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谈唐诗之吟诵

作者:  发表时间:2015-03-25 15:08:27

一、了解【诵】、【吟】、【歌】、【唱】之区别 

    〈一〉诵||依平仄、节奏规矩,引声以读之。
 
    〈二〉吟||依平仄、节奏规矩,引声以咿唔之。
 
    〈三〉歌│|强化节奏,缩短平仄差距,伴以檀板、响板等打击乐器,或随乐击掌,展喉发音。
 
    〈四〉唱||以音乐为主,伴以管弦乐器,随其板拍,展喉发声。


 二、诗句之节奏 

    〈一〉俗称五言诗之句式为【上二下三】,七言诗句之句式为「上四下三」。 实则「上四」,仍可分为「二、二」;「下三」,亦有「一、二」与「二、一」之别,最宜留心。如:
    1、【功盖三分国】,句式为【二、二、一】,节奏点有三处,故此句宜断为「功盖○三分○国○」。
    2、【江流石不转】,句式为【二、一、二】,节奏点亦有三处,但句式与前例不同,故此句宜断为【江流○石○不转○】。
    3、【远上寒山石径斜】,句式为【二、二、二、一】,节奏点有四处,故此句宜断为【远上○寒山○石径○斜○】。
    4、【白云深处有人家】,句式为【二、二、一、二】,节奏点亦有四处,但句式与前例不同,故宜断为「白云○深处○有○人家○」。
 
    〈二〉至若三言、四言、六言、八言、九言等诗句,亦宜先了解其句式,再定其节奏点。 
 

三、了解每字之平仄声,若能进一步了解仄声中之上、去、入,尤佳。 

    〈一〉以国音读之,大抵一、二声属平声,三四声属仄声;但仍须注意〈二〉〈三〉项之现象。
 
    〈二〉由于国音无入声,因之中古读入声,国音读平声之字,最宜留心。如一、八、发、泼、托、失、逼、国、石、急、德、白、昔、达等。
 
    〈三〉至若平、仄两读之字,亦宜细加判断:
     1、平仄两读而意义、词性不变者:如醒、看、过、望、忘。
     2、平仄两读而意义改变者:如听、思、相、论、教、胜、正、为、少。
     3、其它:场。  

四、了解四声之发音技巧 

    〈一〉平声│平道莫低昂︵哀而安︶

    〈二〉上声│高呼猛烈强︵厉而举︶

    〈三〉去声│分明哀远道︵清而远︶

    〈四〉入声│短促急收藏︵直而促︶

    附:1、「平道莫低昂」云云,见明‧释真空《篇韵贯珠集‧类原杂法歌诀第八‧讶四声》。
        2、「哀而安」云云,梁‧顾野王撰、唐‧孙强加字、宋‧陈彭年重修《大广益会玉篇》附录释神珙〈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序〉。
 

五、正确发出每字之【读】音,切忌涉入「语」音;若能以中古音发出尤佳。 

    〈一〉读音、语音相同者…如功、江、失、吞、国、成、节、醉、遗、有、酒、不、恨等。
 
    〈二〉读音、语音相异者:如三、名、花、邱、天、流、楼、头、白、红、黄、鸟、满、使、耳、树、路、梦、镜、半、月等。
 
    〈三〉因押韵或读音原有两音者:如斜、长、阳、船、复等。  

六、引声吟诵之原则:〈「○」表节奏点;【○|】表节奏点所在,且宜引声吟之。〉 

    〈一〉凡逢节奏点所在之平声字,始可引声吟之。
 
    〈二〉若节奏点在同一句式内,而有两平声字相连,则宜就下一平声字,引声而吟之。如:
    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吟诵时宜作:【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吟诵时宜作:【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七、了解各种调子之特色及每首诗之意涵,而后选择声情切合者吟唱,必能动人心弦。

原文出处:http://www.yinsong.org/bencandy.php?fid=42&id=782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