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要提倡吟咏。我自己上课,上了多少年课了,每年都吟咏一次,只能吟咏一次,我上课总不能去教吟咏吧。因为我教的是专业课,讲音韵学的专题研究。但是呢,我觉得吟咏还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就教给学生,很多学生呢,都听,但是他们将来能不能吟咏呢,我觉得很难。因为我也没有什么方法,我就示范给他们看,给他们示范吟咏两小时。
我父亲是个小知识分子,他是光绪末年生,他在民国初年受的私塾教育,虚龄十五岁以后就去小商店里做学徒,他的文化就这么多。但是我小时候,听我父亲,经常把《古文观止》卷起来,有时间就吟咏,我耳濡目染。后来我高中的时候,我专门向我们县城里文化水平最高级的仲一侯先生求学。他生于清代光绪初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死的。这位老先生是当地的文化世家,他本人也是当地文化水平最高的吧。他是我们的房东。我们天天见好多次,我父母呢,就叫我跟他学,我就跟他学。他吟咏一句,我就跟着吟咏一句,他纠正我。所以我这个吟咏呢,是这样跟他学的。后来我考上北京大学,魏建功先生,在1955年10月份到1956年6月份,教我们古代汉语课。他是苏北人如皋人,解放后他那个地方就划归海安县,海安县跟我的家乡泰县是邻县,所以我跟他是同乡啦,他对我很关心,我们的关系很亲密,所以我经常跟他学,他教我。我听过北京语言大学王恩保教授所录的吟诵录音磁带,这是公开出版的。听过之后觉得周祖谟先生的吟诵是那里面最好的,字正腔圆,地道的北京话,而且吟诵的很疏朗。周先生的吟诵,我觉得跟我学到的,差不太多。我觉得,我去学习的那些先生呢,应该说是属于一个系统的,这是我的看法。
我觉得现在在大学里应该普及吟咏,甚至于大学的教师、中学的教师,小学的教师都应该学会吟咏。有一些唐诗,三岁的小孩个个都会唐诗,从这个时候开始,让他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吟咏这个中国的传统不能丢了,我觉得太重要了。但是怎么弄呢,我觉得也很难,因为这个吟咏呢,不像音乐,可以有谱的。就我的观察,吟咏有个人特色,它没有一定的本,你把它谱成谱呢,不等于你今后吟咏的时候也这样的,不是这样的。我所接触到的吟咏,都没有一定的谱,但是有一定的腔调,所以这个怎么教,我也想不出很好的办法。我跟学生朔,你们要把这个腔调学会了,这是一。第二个呢,我觉得吟咏的时候需要灌注个人的感情。吟咏有味儿,真正的味儿,你去听听周祖谟等先生的吟咏,那才是真正的味儿。在吟咏的时候,它是种慢菜,要细嚼。吟咏的人啊,感情都灌注进去了,就像进入角色一样的,就像诗人自己,就像诗里面描写的一样,这个时候,吟咏才是好的。我看到一个资料,唐朝有一个叫杨巨源的诗人,他就是因为吟诵,得了病,整天头摇个不停啊,唐朝人说,就是他吟咏太多了,得了这个病。(“旦暮吟咏不辍。年老头揺,人言吟诗所致。”)以前人们说吟咏啊,要摇头晃脑,身子摇动,头摇到一定的角度,这种状态,是吟咏者的感情进去了,进入角色了,这才是真味儿。
原文出处:http://www.yinsong.org/bencandy.php?fid=42&id=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