学上,这个怎么解释,在魔法界,这个怎么解释。他一方面热衷于在家里制造各种魔药,隐身药水,一方面乐此不疲的做各种科学实验。孩子在阅读中的任何一种幼稚,都需要保护,幼稚的本质就是童心、就是想象力,我们成年人需要俯下身子跟孩子说话,但更重要是俯下心灵,我们唤醒自我心中沉睡的童心,再一次跟孩子们在一起,我讲个阿基米虫的故事给大家听。
我家虫儿子4岁正月里,我们去厦门,他喜欢玩沙子,玩大海,可是傍晚涨潮了,我们玩沙子的地方,被海水淹没了,菜虫很不过瘾,悻悻然回宾馆,回到绍兴之后,过了几个月,夏天来了,我给菜虫洗澡,坐在澡盆子里,水放的满了一点,菜虫一屁股坐下去,水就满出来,这个时候,他发出了至今令我惊叹的名言:他说,傍晚,太阳落进了大海,大海就涨潮了;早晨,太阳从大海里升起来,就退潮啦。这个就是阿基米虫的故事。我跟虫妈比较注意保护他这方面的想象力,并及时给予赞扬。所以到现在他10岁,妙语仍是很多的,有时候要被他气死,被他的回嘴噎着,但同时,我也觉得这个阿基米虫的故事,是很深刻的一个理解。孩子的深刻在于其拓展的思维的边疆,这个时候,我也切忌不要用成年人的视角去解读他,注意保护他的童真,就是保护了他的想象力。
2010年的时候,我就跟孩子解释时间、死亡等概念,法国的哲学家已经写出读物了,如何跟孩子们谈死亡,但当时菜虫五岁,一则我们可以通过读绘本的方式来理解死亡;一则,华德福有个故事,讲创生的,讲了这个故事,也就是懂得了死亡。我还写过一个文章,叫做《菜虫的时间果壳》,在菜虫那里,这个宇宙还在果壳之中,这个宇宙可能是椭圆形的闭合体。天黑又天亮,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没有长度,没有纵深,更没有流逝,但每一个周期都被有趣与欣喜所充满。当然,也能有点小麻烦,发热啦,咳嗽啦,但都无妨,天黑与天明尽管是单纯重复,但这种重复有神奇的力量,能带走病痛和不快。下一个重复,又被有趣与欣喜所充满。
阅读,这种建构性的力量,这种思维缜密的工作,其意义,即便在大力倡导阅读的今天,仍未被真正的认识到。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我认为,面向20年之后的世界,孩子们不需要固态的知识,而是需要一种搜寻信息,整合信息,通过逻辑判断,来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的能力。我们不能教给他们一成不变的知识,这些知识,在未来,这些知识已经不用教了,孩子们自己会获得,而最重要的就是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个终身学习的能力,就阅读而言,最核心的就是读书。有个朋友回复我,说,从现在到将来,学校里考试成绩好跟你将来获得优渥的工作,已经没有关系了。
最后讲一句,家长怎么办?我觉得作为中国的传统家长,最重要的一点是,改变自己身上的控制欲。但是教育没有终点,我们始终在迈向完美的中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