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中心小学 倪向梅
十月份亲近母语走进我们栖小的时候,听了陈巍老师的一节绘本课《爱心树》。听陈巍的绘本课,我总是会和孩子们一样被深深感动。其实陈老师的课一点也不煽情,总是很干净也很干脆,不会拖泥带水,也不会在语气上故作深沉。她总是自然的,淡淡的,带着孩子到书的情境中去。说来惭愧,刚工作不久,这个故事还是第一次听,但经典的魅力就是如此之大,听完以后就立刻爱上了它。从那以后,这个故事就一直在我脑海中转悠,在心中犹豫很久,都舍不得给我自己的孩子们讲,因为觉得二年级太小,担心他们听不懂,浪费了这个美丽的故事。可是,好的绘本读一次原就是不够的,不同年纪读同样的故事,也能读出不一样的东西来。所以期中考试过后,借由家长会的契机,我尝试做了一次简单的亲子共读。
这一天的班会课,我给孩子们讲述了这个故事,故事的中间没有做过多的提问,只是较完整的把故事讲述了一遍,在一些关键的画面上做了一些停留,让孩子们去观察图上的细节,比如树上的爱心等等。读完以后,我问了孩子们这样的问题:听完这个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树很快乐。接着,我又问,那么你觉得,树真的快乐么?此时,底下大部分孩子都说不快乐。我叫了三个学生起来回答,是随机的,没有刻意,但他们答案却给我很大的惊喜。
第一个学生:我觉得树不快乐。因为它的果实被拿走了,树枝被砍掉了,它肯定很疼,所以它不快乐。
第二个学生:我觉得树很快乐。因为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小男孩,它能够给小男孩带来快乐,所以它自己也很快乐。
第三个学生,是个小女孩,故事讲到结尾的时候她就已经在不作声地流泪了。我轻轻拍拍她的肩膀,让她说说为什么哭,她说:我很难过,我觉得树不快乐,因为它没有什么能够再给小男孩的了,所以它很难过,我也觉得很难过。
似乎是个巧合,三个答案是三个不同层面的理解。仅仅是三个二年级的学生,在我没有任何修饰没有任何讲解没有任何引导的情况下,就已经能够说出如此打动人心的答案,我真的非常惊喜。我在心里默默反思,有时候我用年龄来判断他们的感受能力或许是个错误的想法,因为孩子在这个年纪的感受力可能是最纯粹最敏锐最直接最真实最贴近生活的,这些感受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毫无缘由的自发的情绪。在第三个女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我的眼泪差点就忍不住了。不仅是被故事打动,更是被他们的纯粹所打动。
随后我又问,大树或者小男孩让你想到了谁?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有一个孩子的回答把我逗乐了,她说,小男孩让我想到了班里的某某某,因为他拿了别人的东西从来不说谢谢,小男孩拿走了大树那么多东西一句谢谢也没有说过。还有的小孩说,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我就是那个小男孩,我总是跟爸爸妈妈要许多东西。也有的学生说,我爸爸才不像大树呢,我跟他要东西他总是不给我买。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很天真,有的很动情,有的很真诚。孩子的答案没有错误的,每一个我都给与了肯定。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放学后,爸爸妈妈会来这里开家长会,如果你们有想对爸爸妈妈说但是不好意思说的的话,可以写在纸条上,老师等会儿帮你转交。没有强迫,只凭自愿。一个男生把纸条交给我时说,老师,你不要偷看哦!还有一个孩子说,真的要给爸爸看么?我怕他会哭!我被孩子们的认真劲儿打动了。
家长会上,我也给家长们读了一次这个故事,每一个家长都听的很认真,在给父母讲故事的过程中我没有添加任何问题,只是单纯地读。读完后我也问了家长同样的问题。家长的答案倒是挺一致:大树不快乐。当我把孩子们的答案告诉家长的时候,家长们都一脸的震惊。我想,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孩子们会有这样天真又成熟的想法。这些答案甚至是家长们都想不到的。当我把孩子们的纸条转交给家长的时候,有纸条的家长们都低头看着自己手里的纸条,没有纸条的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别人。可惜的是,当我让家长们与大家分享自己手里的纸条时,没有家长愿意,可能是因为害羞,可能是缺少一点勇气。不过在会议结束后,有一位家长对我说,我今天真的很感动,平时孩子在家里非常的调皮,处处惹我生气,我也经常骂她,但是她今天在纸条上对我说了很多话,我真的没有想到。有一位母亲很特别,她不是孩子的亲生母亲,是孩子的后妈。她的儿子给她的信很短,只有六个字:妈妈,注意安全!这个妈妈很激动地对我说,虽然他写的很简单,但是我还是很感动,因为我知道他的意思,我是开出租车的,他是希望我每天平平安安的,而且,他叫我妈妈。
一节课一个家长会,带给我很多的思考。我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是想教会他们感恩。让他们学会怎样去爱别人,怎样用爱来面对身边的一切,我知道班上的很多孩子都是单亲或者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缺少父母的关爱与陪伴,但是我希望他们能多一点爱,少一点怨,多一点表达,少一点隐藏。我给父母们讲这个故事,是希望他们多一点时候陪伴孩子,看到孩子的另一面。我更想让家长们看到的是,绘本有着多么大的魅力,以及绘本给孩子的生命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希望每一个父母和每一个孩子,都能生活在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