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日有所诵》初中版前言

作者:  发表时间:2015-03-16 16:14:27

      诗歌是一种很重要的文体,无论是哪个国家,它的文学史的发源处,往往便是诗歌,譬如西方的《荷马史诗》,再譬如中国的《诗经》。“不学诗,无以言”,对儿童的诗歌启蒙,理应是家庭和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必需任务。不过,我们虽然明白诗歌的重要性,却未必真正在教育中重视它。尤其在进入中学以后,我们对诗歌的教学一下子“实用”和“功利”起来,动辄以“语文知识”的习得来考量诗歌学习的成效,而不是从对心灵的关照去触摸诗歌、接受诗歌;加之中高考写作任务中往往标有“除诗歌外的所有文体”这类的要求,许多人越加坚信,诗歌的阅读是一种奢侈行为,除了给孩子增加一些考点知识之外,几乎一无是处。

      诚然,应试的压力已成为中学生阅读扭曲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这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剥夺他们诗歌阅读权利的理由。没有人能否认,诗歌是青少年朋友获得精神成长的动力,是他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智力源泉。事实上,《亲近母语·日有所诵》(小学版)的成功发行已经证明,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还是教师,对诗歌的学习需求是急迫而持续的,对诗歌的学习效果也是深入而显见的,尽管这种需求和效果未必会体现在“分数”的提高之上。

      由此,我们推出了《亲近母语·日有所诵》的初中版。我们相信,中学生朋友(包括他们的老师和家长)照样也需要这样的读本,照样也能迎着朝阳,合着薄暮,在树林里,在小溪边,在学校的走廊里,用他们的心,读出诗歌中的韵味,在新鲜丰富的语言之中锤炼自己的心性和智慧。“琅琅诵读,朗朗乾坤”,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一切的阅读,都需要有这样的境界。 

      事实上,为了能使这套读本发挥最大的效应,我们在编纂时,还是严格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经典性。给孩子们呈现最优秀的诗歌文本,这是我们一贯的宗旨。我们研习了各个国家的文学史,从中精选出我们认为是无法绕开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将是中学生了解世界、理解人性的桥头堡。当然,在择选过程中,我们有意回避了那些在教材上出现的诗歌文本,以保证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新鲜感。

      二是少年性。在文本选择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也必须考虑到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所有被他们诵读的诗歌文本,都能依据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基础,被他们接受、认可,并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用他们自己的声音演绎出来。我们相信,这一套诗歌诵读文本,在给孩子们以美的享受和对语言的想象的同时,也必将启迪他们的人生,丰富他们的阅历。

      三是诵读性。我们理解的诵读,是孩子们用口、用眼、用耳、用手、用脑、用心全身心记诵诗歌的过程。其目的并非是为了“记住”什么或者“理解”什么,而是藉此将自己与诗歌融为一体,真正体悟诗歌中的精髓。华兹华斯说,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这于写作如此,于诵读又何尝不是如此?

      四是思维性。如果说为小学生编选诵读诗歌时,我们考虑更多的是“趣味性”,那么对中学生而言,“思维性”的重要性将逐渐显现,这是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事实上,本套诵读文本中,有不少诗歌具有强烈的哲学思辨意味,也有一些则是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度思考,诵读这些诗歌,能让孩子们在不同风格、不同个性的文字中,寻找到一种属于他们自身的观念和价值。

      当然,我们在编排这些诗歌时,也按照一定的序列性和逻辑关系给各分册安排篇目。每学年一册,每册上下两卷,每卷十六个单元,以对应每个学期中的十六个周次。每周安排五篇作品,其中现代诗(文)四篇,古诗(文)一篇。读者在使用时,未必一定要按照周次顺序进行阅读,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取用。

      在使用本套读本时,我们希望中学生、家长和老师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这是一套诗歌诵读文本,而不是教辅材料。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在诗歌的诵读语境中发现生命,净化灵魂,而不是对诗歌中的字词句进行“逐行分析”,更无意窥测诗歌的“意思”。因此,我们在文本之后附加的“注释”只是提供一种阅读背景,而“赏析”则更多的是为读者提供一种阅读和理解的视角——如若你能以自己的方式接受诗歌,你完全可以对此置之不理。当然,所有的“赏析”都建立在编者对诗歌的严谨的研究之上,若这些文字对你的理解有帮助,那也是我们的意外之喜了!

      第二,既然是“日有所诵”,便须日日诵读,持之以恒,以有成效。要将诵读变成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此,你才能使语言和文字真正进入到你的生命之中。诵读可分作几个层次来完成:一是读顺音、义,二是把握其中内在的节奏,三是进入到诗人的心(即把自己当作诗人进行诵读,体会其中情感),四是摆脱诗歌,回到自己(即把诵读当作再创作的一种手段)。朱光潜先生说:“读诗就是再作诗。”诵读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发声,而是发现诗心的过程。只要你能读出情感和理解,体会文字赋予你的力量,你的诵读一定是成功的。

      第三,“亲子诵读”。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进入到初中阶段后,他的阅读便应该是“独立”的,家长要尽量少加干涉。殊不知“独立阅读”与“亲子诵读”其实并不矛盾。进入到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们,他们的心里更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理解,他们甚至更希望父母参与他们的学习。因此,和孩子们一起诵读这些诗歌吧,也许,在这过程中,你会发现远比诗歌本身更多、更美好的世界。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如果要对孩子的诵读进行指导,一定请“点到为止”,不可画蛇添足,并且一定要注意指导的方式方法。弗罗斯特说过,“诗歌是在翻译中丧失的东西”,我们相信,诗歌也一定是在讲解中丧失的东西。所以,如果你自己也不“理解”诗歌,那么,就和孩子一起多多诵读,多多交流吧,千万不要想当然地把你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与其在孩子面前假充成诗歌“鉴赏家”,还不如和孩子一起在诵读中共同提高。这将是多美好的事啊!

      我们并不奢望这套读本能包揽中学生的诗歌学习,但如果他们能从中发现诗歌的美与好,能走向更多的对诗性文本的阅读,甚至能对他们的语文学习有所裨益,那么我们的编选工作,也就物有所值了!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