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5-03-23 09:24:19
按:本文中的问题都是日常咨询中孩子的父母提出的真实问题。
问:我的孩子9岁,刚刚从北京的医院确诊:ADHD(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加上轻微的智力落后。目前,他在普通的小学上一年级,每天服药,情况不是很好。他跟不上功课,和同学之间有争斗,老师觉得是个麻烦,多次希望孩子转学。我最担忧的是,他为什么和别的孩子之间不能和平相处,总是很有敌意,挑衅别人甚至动手打同学?
答:我最想告诉你的是:你的孩子这样做是有理由的!
一个孩子来到世界上,总是带着各种各样与生俱来的特质,有些是适应性的,就被认为是“好的”,比如聪明、健壮;而有些不那么具有适应性,比如智力落后、自闭、同性恋倾向,这些都通常被看成是“坏的”。但“好”与“坏”,不应该是我们评价人的唯一标准。如果只用一类、一套标准来衡量,那么,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其中的大多数或多或少都会觉得自己是次品,而只有少数的幸运儿,他们才是优等的货色。这样评价人,会让人对自己失去信心。
而每个人都应该相信:“我能够最终成就自己”。这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努力的方向,也是教育给予每个个体最大的福祉。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自闭症孩子万分艰难地成长,最终成为一个她所擅长和热爱领域的专家(电影《自闭的历程》);当我们看到一个仅有左脚可以自由活动的孩子,长大后居然凭着左脚写作、绘画,成为一个艺术家(电影《我的左脚》),这一切让人鼓舞。这些真实的故事所拍成的电影,激励所有的家长和老师,也告诉所有的人,有身体残疾和有心理问题的人也能成为有用的人,只要耐心地等待、真诚地帮助、富于专业精神地治疗与干预,最重要的,是整个社会提倡尊重每个个体的氛围、建设发挥个体才能的健全制度——没有人是生错了,没有人是麻烦,没有人需要为了天生的缺陷而自卑自恨。
显然,我们现在的环境还不是这样。你应该会有很多不好的感受,从学校的老师、你的孩子的同学和他们的家长那里。这些感受让你对你的孩子生气,也对自己生气,你也会气周围那些让你难受的人。你的孩子,他也会有感受,和你完全一样。那么,当他发脾气、打人、骂人的时候,不是他太“坏”了、太不懂事了,而是他也有很多悲伤、愤怒、无奈、恐惧,在以这种“坏”的方式来发泄。他的许多情绪没有释放,他的自尊受到伤害,他的自我没有实现,他没有得到他应该有的生命的欢乐。如果说错,周围的人,难道不应该自我批判?
然后,该来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帮助你的孩子,学会以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问:我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几乎每天我都是最后一个接到孩子的家长,因为老师把孩子留在学校罚做功课或者值日,因为他做作业太慢,多数都完不成,激怒了老师。在家里,他也是慢吞吞,早上穿衣、吃饭,半个小时做不完,我就特别急。可是骂他也没用,我只好代他做很多事情,比如穿衣、整理书包,真是很伤脑筋。他爸爸回来也会教训他。但他对我们的话当耳旁风,玩起来倒是一点不慢。
答:可以想象,你们和孩子之间,每天都充斥着大大小小的战争,一方拼命地推,一方抵死地顶,想想都觉得累,大家都累。
常规方法:孩子做每件事情,都规定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家长负责监督,如果在规定时间完成,就适当奖励;反之,则适当地处罚。这种做法的理论依据是,人总是趋利避害,所以他慢慢地就被训练成:“快”的行为增加,“慢”的行为减少。因为“快”有好处,“慢”则倒霉。你们家的孩子,遇到的就是奉行“奖惩原则”的大人们。
但这种方法有一个巨大的风险:孩子有情绪、有个性,他并不是可以被随意塑造的橡皮泥,捏痛了、捏得不合他的愿望了、捏得让他觉得自己是橡皮泥了,这时,孩子就会反抗了。
反抗有两种。一种是奴隶起义式的,和大人吵架、打架、出走。另一种,是暗着来的,常见于比较弱势的群体,类似怠工的奴隶。比如你要我快快快地做,我也做,但是慢慢慢地去做。孩子常常使用这种办法,间接地表达不满、愤怒。
你的孩子看起来过得不好,学校、家庭,都牢牢地抓住他的“慢”来压制他、打击他;事情完全也有可能是:你的孩子牢牢地抓住“慢”来反抗你们、打击你们。为什么不是呢?你们大人过得也不好,每天和孩子发生战争,思想被他的“慢”所占据、情绪被激怒、行为变得失控、最终觉得沮丧和无奈。
换个角度来想,试一试。你的孩子除了“慢”、你们家庭除了他的“慢”,还能够找到和睦、愉快、相爱的感觉吗?把这些好事扩大、扩大,坏事自然就缩小、缩小;用很多时间做开心的事情,那就没什么空来不开心。
还有,“慢”到底坏不坏?要是一个人,生来就这样,他根本改不了,有可能吗?要是一个人,生活在周围的节奏都缓慢的地方,他的慢还会是个问题吗?银杏长得很慢,但它又美、又好;如果孩子就是一个“银杏”人,那么爸爸妈妈就要保护他,骄傲于他的独特。你的孩子究竟是哪种情况,该怎么对待,现在你的想法会和以前有什么变化吗?
问:我的孩子是个非常特别的孩子,因为他不说话。但并不是说,他不在家里和我们说话,而是他从幼儿园的小班开始,在班级里渐渐地变得沉默了,现在他上小学一年级,但完全不在学校里上课发言、和同学说话。这种情况在家庭外的其他场合也会发生。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会不会和他小时候我们离开他一段时间有关?或者是因为他在小班的时候,曾经被一个天花板上掉下来的日光灯惊吓过?我们天天跟他说,他的老师也不停地教育他,但他就是不肯在外面说话,真让我们担心,他这样下去怎么办?
答:孩子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时候,真是让人颇费思量。你家的孩子不说话,就好像躲进一个黑黑的小房子,让大人找不到他。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是选择性的?这些事情,大人其实通通不知道,即使是所谓专家,恐怕也是如此。所以,孩子常常给我们出谜语,让周围的大人解答。
有一种做法:寻找原因。就像你所做的,回溯在孩子的早期,发生的哪件事情是真正的原因;找到,然后试图弥补,然后孩子痊愈。这是正确的想法,但有时实行起来却不容易,因为孩子自己恐怕很难确认原因。
还有另外一种做法,就是忍耐不确定:“我不急于知道原因、我甚至不相信我能够找到原因,但是我还是可以做些什么”。耐心地等待,不催促、不要求、不命令,相信某一天,当他的内心感到足够多的安全、也积聚了足够强的力量时,改变会自然地发生。
这种方法听起来很神奇,实行起来也不容易,因为一般的大人不直接了当地做点什么总觉得不安心。但很多事实证明了,孩子的成长有自身的规律,当逆着这种规律去推动时,非但难以前进,甚至还会造成伤害。当孩子遇到问题,以这样那样的症状表现出来的时候,他其实在要求大人们关注他、接纳他、理解他。如果大人真正听懂了孩子无言的心声,这个事情就从“危险”变成了“机会”。
所以,孩子由于自身的原因,暂时无法消化、接纳某些东西而产生的问题,就是我们眼中的谜语。给他时间去消化、接纳,要好过追问“答案是什么?”和要求“别这样!”
其实你的孩子的问题叫做“选择性缄默”,几乎全部最后都会痊愈,或迟或早而已。既然这是个没有太大危险的事情,那么,好好利用它,使它成为一个机会该多好。陪伴他,多听他,不责备、不要求,和老师沟通,争取少给孩子压力。等他长大了,有一天,你可以跟他讲,“小时候,你曾经是个很酷的孩子!”
问:我的儿子在幼儿园已经有一些特别糟糕的行为了。比如,在班级里打人,用刀威胁外婆,拿了火柴去烧树和小动物。孩子3-6岁时,我们不在他身边,现在我们接他和我们一起住了一年多,他开始上小学,但依然旧习不改。他会在学校用脚踢、用恶毒的语言骂同学,对我们有时也会拳脚相加,还最喜欢玩枪、刀、战争游戏。我们严厉地管教他,他变本加厉。我们很担心,这孩子的本质是不是很坏,长大了可怎么得了?
答:世上的父母对孩子的希望,无外乎身体健康、品德好、有出息。很多父母能够接受孩子无所建树,但很少能够接受孩子出现品行的问题。一旦出了问题,父母往往会严惩不贷,绝不允许这样的虫眼儿出现在自己的苹果上面。严厉的惩罚,就像果农所施加的化肥,有时害虫被控制住了,但果实的生机也受到重创。
剑,就非得是双刃的吗?有没有办法既能够规范孩子的行为,又能让孩子的心被感化?当心被感化,像坚冰在煦日下融化为汩汩春水,像顽劣的石头焕发出光彩。那颗心就不会因为被责备、被定罪、被妖魔化,而更加冰冷、更加黑暗。
有一个英国的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观察和调查,他发现,有这样一些孩子,如果他们在童年早期享受过爸爸妈妈的关爱、温暖的家庭生活,但在童年后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失去了这些,那么,这些失去天堂的孩子,就比较容易出现对立、违抗、暴力、冷酷的行为。这可以解释成孩子为失去的美好时光的哀悼,为自己的丧失而表达的愤怒,对应该承担责任、至少应该有所觉察、但往往一无所知、还要对孩子不断责备有加的大人们的报复。
你的孩子,也许就是这些孩子中的一个。现在,有一些事情是父母可以弥补的,你们可以问自己以下问题:他有机会诉说离开你们时的悲伤吗?他可以安全地表达对你们的责备吗?他的行为被原谅和接纳过吗?他听到过你们对他说“你其实不是故意的”吗?他听到过你们说“就算你是故意的,我猜你这样做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我们愿意听听”吗?他能够确定你们现在还是爱着他,并且愿意在老师、外人面前表达对他的爱吗?
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写了一个逃亡的苦役犯冉阿让的故事,他因为仇恨,偷盗了善待他的主教家里的银器而被捕。主教却对警察说:这些都是我送给他的!冉阿让被释放了,此后的一生,他都因此而努力做一个正直的好人。谁都明白,惩罚会减少恶行;谁也少想,惩罚也会制造恐惧和仇恨。这个故事里讲的,是那些日常的道理之外的东西,也许会给你的家庭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