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脑是有分工的,简单来说,左脑重逻辑,右脑重直觉。左脑更侧重关注细节,注重分析与逻辑思考;而右脑侧重空间思维。一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都取决于他右脑的发达程度。
形象一点来说,我们通过左脑只能看到一棵棵树,却无法看见整片森林;通过右脑看到的便是那整片森林。左右脑各有分工,离开谁都不行。
不同时期,左右大脑的开发程度不同。在儿童的幼儿期,负责创造力、直觉和艺术的右脑特别发达,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在六七岁以后,由于负责逻辑思考的左脑β脑波过于旺盛,使负责想象创造力的右脑α脑波无法集中,造成想象力、创造力的减退。正是在这个年龄,学生进入小学。传统教育方式会偏重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往往会忽略想象力的培养。
所以,这个时期很关键。说它敏感——思维、认知的转折阶段+心理的紧张与不安。
6-7岁,从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来看,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末段,有一些孩子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小花、小草、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蚂蚁都和他们一样不仅有生命,而且有自己的想法、意愿。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的思维方式开始从简单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在过渡,但这时的孩子,还离不开形象可感的事物。
6-7岁的孩子刚刚步入小学一年级。刚刚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他们在心理上也会有对陌生环境的紧张与不安感。
所以,这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恰恰是亲子阅读的黄金时期。
具体读哪些书呢?作为家长,是侧重孩子思维、认知的训练,还是想象力的培养呢?因为这两方面都很重要。该怎样做权衡?
前文已经说过,一般在孩子六七岁以后,由于负责逻辑思考的左脑β脑波过于旺盛,负责想象创造力的右脑α脑波无法集中,想象力会逐渐减退。
也就是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会越来越强,可是想象力如果不在这一阶段去开发,以后想要再提升难度会变大。
而且,现在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学者已经认识到:想象力、创造力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潜能,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抽象思维发展的水平。更何况,未来社会需要的正是充满创新意识的创造型人才。爱因斯坦也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尤为重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中这样说:
“想象是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在言语的调解下,人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新表象的心理过程。”
儿童在面对生活中一些千奇百怪的现象时,往往会借助想象来构建自己的世界。童话、幻想故事以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融入了许多想象成分,或妙趣横生,或荒诞离奇,或自由变幻,或出奇制胜,或温暖浪漫……总能让儿童在这些故事中,放飞想象力,自由徜徉于美好的童话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