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5-03-19 13:29:10
动物文学不一定天然是儿童文学。中央电视台播映《动物世界》,其对象就是成人。《动物世界》会不意间出现儿童不宜的场面和镜头,在这样的时候,妈妈们本能的办法就是赶忙伸过手掌去,把孩子的视线挡住。即便这样防范,也还有猝不及防的时候,电视屏幕上的公狮子和母狮子忽然来了个儿童不宜,孩子就问妈妈说:“这头狮子怎么有五条腿啊?”妈妈一下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好。所以说,动物文学不一定天然就是儿童文学。
比安基动物文学同其他动物文学作家的同类作品相比,譬如与汤·西顿、椋鸠十的动物文学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比安基的动物文学是专意为儿童创作的,其中没有妈妈们担心的场景描写。比安基的动物文学是名副其实的儿童文学,而且有着稳定的优秀品质的儿童文学。明确的儿童文学性质,是比安基动物文学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的第一个原因。
现在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比安基动物文学的儿童文学性质。
我们先从比安基的崛起,看比安基动物文学的儿童文学性质。比安基介入儿童文学,最早是1922年,因为他参加了列宁格勒学前儿童教育学院儿童图书馆的儿童文学作家小组的活动,后来在苏联儿童文学奠基人马尔夏克的引导下,1923年在新创刊的《小雀儿》杂志(《新鲁宾逊》杂志的前身)上连载《红头雀旅行记》,这才迈上了他动物文学的创作道路。比安基的动物文学生涯与儿童文学生涯是同时开始的。他最早的六本动物文学作品全都是为低龄孩子写的。这六本书是《林中小屋》、《戴脚环的大雁》、《头一次到林中打猎》、《谁用什么歌唱》、《谁的嘴好》。这些篇名即使从标题上也就能看出,它们是特意为了孩子能更多更好地认识大自然、唤起孩子对了解大自然、接近大自然的兴趣而写的,是为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而写的。比安基为孩子写作的宗旨非常明确。他的动物文学作品,无例外地都发表在儿童刊物上,共计有300件之多。
我们再从比安基大自然文学明确的教育题旨,看比安基大自然文学的儿童文学性质。传递爱,引导孩子爱大自然,爱动物,爱俄罗斯,是比安基创作大自然文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他的作品都包蕴丰富的精神道德内涵,正如比安基研究专家格·格罗京斯基语所说:“它们还能在孩子心灵上激发起这样一些做人的重要品性:勇敢、坚毅、扶助弱小,对目标追求的矢志不渝。”比安基的大自然文学中,有一大类是为了给孩子提供奇妙的有趣的大自然知识,让小读者分明感受到,作家接触大自然、接触动物时,心胸中是怎样满怀深情的爱意,怎样满怀人道主义的善情和善心,观察大自然用的是怎样一双明亮而能细察秋毫的眼睛,让孩子感受到和各种动物打交道是多么有意思,而跟野生动物打交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人的聪明智慧,需要人的机灵头脑和敏捷身手,让孩子在动物文学的阅读中学习到考察大自然的种种方式、方法和本领。这本书里,《雪野寻踪》、《写在雪地上的书》、《从餐桌上逃生的虾》、《戴脚环的大雁》,都是这类故事的优秀篇章,还有也属这类作品的《小老鼠皮克历险记》、《小蚂蚁赶在太阳下山前回到了家》;还有《森林报》,顺着季节变化对森林动植物作特写性的生动描写,它们也是比安基的代表作,因为体裁的原因,本书没有收入。这本书里的诸篇作品中,《写在雪地上的书》被湖北版的语文教科书收为课文。关于《写在雪地上的书》,湖北组织了一批语文教育家写了一个教案,不过教案的主要用意没有放在文学鉴赏上。《戴脚环的大雁》是我从俄罗斯一本插图非常精美的、出得很大器的幼儿文学书上译出来的。1923年的作品,今天我们读来一点隔膜感也没有,如当今的作家写出来的一样的新颖、丰富、亲切,可读性还这么强,足见比安基动物文学生命力之强大和不朽。《小老鼠皮克历险记》在上海印行后,也有评论者对它作了热烈的赞赏性的评介。
比安基的动物文学往往把教育的题旨溶解在人兽情之中。比安基有一句名言说:“对野兽没有恻隐之心的人是算不得人的”这一句名言集中道破了他的动物故事所贯穿的是一种人道主义思想,他主张人道主义思想应该向大自然各个领域引伸。《大山猫传奇》、《没娘的小鸟》是这类故事的代表作。《大山猫传奇》是这本书的重头作品。比安基在作品中最发人深省的内涵是他关于动物园的思考。动物园的建立,不可避免地要以动物失去自由为前提。而和动物的生命密不可分第一需要,就是动物的自由——它们生来是自由的。而现在,人的观赏需要让它们失去自由,失去了莽莽的森林,失去了辽阔的草原,失去漫无际涯的天空,失去了长长的河流。观赏它们的人很开心,但是它们开心吗?这个问题,人没有替动物们想过。这样的思想,比安基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就已经提出来了,到今天,到我们这个研习营的诸位朋友这里,这仍是个新鲜而难于回答的问题,是人类的一项尴尬。《没娘的小鸟》被江苏一位著名的老教育家徐传德收在他的儿童文学精选读本《向着太阳歌唱》中,徐传德就《没娘的小鸟》这篇抒情故事写道:柳莺抚养没娘的小山雀,小山雀得救后帮助小柳莺,这个故事让人感动,更令我们感动的是那位帮助小山雀找妈妈的“我”。一个连小动物都同情的人,他的仁爱之心无疑是博大的。
比安基简直就是大自然文学的化身,他的整个生命就与大自然文学融合而为一体。比安基生长在彼得堡一个小有名气的生物学家家庭中。他曾回忆说:“父亲在我还小的时候,就带我往森林里钻。他把每一种草、每一种野兽的名称都告诉我,教我根据鸟的形状、鸣叫声、飞行姿态来识别各种鸟类。”(《我为什么要写森林》)生物学家的家庭环境使他从小生活在鸟兽、鱼龟和虫蛇中间。父亲的引导唤起了、培养了他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并带着好奇心学会了观察森林世界。少年和青年时代,他就爱上了林中狩猎,参加了乌拉尔和阿尔泰森林考察队,做了大量的森林考察记录,大学生时代就去接近、探访对森林复杂情况了如指掌的山民、农人、守林人和老猎人,为他描写大自然打下了雄厚而扎实的基础,为一位动物故事作家的崛起准备了必要条件。他把自己全部的感情倾注于大自然。大自然是比安基成才的摇篮。从孩提时代开始就对禽鸟野兽的形状、叫声、行动的姿势留神观察的比安基,积累了大量对大自然的直接经验和知识,所以他笔下的动物和植物都能在“大自然的登记簿上找到存根”。他写动物,没有一笔会是走形走神的,绝对可以做到每个细节都到位,每个情节都真实,每个形象都传神。
比安基动物文学能成为经典儿童文学,还因为孩子可以从比安基的动物文学的叙事、描写中,学习到简洁、清丽、明快、细腻而富有诗意的文学表达方式。比安基的大自然文学作品,其行文有一种简洁、清丽而又满含柔情的个性风格,甚至可以说,它是“比安基型的抒情表达”,把比安基的作品同其他动物小说作家的作品对照起来阅读,则不难发现,比安基动物文学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一种感染力很强的诗意。请看《森林报·夏》中关于蜘蛛飞行的描写
没有翅膀也能飞行吗?
蜘蛛没有翅膀,它动脑筋、找窍门,想出飞的办法。
瞧,几只蜘蛛变成了气球驾驶员。
小蜘蛛从肚子里抽出细亮细亮的丝来挂在矮树上。风吹过来。吹得蛛丝摇晃、摆动,却不会断。蛛丝跟蚕丝一样,是很韧的,弹性非常好。
小蜘蛛蹲在地上。蛛丝在地面与树枝间系着。小 蜘蛛在地上还继续抽丝,直到像蚕茧那样把自己的身子缠起来,裹起来,而丝还往外抽。
蛛丝越拉越长。风越刮越猛。
小蜘蛛用他的细腿抓住地面,稳着自己。
一,二,三!
小蜘蛛迎风走去。
把自己身上一端的丝咬断。
呼啦一阵风刮过来,小蜘蛛被从地面吹起。
赶紧把缠在自己身上的柔丝,迅速在滚转中缓开!
小气球飞升到了空中……飞的高高的,掠过草丛,掠过矮树林。
气球驾驶员从空中往下俯瞰,选择哪里作为降落地点呢?
身下是树林,身下是小河。再往前飞!再往前飞!
啊,这是个怎样的院落啊——苍蝇黑压压的在粪堆上面旋飞。停!降落!
气球驾驶员把蛛丝绕着自己的身子底下,用细爪子吧丝缠成一个小团团。小气球渐渐降落了,降落了!准备好了:着陆!
蛛丝的一头挂在小草上。小蜘蛛落到了地面!
这同一般的口头讲说故事已经有质的不同。这是诗的表达,是用诗语把小蜘蛛织网的过程表现出来。
动物文学作品因其特殊的阅读价值而成为图书市场上的长销书
动物文学之所以成为长销书,是因为动物文学对儿童有特殊的阅读价值。
1、 动物文学能给孩子以独特的生命教育,从而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儿童从动物文学的形象中获得审美感动,与动物文学里的形象发生共鸣,与此同时,孩子会认识到,动物是一种与人类不同的生命存在,它们的行为可以促使孩子对人类的行为进行反观和反思,促使孩子审察人类自私本性的后果,从而克服人类的骄横和偏见。孩子在受到生命教育的同时,他们的人格也就可能在更宏阔更丰盈的背景上得到健康的发展。
我在我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版的《世界儿童文学史》中,记录了俄罗斯大作家契诃夫就他自己的《卡什唐卡》(狗名)说过的一段话:“我有时觉得家畜素有的那种对人的容忍、忠实、大度和真挚,对孩子所发生的肯定性影响,远比冗长的说教要强有力得多。”这就是说,与人类不同的生命以及生命的表现,能给孩子以更多更好的成长教育。
在西顿的代表作《狼王洛玻》中,洛玻是一头强悍、果敢、智敏的老狼,它在失去自己的异性伴侣后,竟郁闷而憔悴,憔悴而死去;狼世界诚然有凶残,却也有这样令人荡气回肠的爱的存在。这种文学震撼给读者带来的思索,往往要比描写人的小说更深刻,也更意味深长(据我所知,沈石溪就是因此坚持用动物来写人心的丑恶)。比安基的代表作《戴脚环的大雁》、《大山猫传奇》中,作家在动物、森林、湖泊、沼泽、海洋的情事中融进了人文的深刻内涵,读者在作家温情脉脉、感人至深的描写中分明可以感受到,野生动物是如何在自然的依存法则制约中进行顽强的生命搏击,为了生存,为了物种的繁衍,它们绝不就范,绝不投降,那从热烈燃烧的生存欲望里喷发出来的生命火花,那昂扬而又顽强的斗志,撼动孩子心魄的同时,孩子无疑也会受到正面的精神性影响,以利于他们健康地成长。
2、 动物文学的诗意和神秘性,能激发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
孩子的活动范围多在家庭和学校。森林、湖泊、沼泽、海洋里的种种生命现象对孩子来说都是陌生的。这陌生感中就包含着原生态的神秘性,而动物文学用洋溢着诗意的叙事所呈现出来的文字,就浓浓地浸透了这种神秘性,而这,正是充满好奇心的、充满探险欲望的孩子们所期待的。在文学读物不同程度被边缘化的现今,用动物文学去吸引他们的阅读,不失为是一种上策,我们可以期待到令我们惊喜的效果。
就动物文学的诗意和神秘感说,不朽的经典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荒野的呼唤》、《旷野的呼唤》)是最值得在这里向大家推荐的作品。它以作家的良知和真诚,坦率地写出了一条对美国人的征服力和创造力具有象征意味的狗,在严酷生存环境中所表现的生命、力量、智慧和爱。作家的良知和真诚感召着读者,作品的生命力、穿透力、感染力、震撼力感召着读者,唤起读者由衷的阅读热情,唤起读者的艺术共鸣。《野性的呼唤》因此被誉为“世界上被读得最多的美国小说”。
这里,只是举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为例。其实是,包括吉约的动物文学在内的所有精彩的动物文学都有这种阅读效果的,都能逗起孩子强烈阅读欲望的。
3、 动物文学是“神灵启示下的文学”,能使孩子在面临大自然时,其思想不停留在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的层面上。
动物文学能强化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能促进人类加快保全动植物物种的步伐,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动物文学作为一种“神灵启示下的文学”,其优越性还在于它让人们的思索不停留在环境保护和物种保全的意义上。
所谓“神灵启示下的文学”,指的是这样一种理念指导下创作出来的文学:世间万物包括海里的鱼、空中的鸟、森林里的野兽和地上爬动的昆虫,它们的生命都是神灵所护佑的,人无权随心所欲地攫取和掠夺,人只可以使世界更完美,并在完美世界的过程中完美人类自身。这种创作理念不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层面上。他们也并不是在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的口号的鼓舞下动笔创作的。20世纪前期,动物文学名家涌现的时候,这两个口号都还没有被响亮地提出来。大自然文学作家普里什文的创作理念,就明显超越了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他的作品激励读者去亲近大地母亲,去和大地和谐相处,去恢复与大自然的良好关系,去关注每一株草,每一棵树,每一只禽鸟和野兽,每一座山峦,每一条河流。普里什文对大自然的理解,同常人很不一样,他说:“我们和整个世界都有血缘关系,我们现在要以亲人般关注的热情来恢复这种血缘关系”;他又说,我们人类的远祖也曾经是有过美丽的翅膀,能像白色的鸥鸟一样在天空自由地翱翔的,我们的远祖也曾经能够像鱼一样畅游……,但是,这些本领我们都失去了。他对大自然万物都是平视的,他把自己放在与动物、植物的同一平台上来看待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我现在就来诵读著名女作家沃隆科娃为普里什文作品集写的一篇序文,这是一篇很有感染力的美文,我用它来结束我今天的讲座。
慈祥的作家
世上有魔法师吗?
你们会说:
“当然有。只不过他们都在童话故事里。”
哦,不对。世上有这样一位慈祥的魔法师。他能听懂鸟儿说的话,能听懂野兽和林中动物说的话。他还常常跟它们交谈哩。……
树跟树说话,他也能听懂。他向花问好,他用蘑菇的小圆帽兜水喝,太阳向他睁开一只红彤彤的眼,树上融落的雪水为他歌唱……
这个魔法师是谁啊?
这个魔法师就是慈祥的、写得特别好的作家米哈依尔·米哈依洛维奇·普里什文。他热爱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看,在大自然中听,他都有超常的本领。咱们,他的作品的读者,就来向他学,把这种本领学到手。
米哈依尔·米哈依洛维奇特别热爱咱们的俄罗斯森林。读他的书,你们就会知道,他在森林里发现了多少奇妙的东西。
米哈依尔·米哈依洛维奇这样写道:
“到森林里去不会一无所获的。一个人在森林里,如果他什么奇妙的都看不见,如果他什么奇妙的都听不见,那么,错一定在他自己。”
“那生命之泉,那死亡之水,童话里把它们描写得神乎其神,其实在现实中,神奇的事物,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处处在在,分分秒秒,都在我们的森林里、草原上和山峦中发生,只往往是,我们生有眼睛却看不到它们,我们生有耳朵却听不到它们。”
他教导我们热爱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好好卫护它。他对我们这样说:
“我年轻轻的朋友们哪!我们是我们的大自然的主人。大自然是太阳的宝库,这宝库里有无数生命的宝藏。我们对这些宝藏还保护得很不够,为了保护,我们必须得首先让人们知道这些宝藏是什么样儿的,让人们认识到这些宝藏存在的意义。
“鱼类需要清洁的水——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水源。森林里,草原上,山峦间,那里有种类繁多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草原和山峦。
“给鱼以最好的水,给鸟以最好的空气,给禽鸟野兽以最好的森林、草原、山峦。人总得有自己的祖邦。而保护好了大自然,就意味着保护好了自己的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