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世纪初期,分级阅读的理念就已由国外学者提出,随后这一理念在国外,尤其是在欧美国家被广泛接受并不断发展,各种分级阅读标准体系也应运而生并逐步完善。
被大家熟知的分级阅读有:蓝思分级法、A-Z分级法。还有俄罗斯以年龄段和就读年级方式分级的模式。可是,在中国,目前中文分级阅读的普及率却非常低。
可以去搜了一下百度词条,输入“中文分级阅读”,显示为600万。输入“英文分级阅读”显示词条1000多万,将近2倍的搜索比例差距。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那是因为中国大部分的学校和家长都没有形成给孩子中文分级阅读概念。大家都知道阅读很重要,但是如何选书?选什么样的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怎样阅读?却不愿深究了。正是因为“选书难”促使“分级阅读”呼声渐高。
举一个例子,我们去买鞋,你需要知道脚的大小,36码的脚就买36码鞋,40码的脚就选择40码的鞋,但是你很少听到人说,我想买一个8岁孩子的鞋?
8岁孩子?就算知道身高体重,也很难判断出他的脚有多大。这个就像我们给孩子们选书,并不是说:你的孩子识字量大,或者看上去老成,就给他读超出他年龄理解能力外的书。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拥有科学的发展路径,这个规律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及阅读效果息息相关。
那么,中文分级阅读要从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呢?答案是:0岁开始。
当孩子明白:嘴巴的形状和发出的声音息息相关的时候;当孩子被奶奶的歌谣哄着入眠的时候;当第一次接触书本,第一次勾勒图画的时候;当他们第一次开口喊出妈妈的时候。
母语,是我们文化的根本,力量的源泉。而中文分级阅读就是实现”母语“魅力的加速器。它可以帮助孩子们从科学的角度阅读书本。
绘本故事应该怎么选,名气大的真的好吗?
刚上小学不识字,如何适应更大的阅读量?
我们常说,给孩子不见得要最好,但是一定要是适合的。学习非一朝一夕,更无法投机取巧,而是脚踏实地,步步耕耘。就像“减重”,今天不吃饭,明天看似瘦了,但其实减的是“水分”,方法不对,反弹不说还伤身。
阅读也是一样,今天为了攀比,给5岁孩子读了“晦涩难懂”的红楼梦,其实孩子连人名都叫不全,更别说曹雪芹想要表达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了。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合适的阅读书目以及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或许我们无法每天抽出大量的时间研究哪些书好,并全程陪伴学习。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每天抽出半个小时,和孩子一起从“听”入手,通过“听”“读”“测”几大模块,轻松完成阅读任务。
到了中高年级面临升学压力,如何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迁移?
这些,都是我们曾经忽略的根本逻辑。
我们常说,给孩子不见得要最好,但是一定要是适合的。学习非一朝一夕,更无法投机取巧,而是脚踏实地,步步耕耘。就像“减重”,今天不吃饭,明天看似瘦了,但其实减的是“水分”,方法不对,反弹不说还伤身。
阅读也是一样,今天为了攀比,给5岁孩子读了“晦涩难懂”的红楼梦,其实孩子连人名都叫不全,更别说曹雪芹想要表达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了。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合适的阅读书目以及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或许我们无法每天抽出大量的时间研究哪些书好,并全程陪伴学习。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每天抽出半个小时,和孩子一起从“听”入手,通过“听”“读”“测”几大模块,轻松完成阅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