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5-03-25 17:08:50
连续性是第一重要的教育原则,也是“真实的教育得以发生”的前提。生命应当完整——健康和未遭异化的生命天然追求意志、情感、思维有次第、均衡全面的发展,这是看云努力实践儿童阅读课程化的原因。
课程化是共读。共读就是过共同的生活,形成集体生活的暖流。儿童阅读课程化给予包括教师在内的班级安全感、温馨感。这种感觉一旦建立,遇到关于道德、纪律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读好书,走正道,书香班级是非少。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反复论证过的真理。
课程化是节奏。教育就是教会人正确的呼吸。课程化给予儿童阅读以时间的保证、场力的振荡,更给予儿童稳定的学习节奏。材料与儿童意志、情感、认知的发展相契合,如此进行的儿童阅读,使儿童的身体和精神得以健康成长。
实现儿童阅读课程化,继而推广课程化的儿童阅读。这是看云为自己定下的目标。“课程化”首先让人联想到课程表,这个联想是自然的,也是正确的。
看云的课程化安排是这样的:
诵读:对节奏与诗意的追求
诵读是深入阅读。在记忆、感悟和理解遇到困难的地方,诵读比默读更能撑展我们的能力,因而也更费神耗力。一年级的诵读,必须从儿歌开始。儿歌使得拼音学习的枯燥得以润滑,让他们于无意识、无压力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地熟悉、认识很多字。
天蓝蓝,
海蓝蓝,
小小船儿当摇篮。
海是家,
浪做伴,
白帆带我到处玩。
这是《摇篮》。三——三——七的句式念起来的感觉犹如唱歌。单纯地读。三诵之后,板书“摇篮”“蓝色”,特意将两个同音字写得很大。“摇篮的篮,什么头?”“摇篮的篮,竹字头!”“蓝色的蓝,什么头?”“蓝色的蓝,草字头!”他们受了催眠似的齐声回答。语文课上的问答,老师尽量编成这种句式。这样做不仅使教学轻松高效,且能培养学生对节奏的热爱。那些悟性高的孩子,定会受了熏陶,自觉不自觉地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追求节律。成熟的个性就是成熟稳定的生活节律。《日有所诵》本身就是对节奏的追求。
吟诵:谁说孩子不懂诗!
吟诵是沉浸自我,情通古人。吟诵,既能让孩子舒展、绽放,又能让孩子变得沉静、优雅。
吟诵一定要从班级统一的聆听和模仿开始,这和有指导的齐声诵读是一个道理。不光是为了效率,有指导、有场力的齐读本身就是目的,给孩子带来围绕伟大事物的一体感、皈依感……
《我爱吟诵》最珍贵的不是吟诵知识,而是蕴含其中的心念:对优秀传统文化,对母语,对儿童的挚爱。这是第一重要的。
曾对一位朋友说到孩子对吟诵的热爱。朋友说:“这是一个特例,证明看云有能力,不能证明儿童爱吟诵。无论如何,我也不相信一个真正的儿童会喜欢吟诵如同喜欢《可爱的鼠小弟》。读经的人宣称他的学生喜欢读经也是真诚的,然而不能证明儿童应该读经。”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吟诵柳宗元的《江雪》,当诗文、调子基本稔熟,此时再不开讲,吟诵的感觉会变得阻滞、压抑。字面意思讲完了,老师总结道:“所有的山上,看不见一只飞鸟的影子;所有的道路,看不到一个行人的踪迹!这是怎样的天寒地冻!这时候,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江边更冷!然而你看这位老人家: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空无一人的江边钓鱼。”老师做了一个超然、潇洒的垂钓状,“你们觉得这个老人家怎么样?”
“这个老人家很勤劳。”
“这个老人家很强壮!”
“这个老人家很淡定!”
张伟杰笑眯眯的回答把老师逗乐了,“说说看,什么叫做淡定?”
“淡定的意思就是:这个老人家不怕冷,他对大雪无所谓。”
谁说孩子不懂诗!然而,如果老师不讲,孩子对于“了解”的渴求就横遭漠视;如果老师不问,儿童对于“表达”的需要就备受压抑。人不是光靠大脑学习的,儿童期待了解的渴望,已经让他们懂得一半。由是,看云的体验是:儿童喜欢“鼠小弟”,也喜欢吟诵。这是两种不同的喜欢,都应该得到满足。
写作:回归生活,回归童心
正如身体需要充足、健康的物质食品,灵魂也需要充足、健康的阅读滋养。教师的任务就是知道好书是什么、好书在哪里,然后千方百计把好书送到孩子面前。为此,看云努力实现《日有所诵》《全阅读》《我爱吟诵》课程化,建立班级公用图书,倡导亲子共读——为孩子写作提供亲切的环境、丰富的营养、模仿的范本。宽泛地说,这些其实都是习作指导。
儿童诵读与儿童习作应当是形成良性循环的一个整体。在看云带的第四个一年级,因为《日有所诵》,孩子自发掀起了仿写的“作诗运动”。
棉花糖是可以吃的白云,白云是不能吃的棉花糖。
蝌蚪是会游泳的黑豆,黑豆是不会游泳的蝌蚪。
皮球是能拍的胖子,胖子是不能拍的皮球。
这些都是小诗的开头。它们的题目分别叫做《棉花糖和云》《蝌蚪与黑豆》《皮球和胖子》。这是孩子们对《日有所诵》中《花与蝴蝶》的仿写。童诗的魅力如此之大!
童诗等儿童文学会成为孩子亲切的范本、可靠的扶手。模仿——权威——独立,这也是孩子学习写作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写作将个人情感、思想转化为可以阅读、交流的文字,使得个人感情、思想能够进入公共领域,获得理解、发生影响。这是现代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也是一项高难度的智力活动。对于儿童来说,习作之初必须有贴近生活、贴近童心的范本;必须有携带了同情与挚爱的手把手的指导!写好文章的前提有两个:一是大量、高品位的阅读;二是丰富、有情趣的生活。看云坚信,正是我看世界的眼光塑造了我的生活世界,我所全神贯注的事情将成为我生活的全部——这就需要老师成为儿童生活中幸福、美好的重要源泉,然后引导孩子发现生活的美,从而记录、吸收这种美。这样,随写作能力同时长进孩子内部的,还有对爱的体验以及对权威力量的汲取,那么,“该独立的时候”孩子就会真正独立。
所有决心做儿童阅读的同道都会遇到困难,我想对这些朋友说:怀着“进行到底”的决心去做的人,对孩子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孩子说不出,但是他们能够感觉到做这件事情的人内部的道德因素、精神力量,从而受到比你说的话、做的事更真实、更深刻的影响。这样的人,即便什么都不说,他们的存在,就是一种伟大、可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