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老师,能让我们下课的时候再听听吗?”
“方老师,您可以教我们吟诵吗?”
“方老师,您这节课就教我们吟诵吧!”
这是我让学生第一次听吟诵后的实况,这是我第一次给孩子吟诵后的心声。我想,也许是专家的吟诵太美,也许是这古老而新颖的方式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也许我的吟诵真的让孩子们喜欢,总之,从孩子们的跃跃欲试中,从孩子们的急不可耐、迫不及待中,我亲身感觉到了吟诵的魅力,亲身感受到了一种甜蜜,享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完美幸福。
其实,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文人们对汉诗文的传统的唯一的诵读方式,同时也是主要的创作方式。吟诵发端于先秦,在教育系统(私塾和官学)中,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只不过,经历“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之后,逐渐失传了,犹如先古遗留的文字,逐渐流失国外了,逐渐湮没在民间了。
今年,非常重视古诗文教学,非常注重经典文化熏陶的学校,让我们有幸走近、走进了吟诵。第一次接触吟诵是在今年——2010年的暑假, 在古朴迷人的松阳县,在山环雾绕的古城古镇,得以与吟诵专家近距离接触,虽然是短暂的七天,却收获满满。吟诵是欣赏古典美文行之有效的独特手段,又能够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培训结束后,我回来细细学习,反复模仿,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在早读课上,我尝试用吟诵的形式教孩子读《论语》,结果孩子们提前完成了背诵任务。让孩子们听了王振华老师的平江调的《论语》,原以为孩子们不会喜欢。难得孩子有这么大的兴趣,于是在课间十分钟给孩子们播放了许多吟诵的录音,他们听得不亦乐乎。没有刻意地雕琢,没有肆意地渲染,没有特意的安排,只是很自然、很随意地教孩子们吟诵,可就在课间的十分钟时间里,他们渐渐地学会了吟诵简单的古诗《春晓》、《清明》、《静夜诗》、《寻隐者不遇》,孩子们居然能用《春晓》的曲调吟诵其他的五言诗句,就连一向对语文兴趣不大的小张同学,居然也在课间跑到我身边把用他刚学会的曲调吟诵给我听。小张的表现让我很吃惊,他兴奋地告诉我,他很想学吟诵,很想学……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而且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也很受鼓舞,孩子们给了我很多惊喜,也让我更有信心把吟诵进行下去。
古典美文吟诵专家、南师大文学院教授陈少松认为“古人通过吟诵学习诗词、文章,最能体会到诗词文章的意境,记住这些诗词文章的效果也最佳”。学完了简单的古诗吟诵,决定教孩子吟诵徐健教授顺的《橘颂》,我收集了关于《橘颂》的背景资料,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后,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学了,让孩子们跟着录像吟了两遍,他们就跟我咿咿呀呀学了起来,看着孩子的那股好学劲儿,恨不得把自己学的全部给孩子。一周后,孩子们就已经把整首《橘颂》背了下来。
中秋节到了,“望明月,品月饼,展吟诵”我要求孩子将我们这段时间学会的吟诵曲调,在中秋节向爸爸妈妈汇报。每个孩子都积极准备着……
不求学会,但自熏陶。虽然我学得不多,但我希望能把握学到的教给孩子,将吟诵的种子播撒下去,让吟诵成为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源泉,成为学习中国经典文化的又一途径。
吟诵就从这里开始吧,让吟诵走进课堂,让吟诵浸润孩子的心田,让吟诵,培育孩子的诗意情怀。
原文出处:http://www.yinsong.org/bencandy.php?fid=41&id=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