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5-03-25 09:27:32
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CEF)是1992年由十几位身在北美但心怀故土的中国留学生自发创立的一个非盈利性民间组织。它恪守非政治、非宗教性,同时始终秉承创立者的草根性,殷切关注中国最偏远、最贫困的学生,帮助中国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的图书项目始于2003年。从项目建立以来,通过基金会在中国农村的义工网络,联系并帮助极需图书的学校及时申请资助,并保证捐赠的图书得到充分利用。
十年前关注“亲近母语”,为学生们和国培学员推荐《我们班的读书日志》、《班级读书会ABC》等指导用书。《日有所诵》领衔主编薛瑞萍老师多年来不断实践日有所诵,并精心培养种子教师,把“有我的诵读”理念推广到更多的小学生课堂。
OCEF图书项目与“亲近母语”协作,让书香和着泥土的芬芳飘满农村的田野,让那些散落在乡村的孩子在朗朗的书声里得到来自文学的感动。向这样一些默默无闻、坚持不懈的“点灯人”致敬!
今天推荐OCEF图书项目指导老师孔晓艳的一篇通讲小记。在近日公布的2015年度“阅读改变中国”评选入围名单中,晓艳老师入选“年度点灯人”候选人。
很巧合,第一天上课是周一。一周之始,学期之始。孩子们学习的节奏是完整的。
三言两语做完收心教育——其实,比说教更有效的是行动。我说:“下面——”,话音未落,孩子们应声而答:“通讲《日有所诵》!”声音里带着些心照不宣的快乐——熟悉的学习节奏让他们觉得有些猜中老师想法的得意。
第一首诗:
《毛虫与蛾子》
(顾城)
毛虫对蛾子说:
你的翅膀真漂亮。
蛾子微笑了,
是吗?
我的祖母是凤凰。
蛾子对毛虫说:
你的头发闪金光。
毛虫挺自然,
可能,
我的兄弟是太阳。
初读之后,王贝宁轻轻撇了下嘴:“吹牛!”哈哈,毛虫——太阳,飞蛾——凤凰,其差距不言而喻。然而,亲爱的孩子们啊,你们现在就是小小的毛虫、朴素的飞蛾啊,将来呢,历经风风雨雨,谁敢说明亮的太阳、高贵的凤凰不是你们呢?
默默在黑板上写下“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孩子们一边看我写字,一边悄悄念出声。念完,有声音说:“哎呀,一样的。”
“孩子们,苔花,就是苔藓的花。开的时候像小米一样,小小的。想一想,苔花和牡丹,有什么不一样的,有什么一样的?”
小手如林。牡丹大而美丽,苔花小而平凡,但是它们都是植物,是大自然的一员。
“是啊,做为植物,若能开花——”
“就开花!”
“开花,是它做为植物的意义所在。不能说它比牡丹小,比牡丹平凡,就羞愧得不敢开啊!如果你是那朵开着花儿的苔藓,你会怎样读这句诗呢?”孩子们的声音一下子庄重、自豪起来。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然后,再读《毛虫与蛾子》。
第二首诗
《蝴蝶》
[英] 迈克尔·布洛克
春天的第一只蝴蝶
身披橙色和紫色
从我的路上飞过
一朵飞行的花
改变了
我生活的颜色
“一朵飞行的花,改变了,我生活的颜色”,似乎结束了,其实余韵悠长。
孩子们说:
“一棵发芽的草,改变了我生活的颜色。”
“一只飞过天空的小鸟,改变了我生活的声音。”
“一枝发芽的柳条,改变了我生活的心情。”……
第三首诗
《明天要远足》
(中国台湾)方素珍
翻过来……
唉!
睡不着,那地方的海,
真的像老师说的
那么多种颜色吗?
翻过去……
唉!
睡不着,那地方的云,
真的像同学说的
那么洁白柔软吗?
翻过来……
翻过去……
唉!到底什么时候
才天亮呢?
诗歌的意思非常简单,重要的是孩子们与诗人相同相似的经历、情绪,在生活中可以找到许多。通过诵读,在诗中找到自己。对于孩子们来说,不仅会产生共鸣,更会觉得——原来自己的很多感受别人也有。于是,难过,不再那么难过,悲伤,不再那么悲伤。
意思简单,情绪相似。那就只读,不讲。
《哥舒歌》和《逢侠者》,诗意稍有些难,于是稍做讲解。
第四首诗
《哥舒歌》
(唐)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第五首诗
《逢侠者》
(唐)钱起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好像我们以前吟过一首相似的诗啊……”停下来扫视全班,一言不发。孩子们不由皱了眉头,极力在记忆里搜寻。这个时候,老师一定要安静,要等待。这个时候看上去是冷场,其实孩子们的思维在高速运转,外面很安静,内里很热闹。安静的等待,是对他们最大的爱护和尊重。
终于,有人小声、试探着吟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第一个字一出口,几个孩子已随上,然后成了全班的大合唱。
吟完,孩子们笑意满脸,教室里融融如春风吹过。
第一天的学习生活,在春风中,结束。
(文章来源:OCEF图书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