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5-03-13 15:56:25
趣而生乐
学习重在一个“趣”字,《日有所诵》妙在一个“趣”字,而老师的指导也要着力在“趣”上。首先,带着学生读儿歌时,我便成了一位表演家。读《过山车》时,我和所有小朋友仿佛真的坐上了过山车,一会儿带着大家举起手臂、踮起脚尖开到最高处,一会儿又低下手臂、蹲在地上开到最低处;读《八只老鼠抬花轿》时,指导小朋友们可以一边背一边当小老鼠做抬花轿、放鞭炮、吹号子等动作;读《灯塔妈妈》时,要求学生要用轻轻的声音来读,因为“天黑了、浪睡了”。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日有所诵》中,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变成动物时而变成植物、时而激情亢奋时而沉静温柔。渐渐地,孩子开始自主阅读了,一下课,就会有“小精灵”手拿《日有所诵》,坐到花坛旁愉快诵读,读到兴致处还不忘手舞足蹈一番;而很多孩子也自觉地养成了每天回家背诵儿歌的好习惯。用“趣”这根 “绳索” 温柔地套住一个个纯真的心灵,让他们不知不觉间融入《日有所诵》的儿歌海洋中,这对师生来说,该是多大的一件乐事啊!
(学生在快乐地诵读《日有所诵》)
诵而生思
阅读的真正目的在于诱导心灵自己去感悟、头脑自己去思考。同样一篇文章,有的人看到的是美丽的文字、漂亮的词汇;有的人分析到的是成熟的言谈、得体的结构;而有的人感触到的则是文字表面下那沧桑历尽、洞察世事的灵魂。当孩子用小手指着一首首儿歌津津有味地诵读时,他们的小脑袋中又何尝不是进行着天马行空的思考呢?作为老师,我更是急切地想碰触到孩子们的灵魂。可是,每天的教学任务是多么繁重,没有那么多时间聆听孩子的思考怎么办?那就写!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从小培养是关键;况且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本是良性循环。于是,我在班级开始动员小朋友们可以每天读完儿歌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每首儿歌的下面或是旁边,写好后给我看。刚开始,很多学生都只会在儿歌下面写上“这首儿歌真好玩”或是“我读了觉得很开心”等等。这样的感受很简单,但很真实,所以我都给打上100分以示鼓励。经过点拨,慢慢地,孩子的想法和语言开始多元化、个性化了。若有特别精彩的语言出现,我便让学生写在剪成各种形状的彩纸上,然后贴在读书墙上供大家欣赏。
比如我班张浩泽同学读了《什么大》这首儿歌后写道:“我的手掌大,天和地太小了,我用手捂住眼睛,天和地不见了。”
史姚姚同学读了《小蜘蛛》这首儿歌后写道:“小蜘蛛的吊床是用蜘蛛网做的,我觉得小蜘蛛的本领强。”
袁慧娟同学读了《九九歌》后,写道:“我读了九九歌,感觉后面都跟着九,很押韵。”
陈阳同学读了《八只老鼠抬花轿》后写道:“我觉得老鼠抬吵了,老猫忍不住了才一口一只全吃掉。”
丁展沿同学对《鸡和蛋》作出了评价:“我觉得一定是鸡生蛋,因为蛋不一定能孵出小鸡。”
除了写出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还大胆地做起了小作家。有的同学模仿《羊羊》这首儿歌,写道:
“蛇,蛇,
大蟒蛇,
身子像一根长绳子;
金鱼,金鱼,
小金鱼,
尾巴像一把美丽的扇子;
斑马,斑马,
小斑马,
身体的条纹像斑马线。”
有的学生则模仿《谁会》这首儿歌,写道:
“谁会飞?
燕会飞。
燕儿怎样飞?
张开翅膀来回飞。
谁会爬?
乌龟会爬。
乌龟怎样爬?
背着房子慢慢爬。
谁会跑?
猫会跑。
猫儿怎样跑?
脚步轻轻快快跑。
谁会走?
企鹅会走。
企鹅怎样走?
胖胖身子摇摆走。”
这样,学生除了能够诵读儿歌,还能真正有所思考。于是,最初形式的读后感也就渐渐形成了。
(小朋友们将所思所想直接写在儿歌的下面)
(写的好的便用彩纸再抄一遍,贴在读书墙上供大家阅读)
悟而生慧
我班有一个女孩子,长的比较漂亮,但是刚开学时整天拖着两条鼻涕却不自知,让人看了很是难受。提醒了她几次也不见什么效果。有一天中午,我站在班级门口值班,学生吃完饭拿着《日有所诵》在读,我随口问问他们最喜欢读哪一首,很多学生都告诉我是“有条‘蚯蚓’真可笑”,这正好是一首教育孩子要养成自己擦鼻涕的儿歌,学生读到“哧溜一声出来了,哧溜一声进去了”的时候,真是惟妙惟肖。而这么巧,那位女孩子也在跟着读。孩子们读完后,我便顺势贴着女孩子的耳朵说:“某某某,你的‘蚯蚓’跑出来了,快用面纸擦干净啊。”小女孩笑着跑回去擦鼻涕了。渐渐地,小女孩拖鼻涕的现象真的不见了。这时的我真开心,因为一首儿歌,个人卫生习惯便深入人心,这比我嘴巴上干巴巴地一遍遍强调效果要好的多。巧用《日有所诵》上面的一首首有趣的儿歌,学生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行为习惯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改变,这也是教育无痕的一大体现吧。
作者:蒋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