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5-01-09 16:21:32
【班主任询问】:我班有一个学生,调皮捣蛋,违纪不断,我想尽了各种办法,可他就是不改,怎么办?
尊敬的老师:您好。曾经有很多老师询问过相似学生的管理问题。虽然不尽相同,但困惑大致相似。我也相信,几乎每一个教师都曾遇到过或会遇到这样顽劣的学生。
说实话,这个问题是挺好玩的。因为,说难太难,而说简单,却又太简单。在我们交流和剖析前,我想首先送您三句话:无论孩子身上有什么样的问题,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无论多么乖巧的孩子,成长中总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总不可能解决完学生成长中的所有问题。
有句古语说得好:不如意之事往往十之八九。我们教育学生,也是这个道理。我发现,我们教师有一个通病,就是总喜欢改变别人,总希望别人按照我们希望的样子去成长去发展。可是,却常常忽视一个真理——我们自己也没有成长为师长当初希望的样子。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庸》开篇就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说,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简单地说,就是告诫我们教育者培养孩子要以人为本,一定要遵循和尊重孩子的本性。而孩子最大的本性是什么?就是天真、活泼、好动,对什么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成人经常奇怪:为什么一个很寻常的现象,孩子却沉醉不已;为什么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孩子却百般不解;为什么强调多次的事情,孩子却屡屡出错。甚至,我们有时会因此而气愤,因此而训斥、体罚。但是,谁都知道——问题不会因为我们气愤而消失,错误却常常因为我们体罚而放大。原因何在?我们违背了孩子的天性,把他们当成了和我们一样的成人,用成人的思维和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岂不是拔苗助长的新闹剧?这样的结果,不仅损害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更凸显出教育者的强权和武断,使我们很多师长常说的“平等”、“尊重”都化为空话和泡影。心理学家弗格森说,每个孩子都有一扇只有他自己从里面才能打开的改变之门。我们教师的工作,就是要用爱心、耐心和智慧去唤醒、引导和激励他打开自己那扇改变之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非常棘手的难题问题只能靠一样东西解决,即饱含耐心的时间;而对于教育,那就是永远要对孩子怀着无限的期待!
为了帮您更清楚自己的应对策略,完善自己的处理方法。下面,我再和您谈几点注意的问题。
其一,从教师方面,我们要尽心耐心,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孩子教育孩子,即使他犯错不断。这不仅因为它是你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教师——班主任的责任,也是因为学生本身的特点要求。学生,是小孩子,孩子就是不成熟的人;既然不成熟就一定会犯错误,人都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的。对孩子来说,犯错是正常的;不犯错,才是不正常的。况且,吃一堑,长一智。我们的智慧和能力大都是在失败和错误中形成的。他虽然还是不断犯错,但不能证明他就是一点也没改。山难改,性难移。改错,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你千万不能把他放弃,还应该充满信心,耐心期待。
常言道:欲速则不达。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知道怎么做对,而是对我们的态度特别腻烦、逆反,因而故意找事“逗”我们。我这里再送给你一句话:“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这是我们祖师爷孔子的劝告。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有很多东西我们是很难改变的,我们尽力去做,实在不行就先顺其自然,再等待更合适的机会,不要急于求成、一味责备,结果反而自取其辱。
其二,你一定要明白:我们不是上帝,可以点石成金;我们不是暴君,别人都必须服从我们的意志。所以,不要期望孩子,你说啥他听啥,你让他怎样他就怎样。他是一个生命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个性,我们即使再想改变他,也必须以尊重和呵护他的身心健康为前提,否则,只能造成伤害。每个人都有自身净化能力,许多问题随着他心智的成熟、阅历的增多、知识的积累会自然消失。你现在看到的许多问题,如果采用了多种方法,效果还是不大,我建议你先放放手,或许你的过度关注,正是一种负面强化。你可以多“刺激”他那向善向美的“好神经”,从而使那些使人变“坏”的神经缺少因“刺激”而产生的营养而慢慢萎缩。同时,你还要特别注意:我们所谓的学生身上的很多缺点,其实是按照我们心中的标准评判的结果,而我们的“评判标准”是更多承载了我们教师的性格、喜好、价值观的东西,它未必就非常全面非常客观。其实,我们看到的学生身上的缺点,很多时候是他们的个性特点,并无好坏之分。
其三,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理念:不要认为常违纪的孩子就是坏孩子,那些很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样的评判标准,很明显缺少辩证性和发展性。实践证明,太听话的孩子,往往缺乏创新和创造的潜力;而那些不太安分的孩子恰恰相反,很多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我想,我们应该慢慢培养这么一种理念:我们面对学生,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真正令我们痛苦的问题,只有考验和挑战。我们有时遇到的顽劣孩子,或许是个聪明的小调皮故意经常考验你,挑战你呢。而我们更要清楚——正是在与这些学生的斗智斗勇中,我们的教育智慧才得以不断提升。所以,要永远充满阳光地正视问题,且不可急躁发火或灰心失望而种了小家伙的圈套,让我们在他的考验面前“栽了跟头”。
有一本书叫《乖孩子受伤最重》,是台湾一位优秀教师写的。大意是:乖孩子在大人管制之下,为了迎合师长的表扬,而放弃了自我发展轨迹,其实是受了很重的心伤,不利于他健康成长。这个理念,值得我们好好反思。我一直特别讨厌有的老师动辄就给一些学生扣上“问题学生”的帽子。有哪一个人的成长,不是伴随着问题和失误?学生,学生,就是在学习中不断修正不断成长的人。如果每个学生都像老大爷们那样“懂事”那样“听话”,我想,你会感到更为恐怖和悲哀。
其四,让调皮孩子安静下来的最好方法,不是仅仅约束和控制,而要系统思考、整体推进。第一,要让学生静下来,教师首先要静下来。遇到问题,先多考虑为什么?找到病的根源,才有把握对症下药;千万不要像有些人一样,总是风风火火地问“怎么做?”,试图寻求什么妙法、绝招。磨刀不误砍柴工,慎战才能胜战。我们要从教师自身、孩子、家长和问题等多个角度,好好分析和思考,尤其是我们教师教育管理他的方法有没有问题,是不是主观武断,是不是片面极端,是不是僵化落后?……确实,只要有合适的教法,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集体活动,并让他承担一定的角色或任务,用集体活动来吸引他,规范他,使之游离的心回到大家庭中;第三,要善于发现他的优点,并创造条件让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在你指导下坚持下去。这样,可以外塑行内养德,习惯成自然;第四,你要用心让学生爱上读书,迷上读书,用书香沉静浮躁的大脑和心灵。我们经常说,胸无点墨神难聚。孩子的大脑就像一片沃土,你不种庄家,必定杂草疯长。聪明的教师不要等着“问题”出现,而是要善于培植庄稼,庄稼旺了高了,草自然就少了矮了。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没有学生的问题,就不会有教师智慧的增长;正是学生问题的不断挑战,才促使我们不断提高自己。一桶水,让一个孩子来提,提不动。但是对一个成人却一轻而易举;一把盐放到杯中,太咸太涩,没法喝。但是撒到湖中,湖水照样甘甜。通过读书学习、实践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我们就会越来越能承担那些原来令我们精疲力尽的事务;通过修炼身心、涵养道德,不断扩展自己的胸怀、志向,我们就会越来越包容那些原来让我们焦躁烦恼的问题。
相信自己,多改变自己,或许你会惊异地发现:呵,原来孩子这么可爱,原来问题这么简单!亲爱的,门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
原文链接:http://learning.sohu.com/20150106/n4075869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