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6-03-17 16:37:22
我们常常对学生的变化感到莫名其妙,但有些原因就在我们自身。
朋友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一、二年级的时候,各方面表现优异。三年级换了班主任老师,孩子变了,成了老师眼里的“调皮”学生,老师不再喜欢他,他的学业成绩也直线下降。
这可急坏了我的朋友!恰逢国庆节我在学校值班,与这个孩子进行了一次长谈,我再一次感悟到:学生的积极变化,常常取决于老师;学生的消极行为,也可从老师这里找到根源。
三年级更换的老师相对年轻。“一开始,我很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因为年轻,充满活力,孩子喜欢老师,也便喜欢老师的课堂。小孩子对一个学科的喜爱常常因为对老师的感觉。但现在,这个孩子却很坚决地说,“我不喜欢她了。”继而又很坚决地说,“我现在也不喜欢上她的课了。”小学生不喜欢老师,肯定不会喜欢这个老师的课堂,学业成绩下降也就成为必然。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他不喜欢老师的理由,不是因为老师伤害过自己,而是因为老师伤害过他人。“老师不管给别人起外号的同学,同学当着老师的面叫别人的外号,老师也不问,太不应该了。”看上去很幼稚的一个10岁孩子,表情很严肃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老师尊重、对同学加强管理的意愿,不能不让我内心感到震惊。而他所能做的就是,“教训那些给别人起外号、叫别人外号的同学”,于是,“调皮”成了他的代名词。尽管他是仗义执言,但用打架的方式解决问题肯定是不被允许的。
我们常常对学生的变化感到莫名其妙,但有些原因就在我们自身。
2007年,学校的一个教师子女上初中了,因为是同事的孩子,班主任老师也就特别用心,天天盯着靠着。结果不到一个学期,这个学生出现了明显的叛逆:留了个时尚发型,不到上课时间不进教室,甚至后来班主任老师的课他也旷课,还与几个同学结为兄弟等。小学表现优良、从不违背老师要求的学生,在学期末公然跟班主任老师叫板:我就是不听你的!老师感到委屈:我对你用尽了心力,你怎么这样对待我?学生感到压抑:在你的手下,我已经不是我了。老师的好心肠没有赢得学生,原因何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所有方法必须得到学生的接纳和认同,才能产生由内而外的力量,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动力。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不从内心唤醒他的自主性,好心肠不一定得到好回报。当他感知到自己一点自主都没有的时候,反抗也就成了必然。
学校里曾经转来一个远近有名的调皮大王,因为父母离异,再加上祖父母过分溺爱,使他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混子”。不想学习,也不爱学习,基础太差也无法学习。身在教室,心早已到了网吧,“到网吧,只是为了打发时间”。调皮孩子的大情小事他几乎全知道,作业是向来完不成的,转入后竟然与老师相处得极好,而且对老师服服贴贴的。作业无论对错,能按时完成按时上交了;网瘾还是有,但不再上网吧了,周六到爷爷家上一次;课堂上不再趴着睡觉了,而是自觉听课主动回答问题。孩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妈妈打电话给我报喜,边说边哭:这个孩子有救了!这又是何原因?老师正确的教育方法,对着学生的症结了。转入的那一天,老师就没有把他作为“特殊学生”看待,而是热切地欢迎他的到来,使他倍感温暖;转入之后,老师当起了他的专门助教,只要自己没课,就坐在他的身边,帮他学习功课;空余时间,找他谈心,天天坚持。老师没有把自己定位在管理者的角色上,而是一个“帮助你成长的人”,学生感受到了平等,也愉快地接受老师的帮助。孩子转变了,而受益的不仅仅是家庭。
有果必有因。虽然一个结果往往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就学生的成长而言,教师常常是引动孩子变化的重要原因,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当学生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不妨多从自身寻找一下原因,有可能方法需要改变,也或许态度需要调整。有一句话说的好:我们改变不了他人,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当一些教育方法没有收到成效的时候,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就会发现,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更有成效。
从另一个角度说,改变自己的过程也是突破局限、完善人生的过程。人的生命和人的成长相伴而行,教师终身成长,学生代代受益,社会向前发展。学生的问题或是教师问题的投射,解决问题还是回避问题成为我们走向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不要抱怨学生,那种把问题指向外界的做法改变不了现状,唯有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内心的冲突,寻找自身的原因,我们就会开启无穷的智慧,激发更大的能力。勇于改变自己,就会把每一次冲突转化为自己成长的一次机会。
(本文转自“蒲公英教育智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