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5-03-25 14:58:47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界定
儿童吟诵课程的实践与研究是指以《我爱吟诵》(初级、中级、高级)为班级实践用书,探索吟诵在班级的实施途径与方法,探索吟诵与儿童言语发展、生命成长之间的关系。
(二)项目开展的背景
吟诵在古代主要通过教育系统(私塾和公学,前者为主)传承。随着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私塾面临困难,吟诵首次受到打击。其后,汉语朗诵定型,取代吟诵。新中国成立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自从吟诵退出教育系统,就有一大批著名学者、教育家呼吁吟诵归来:唐文治、赵元任、叶圣陶、朱自清、朱光潜……直至周有光、朱东润、赵朴初、南怀瑾、叶嘉莹、戴逸……2008年,常州吟诵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由中央精神文明办、国家语委、教育部联合启动的“中华诵·经典诵读资源库”拍摄了800篇古诗文吟诵的录像,免费提供给全国的语文教师制作课件。2010年,国内第一套小学吟诵教材——《我爱吟诵》出版。在吟诵传统濒临失传,中国人对吟诵已很陌生的背景下,《我爱吟诵》是吟诵回归小学课堂的重要抓手和坚实基础。2010年10月,薛瑞萍老师使用《我爱吟诵》进行班级实践研究。
二、儿童吟诵课程简介
(一)课程理念
儿童吟诵课程是以促进儿童言语发展和精神成长为目标而构建的适合儿童的吟诵课程。其基本理念如下:
1.从儿童出发
课程设计以儿童为本位,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以儿童的言语发展和精神成长为目标,课程实施重视儿童的生命体验和个体感悟。
2.从声韵出发
中国的诗歌,其涵义不仅仅通过文字来表达,更重要的是通过声调、韵律、节奏、曲调等声音的方式来表达。声韵是有涵义的。吟诵将诗的意蕴传达出来,与喜爱旋律、节奏的孩子相契合,让诗的种子轻柔地落入孩子的心田。吟诵让古诗文教学走上了循着声韵的回归之路,打开了儿童传承传统文化的一扇新门扉。
(二)课程目标
通过吟诵,让儿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文的意义,更深切地感受古典文学中生生不已的生命,使其亲近传统文化,成为有民族根性的中国人。
(三)课程设计思路和特点
1.学吟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吟诵将诗的意蕴,诗的无以言说的深层含义传达出来。离现代孩子有一定距离的语言,经由吟诵,儿童得以领略其中无以言说的意蕴,与诗人做深微细密的交流。吟诵是一种实践的艺术,不是可以从理性学习的一种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点让儿童跟随教师或《我爱吟诵》光盘中的吟诵名家录音学习吟诵。
2.缓慢推进
吟诵离开学校教育已有百年,在儿童最初接触吟诵的阶段,不宜操之过急。各实验学校宜从《我爱吟诵》(小学初级)开始,每周吟诵量定为一篇,在缓慢前行中让师生浸润于其中,感受吟诵的力量。
3.形成节奏
通过早自习,语文课前的几分钟,每周一节吟诵课等方式形成儿童学习吟诵的稳定节奏,培养其养成吟诵的习惯。
4.适当指导
《我爱吟诵》第一次把小学古诗文的声韵意义揭示出来,在教学中,应运用书中的“吟诵建议”,把吟诵的效果与声韵分析相结合,更深入地理解古诗文的意义。教师可根据儿童认知水平,对作品做简单的声韵分析。
三、儿童吟诵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体系和内容
教学内容:
使用国内第一套小学吟诵教材——《我爱吟诵》。《我爱吟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篇目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课标两次修订的《小学必背古诗80首》和《小学必背古诗70首》中所有的诗词;二是教材(主要是人教版)中的古诗词;三是中华经典诵读(包括蒙学)的内容,这部分篇目多是节选。
实施时间及方式:
1.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吟诵教学时间。通过早自习或固定的吟诵课,每周学吟一首诗。
2.吟诵是口耳相传的一种艺术,因此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聆听别人的吟诵。《我爱吟诵》所附光盘上的吟诵是由中华吟诵学会组织多位吟诵专家进行录音、筛选和审定的,每篇作品都配选了不止一个吟诵录音。教学中,应让儿童有充分的时间跟随光盘学习吟诵。教师也应积极学习吟诵,以自己对吟诵的热爱点燃学生对吟诵的热情。
3.在学吟多遍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儿童认知水平,运用《我爱吟诵》中的“吟诵建议”,对作品做简单的声韵分析。
(二)学生用书
《我爱吟诵》(小学初级、中级、高级)
(三)基本教学模式
1.标记:根据“平长仄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吟诵规则,标出古诗的平仄。
2.诵读:依照平仄规律诵读古诗。
3.聆听吟诵光盘录音至少三遍。
4.学吟:跟随教师或吟诵光盘录音学习吟诵。教师可让儿童根据平仄符号边做动作边吟,让儿童在依平仄而舞的有韵律的动作里更好地学习吟诵。教师应安排充分时间让儿童反复吟诵,并与儿童一起学吟,以身示范。
5.教师根据“吟诵建议”做简单的声韵分析。
6.学生脱离光盘独立吟诵。
亲近母语研究院 总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