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任何习惯的培养也不能一步登天,习惯的培养必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让一个孩子慢慢地喜欢上图书,喜欢上阅读同样是需要过程的。我想最起码要有这三个阶段:学习阅读阶段、阅读技能发展阶段、泛读和精读阶段。
一、学习阅读阶段(低年级)
(一)绘本阅读
绘本就是指图画书,指的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图画故事书,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有绘画来讲故事。绘本非常强调情绪和主题的连续性,在短短的几十页之内,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影像。绘本的作者和画者,相当于电影导演,他必须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讲得既好看,又清晰。一本优秀的图画书,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的意思。此外,绘本都比较唯美,版式精到独特,以封面、扉页、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整体。
(二)绘本阅读的魅力
1. 绘本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在孩子小的时候,作为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图画语言比文字符号更加直观,更加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2.绘本画面精美,富有内涵,能给孩子艺术审美的熏陶。
目前优秀的绘本多数是世界上知名插画家的作品,不仅绘画精美,而且内涵丰富。绘本阅读使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而这种能力的提升是不能简单凭借文字阅读来获得的。
3. 绘本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
绘本故事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孩子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使孩子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让创造力和想象力无限扩大。
(三)绘本阅读指导策略
1.教师声情并茂讲绘本。
2.学生兴趣盎然猜绘本。(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生多种方式玩绘本。
二、阅读技能发展阶段(中年级)
(一)桥梁书
1.什么是桥梁书?
桥梁书是一种针对低中年级孩子,带领他们从图像阅读,顺利跨入文字阅读的出版品;桥梁书的文字量不多、插图为辅、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论是有趣或奇幻的故事,皆能寓教于乐,透过精心编排的读物,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习惯,享受自己可以独立读完一本书的成就感,并因阅读过程中的乐趣而愿意持续阅读。
2.桥梁书不只是书籍文图比例发生变化,还意味着阅读方式的变化。
如果说图画书主要是亲子共读、师生同读的话,桥梁书则要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独立阅读后才能大量阅读,直到成为成熟的阅读者。这个时期的小读者,多多少少也认识了一些字,但阅读的流畅度也大受影响,阅读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一些问题,这时培养阅读耐力特别重要。而阅读耐力的培养没有别的捷径,只有积累相当的独立阅读量。
这时候,桥梁书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例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桥梁书“小妖怪童话”系列,首先,它的内容好玩,几个栖身都市的可爱小妖怪,做好吃的、当理发师,有的还一本正经地要读书,这多是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其次,画面可爱,说是妖怪,可形象一点都不恐怖,反而圆圆胖胖像小婴儿。另外,每本书约有4000字,字体也比较大,从整个版式看,每页图占了2/3的篇幅,文字有40—100字。对中低年级的孩子而言,阅读之后会有一种“我也能读一本书了”的自信。
(二)给教师的建议
1.老师“夸张”地读一遍
我主张老师有机会时为学生读整篇故事,并且要用丰富、夸张的语调来读。例如读到“脏兮兮的妖怪”时,拖长声调、加大音量、皱起眉头,让人觉得那脏兮兮的模样如在眼前;读到“胸有成竹地点点头”时,挺起胸膛反复多读几遍,引起大家对成语的注意和思考;读到“嘟囔”时,就临时加词,真的不停地嘟嘟囔囔,让学生在情境中推想这个陌生词语的意思;读到“头发乱蓬蓬的,简直像热带丛林”时,可以用问题启发学生,让他们聊聊热带雨林似的头发会是什么样的……这样的读、这样的听,会让学生慢慢理解到粗读和细读是完全不一样的,领会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词汇丰富的读者。
2.自己再大声地读一读
大声读的好处挺多,首先是帮助理解和记忆。中低年级的学生有时虽然认识文字,却不怎么理解字面的含义。而朗读是一种调动目、嘴、耳等各种感官的活跃的整体运动(加上表情和动作,简直就是全身运动),可以帮助孩子加速理解,使他们的记忆更持久。
其次是帮助学生巩固生字。孩子学习生字,往往是记得快、忘得也快。这个字,今天认识,过几天可能就不认识了;那个字,在这篇文章中认识,换一个语言环境可能就不认识了。所以,语文老师要想方设法提高生字的出现机会,提高学生对字的敏感度——即在任何时空看到这个字都要有一种回忆的冲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大声读书。
3. 大家七嘴八舌说一说
“说一说”的意思,其实就是让学生围绕正在阅读的书进行讨论。
这样,一本又一本地读下来之后,孩子既增长了信心,又积累了阅读经验、培养了阅读耐力。在积累了一定的文字阅读量后,孩子就能进入比较顺畅的阅读阶段。
三、泛读和精读阶段(高年级)
(一)抑—适度渲染,制造神秘的色彩
渲染是文学创造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在阅读推荐时适度的渲染则可以制造出更多的神秘感,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屋顶上的小孩》她们姐妹为什么爬到房顶上呢?学生们纷纷猜测......
这个环节老师通过故事讲述初步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突然戛然而止引发学生的猜测,这样的故事渲染,点燃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扬—师生共读,感受曲折的情节
儿童接受一本书或者喜爱一本书,往往是因为喜欢它的情节。因为曲折的情节是最能打动人的。
如沈石溪动物小说《最后一头战象》这部小说的推荐,我的策略就是,“同读一篇,引读一本”就是抓住最后一头战象嘎羧曾经和同伴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几十年后,它预感到死亡,就重披象鞍,离开村寨,回到了打洛江畔,最后在“百象冢”挖洞和同伴躺在了一起。这个情节跌宕起伏,悲壮感人、发人深省,学生读完都被这头战象感动了。当学生被感动的瞬间,老师说除了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真情,其实动物也是很有人性的,它们也有着细腻的情感世界。由此引导学生去读沈石溪的更多的动物小说。
(三)顿—画面定格,品味生动的语言
课外阅读的还要让学生从中习得语言。曹文轩的小说历来被称为是美文的范本,他的作品中对肖像描写、场景描写、景物描写都是值得细细琢磨品味的。《草房子》里大大小小的人物总共有二十多个,在推荐《草房子》时,我就出示了肖像描写和学生一起品味。
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地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
桑桑突然不安起来,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样子:没有穿鞋,两只光脚脏兮兮的;裤子被胯骨勉强的挂住,一只裤管耸拉在脚面,而另一只裤管却卷到了膝盖以上;褂子因与人打架,缺了纽扣,而两只小口袋,有一只也被人撕得只有一点点连着。
这是邱大最小的儿子,一个长得很精神的男孩,大额头,双眼微眍,眼珠微黄,但亮得出奇,两颗门牙略大,预示着长大了,是一个有大力气的男人。
大家都在打量纸月:纸月上身穿着袖口大大的紫红色褂子,下身穿着裤管微微短了一点的蓝布裤子,背着一只墨绿色的绣了一朵红莲花的书包,正怯生生地看着大家。
从众多的人物中选择了几个典型的人物,让学生读一读肖像描写,说一说印象深刻的地方,议一议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一来桑桑、秃鹤、纸月等几个人物的形象就深刻地烙印在学生的心上了,也让学生产生了进一步走进人物了解人物的想法。同时也从中习得了肖像描写的方法,真可谓一举两得。诸如此类的精彩片段描写还有很多,有场景描写,有景物描写,有心理描写,有语言描写,有细节描写。对于精彩的语言,就要定格,就要品读,并学会运用。
(四)戛然而止,设置阅读的悬念
指导学生读整本是书,尤其是小说、故事、童话,可围绕故事的内容,提出令人疑惑的问题,或叙述离奇的情节片断,或叙述内容至高潮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在悬念处打住,学生自然会猜测下面会发生什么?由此可引发继续阅读的欲望。
——以故事内容设置悬念
还是以《山羊不吃天堂草》为例
师:听听城里人说的话,看看城里人做的事,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呢?
生:明子他们因为贫穷,来到这个城市,得到却是别人的冷漠的态度,甚至是卑劣的歧视,这是“无情”的。
师:如果说人与人之间是冷漠无情的话,明子、黑罐十来岁就背井离乡在外漂泊闯荡,那么,这就是生活的无情。
师:小说中也不全都是那样无情,细细品读小说,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许许多多的真情:师徒情、“兄弟情”、亲情、友情……这些真情感人至深,这些真情就留给同学们去书中寻找吧。
读整本的书是对孩子心灵和语言的双重滋养,更能塑造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