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是多少本书?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6-19 10:05:37

摘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自杜甫的五言古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那么这其中的“万卷”到底是多少本书?亲近母语今天就为各位解答一下吧。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自杜甫的五言古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那么这其中的“万卷”到底是多少本书?亲近母语今天就为各位解答一下吧。

  唐天宝六载(747年),唐玄宗下诏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入京赴试,杜甫也应邀参加了这场国考。但是,那是唐朝历史上最奇葩的一场考试,在奸相李林甫的主导下,所有应试之人统统不予录取,并上贺朝廷演出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那一年,杜甫已经36岁了,应试落第,困守长安,心情落寞。

杜甫

  时任尚书省左丞的韦济,很赏识杜甫的诗,并曾表示过关怀,虽然杜甫也向韦左丞写诗毛遂自荐,希望得到他的提拔,但是,也未能得到实际帮助。一年后,杜甫想离京出游,但又心有不甘,以告别之机,又写诗向韦济诉说苦闷。杜甫的这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全诗二十二韵、四十四句,是文学史家公认的杜甫最早、最明确地自叙生平和理想的重要作品: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作者在诗中陈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负:“我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我的辞赋能与扬雄匹敌,我的篇可跟曹植相近。李邕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王翰愿意与我结为近邻。自以为是一个超异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要津……”

  然而,现实却如此残酷,有才难展,有志难伸。韦济虽然很赏识杜甫的诗才,却没能给以实际的帮助,因此杜甫又写了这首“二十二韵”,表示如果实在找不到出路,就决心要离开长安,退隐江海。杜甫自二十四岁在洛阳应进士试落选,到写诗的时候已有十三年了。特别是到长安寻求功名也已三年,结果却是处处碰壁,青年时期的豪情,早已化为一腔牢骚愤激,不得已在韦济面前发泄出来。诗人在诗中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况,于现实之黑暗亦有所抨击。

  杜甫说自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自己年轻时便读了很多书,文采很好,下笔如神。杜甫这样说自己不是自吹自擂,他从小努力学习,刻苦读书,七岁就写过歌颂凤凰的诗,九岁就能写很好的大字,十四五岁时就能写出像样的文章,二十岁时,杜甫的学问已经很渊博了。那么,杜甫诗中的“读书破万卷”,到底有多少本书呢?

  “读书破万卷”中的“卷”字指书籍的册本或篇章。如果仅仅以数量而言,这个数目的确不少,而实际上万卷书并没多少内容,因为卷本指串起来的竹简。古人一卷书的篇幅,只相当于现在的一章。一个人从七岁起每天读三卷书,到不了二十岁就能读万卷书。至于读书的种类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大概除了四书五经等基本的书目外,可看的书的种类得视家中藏书情况了。中国古代能读过百种书以上的读书人,就算是很博学了。

  这样说,有人可能会提出反对意见,老黄就再给诸位一个例证,那就是西汉大臣、辞赋家东方朔“公车署上书”的故事。

  汉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更是写了三千片竹简的内容上书汉武帝推荐自己。据史料记载,东方朔的这些竹简,要两个人才扛得起,而武帝则花了二个月的时间,才将他读完。

  在东方朔的自推荐书中,就有关于自己读书的陈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东方朔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养长大成人。他十三岁开始读书,经过三年的刻苦,读的书籍已经够用;在十五岁时学习击剑;十六岁学《诗》、《书》;阅读量达到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又开始学习兵法和作战常识,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总共四十四万字。

东方朔

  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汉书·东方朔传》)

  汉武帝正是被东方朔的博学所打动,让他待诏公车署,并最终步入仕途,官至薪俸一千石的太中大夫的。

  四十四万字的书籍是个什么概念?在此仅以四大名著举例,大家都可明白:《三国演义》约七十三万字、《西游记》约八十二万字、《水浒传》约九十六万字、《红楼梦》前八十回约六十一万字,全本约一百零二万字。另如,1978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为三百零三万字。

  再看看东方朔的四十四字,就会发现,古今读书人的阅读量,相差是非常悬殊的。当然,这之间是没有可比性,古人读书,读的都是经典,并不是大部头的演义小说。比如,一部《论语》,全文共有11705个字,大约相当于现今对开报纸一个版面的容量,但是,要想读懂,普通人不下个几年工夫,是难整明白的。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