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6-03-07 09:58:56
最近接受了一个培训受益颇多。而因为主持培训的Mr. G提到他的很多想法都来自Dylan William的The Classroom Experiment,我就去YouTube找了这两集BBC的视频来看。
概括来说,这两集视频的核心就是get students engaged(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自我管理),Dylan实验的有以下这些方法:
1. No hands up (不举手)
2. The mini whiteboard (小白板)
3. Morning exercises (早锻炼)
4. The color cups (彩色杯子)
5. Student observation (学生观察员)
6. Feedback without grades (只有反馈,没有分数)
7. The secrete student (神秘学生)
NIS很早以前就引入了这个做法,核心思想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思考,而不是永远只有几个最好的学生举手发言。所有学生的名字都写在冰棒棍上(一次性筷子,卡纸等等都可以),老师随机抽取学生的名字回答问题。
这里需要提一下的Dylan没有指出的问题:waiting time(等待时间),以及提出问题和抽名字的顺序问题。这不是我的新发现,也是在NIS学到的。在Dylan的实验里,不少老师都是先抽学生的名字再提问,这可能会导致没有被抽到的学生迅速放松思考,反正也没有被抽到。所以最好是先提问再抽名字,同时特别注意在提问以后给学生1分钟左右的思考时间,然后再抽名字提问。当然这个思考时间的静默往往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反应快的学生常常在问题提出的瞬间就已经忍不住举手,而老师也得忍住不给举手的学生机会。
这个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在Dylan的实验中,尖子生开始觉得frustrated(崩溃),因为他们过去常常是引领课堂节奏的人,他们可以“炫耀”自己有多优秀,而这个时候他们常常不能被抽到回答问题。后面的实验中甚至有尖子生偷偷地把写有他们名字的冰棒棍拿了出来,因为他们习惯了做“最聪明的学生”,“always know the answer” (总是知道正确答案),当他们被抽到他们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时,他们会觉得尴尬和丢脸。再到后来,更多不爱发言的学生“被迫”思考,而尖子生反而开始变成纪律有问题的一小群学生,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有效的关注。
这个时候,Dylan引入了一个新的工具:the mini whiteboard(小白板)。
在讲小白板之前,谈一谈我自己用冰棒棍的体会。有一段时间我很担心总是抽到几个学生的名字(事实证明这样的事情还真是不少发生),所以会把被抽过的学生名字放在一边,虽然知道学生慢慢会发现这个规律,被抽过的学生很可能后面就不会专心了,但是我更担心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讨论。主持培训的Mr. G是一个数学老师,他说以他对概率的分析来看,完全不用担心,即使在某一节课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学生经常会被抽到,有学生完全没有被抽到,从整个学年的时间来看,每一个学生被抽到回答问题的几率是均等的,所以他一点都不担心。听过他的这个概率理论以后我才放心的又回到随机抽取的策略了。
不过我也打算抽时间跟学生谈一谈这个no hands up(不举手)背后的原因和Dylan的实验,bring the students on board(让他们参与进来),明白老师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让他们不要担心得不到展示自己的机会,是很重要的。
这也是在NIS就已经开始用了,现在TTS也在用,相信也早已在很多学校推广开了。结合冰棒棍,有的时候让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答案写在小白板上,举起来给老师看,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尖子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一点背后的原因,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我原本只是觉得学生都很喜欢在小白板上涂涂画画,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书写媒介的改变带来的乐趣,而没有想到学生可能会有怎样的感受。
对于人数少的小班,这样老师确实可以一眼扫过去看到所有人的答案,但是对于超过20个人的班,20个小白板一个一个检查也不现实,时间牵扯太多。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入一些运用小白板的游戏,这个我后面有时间再另开一贴分享。提到游戏我想提一句,我不喜欢那种做不到的学生就出局的游戏,出局的学生很容易就失去兴趣,没事干就会捣乱。需要玩家出局的游戏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修改,比如把出局改成计分,把个人改成小组合作等等,总之就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被落下。
在Dylan的实验中,很多学生会在小白板上涂涂画画,实验里刚刚使用小白板的老师很不满意,他们希望学生只在白板上写下问题的答案。我的学生也经常在白板上涂涂画画,想想我们上学的时候,谁没有把课本上的插图画得面目全非的经历呢?所以一般我不太限制我的学生,只要他们不出格,小白板上有我要他们写的东西就行,画一条鱼,画一辆汽车,无伤大雅。
这点靠单个老师不容易操作,需要学校领导层的统筹安排。Dylan的研究证明每天早上的锻炼(不是做早操,而是让心跳到达100以上的高强度训练)可以提高学生一整天的注意力,促进他们良好的课堂表现。Dylan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学生普遍表示第一节课更清醒,更容易集中思想,老师们也发现学生的课堂行为更好。回想以前NIS为了student well being(学生的身心健康)曾经实验在考试周的第一节课安排学生在考试前自由选择由老师指导的运动,原来是有理论和实践依据的。
我想对于单科老师来说,启发应该是记得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所以要安排不同的活动,特别是可以让他们走一走,动一动的。有研究表明成年人的有效注意力集中时间在20分钟左右(这也是现在很流行的番茄工作法定时在25分钟一个工作时间的理论基础),年龄越小 ,有效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越短,不让他们动一动一般就会开始调皮捣蛋了。对于老师们自己来说,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该运动要运动,不要整天坐着,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这个方法以前在NIS也接触过,最初的两年在NIS的小学部工作,小学的老师们没有用彩色杯子,而是用彩色卡纸剪了traffic lights(交通灯),现在回想,光是制作卡纸的工作量就太大,为什么就没有人想到直接去买有颜色的杯子呢?
和交通信号灯传达出的信息类似,红色表示我听不懂,或者急需老师帮助,黄色表示我需要帮助,但是我可以等一等,绿色表示我没有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用杯子来展示自己的需要。
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可是我在操作中出现了很多困难。第一个困难和Dylan视频里的老师遇到的一样,我看到这个方法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学生肯定手都会闲不住,去玩那些杯子,还怎么上课?Mr. G对我说,一开始他们一定会玩,就给他们一分钟玩,一分钟以后没有需要就不许碰那些杯子了。我挑了七年级的一个班做实验,第一次简直就是灾难。我允许他们一分钟玩杯子,但是一分钟以后他们还是没有办法停下来,只要我稍微不注意就会伸手去玩杯子。我在劝导无效的情况下没收了所有的杯子。发邮件给Mr. G诉说了我的苦恼,他说这很正常,因为这些彩色杯子对学生来说太新奇了,当他们习惯了看到这些杯子,就不会再玩了。第二次上课,我再把杯子发给学生的时候,只有那么一两个学生在玩杯子,再后来,他们真的就习惯了这些彩色杯子,不再没事就去碰它们了。
这个经历告诉我,第一,要用于尝试,还要勇于坚持,改变不会一蹴而就,学生的成长需要时间。第二,要积极沟通,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积极寻求帮助。
后来我也去观摩过Mr. G的课,我发现他也不是每节课都把杯子给学生,而是在每一个学生单独工作的时候才放,因为并不是所有时间都需要彩色杯子。Dylan的视频里有一段我觉得很精彩,涉及到下面我要写得第五点student observation。
老师在使用了彩色杯子以后邀请两个学生做观察员,看看课堂的问题出在哪里。视频里的老师在上数学课 ,不少学生选择了红色的杯子,这位老师选择了一个学生去辅导讲解,其他没有听懂的学生开始烦躁,然后有的开始捣蛋。学生观察员给出了很好的建议,老师可以把所有红色杯子的学生集中起来讲解,绿色杯子的学生继续独立做题。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但是以我个人的经验,这个策略只适合于学生成熟自觉,纪律有秩序的班级。我在八年级淘气班使用过类似的策略,但是教那个班就是在玩打地鼠,集中精力在一群学生身上了,另一半懂了的学生不可能给你乖乖坐着写练习。另一个补充的策略是可以让红色杯子的学生选择一个绿色杯子的学生配对,学生之间互相讲解,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忙起来,老师也方便观察全局,而不至于顾此失彼。
【喵言】
其实这个就是考察学生是否听懂,如果觉得买杯子太麻烦,可以让学生在胸前竖起大拇指,向上就是听懂,大拇指在中间就是还可以,在下面就是没听懂。这样老师就能知道这个知识点有多少人掌握。
这是我觉得比较有难度实施的一个方法。在Dylan的视频里,这两个学生观察员在“上岗”前是经过了系统训练的,有一个老师专门教他们怎么观察课堂,怎么提出非针对个人而是建设性的意见。我相信学生的意见一定是有用的,但是我反对让所有学生来给老师打分,评价老师等等,这也是为什么Dylan实验里的学生观察员是经过训练的。有的学校(或者培训机构)让学生给老师打分,这对老师有失公平,除了增加老师的压力以外很少能起到提高老师教学水平和效果的作用。我不否认确实有很多成熟的学生知道什么是好老师,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学生只希望不写作业,上课就是玩游戏,听段子。
在没有条件对学生进行培训的情况下,以我个人的经验,做小的调查是很有效的,但是这些小调查的问题必须由老师精心设计,也就是说作为老师你想知道什么。在没有太多时间的情况下,我会在白板上快速地写下几个问题,发给学生一些回收再利用的纸张,让他们快速地写下他们的答案。通常是给一个1到10的数轴,关于我讲课速度的快慢,难易程度,是否跟得上,另外再加上一个开放性的有什么建议或者希望老师做什么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进步。有时间的老师也可以做在线的调查survey monkey,调查结束以后还可以自动生成图标形式的结果,非常方便。
这个方法我在NIS也接触过,但是到现在我都觉得很挫败。Dylan的理论是学生过于关注分数,而不去看老师的反馈,老师费劲写了那么多意见,告诉他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大多数学生就是看一眼分数就扔到垃圾箱了。回想我们做学生的时候,做老师多简单,就是批个卷子打个分,哪儿有什么反馈意见,就算有也大多是非常负面的。Dylan希望能慢慢让学生从对分数的addiction(上瘾)中走出来,而关注自己怎么做能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我在NIS也试过只给反馈不给分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和Dylan实验里的学生一样,看不到分数只看到反馈的反应是焦虑和愤怒的,他们只想知道自己拿了什么分数。我其实非常理解他们的感受,如果是我,我也希望第一时间看到分数。我觉得Dylan的实验里这一部分并没有那么成功,在实验的最后也只有那么几个学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现在他们开始认真读反馈了。
Dylan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我觉得在这个分数至上的大环境里,想要对学生做出这种改变是非常困难的。无论是我工作过的IB学校还是现在工作的英国学校,都是有考试,有分数的。老师根据学生的成绩分班,大学录取也必须得看分数。在这样的分数终极指导下,要让学生不去关注分数真的太困难了。
当然,我非常赞同Dylan的出发点,就是怎样让学生真正去读老师的反馈,去理解老师的反馈,进而act on feedback(做出行动),这实际上是比分数本身更重要的。
在这个方面我目前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方法,不过那天听了一个关于marking and feedback(批改和反馈)的分享,觉得还是很有启发的。
这是我实验下来非常有效的一个方法,特别是对于年纪小的班级,活泼控制不住自己行为的班级。
Dylan在实验里说,这是利用了学生的peer pressure(同伴压力),让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全班的同学负责。
操作非常简单,就是告诉学生有一个神秘学生,老师知道,但是学生不知道。老师会只观察这一个学生,看TA的各方面表现好不好,如果表现好,全班可以得一分,他们也会知道这个学生是谁。如果TA表现不好,全班没有分,但是他们也不会知道这个学生是谁。这样做的目的是keep it positive(保持正面管教),当然老师会在私下里和这个学生谈话。
具体到什么表现,是一周一个神秘学生还是一节课一个神秘学生,怎么计算分数等等,由老师根据班级的情况决定。
我是把神秘学生和Classdojo的使用结合起来的。我的七八年级中文班是每节课一个神秘学生,TA需要带全上课的书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专心听讲,按时交作业等等。如果这个学生都做到了,全班就可以拿一分。
【喵言】
我的form(班主任带班)操作起来就有一点不一样。我们每天早上都会见半个小时,每周五还要加一节PSHCE的课。因为每天都会见他们,再加上他们已经九年级了,相对稍微成熟一些,我是每周选一个神秘学生,这样保证他们一周都会想着自己可能是那个神秘学生。如果每天一个,到了周五至少会有四个学生可能就放松了警惕,即使他们知道这个神秘学生是有可能重复的。我给他们做了这样一个表格:
The Secret Student 神秘学生
每一周神秘学生需要至少拿到五个勾才可以给全班一分。这周我的form在周四活动里出了点问题,有几个学生跑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找不到人。我跟其中一个谈话,告诉她其实你是神秘学生,她呆住了,我问她,你觉得我们周四可以有一个勾吗?她低头说不可以。这个时候就需要鼓励了,我说我们周五还有机会得两个勾,只要你周五表现好,全班一样是可以拿分的。周五的时候,她的表现和全班的表现都真的非常非常好。
其实,我耍了一个小计策。这个学生并不是我开始选中的那个神秘学生,因为学生不知道,所以我就告诉她,她是那个神秘学生。这个方法也适用于单科班级,如果全班那天普遍表现很好,挑一个学生告诉大家TA是神秘学生,给大家争得了一分。如果全班表现都不好,就挑一个最需要谈话的学生私下谈心,告诉TA你是神秘学生,因为你没有表现得很好,我们今天没有拿分。(做老师就是每天跟学生斗智斗勇!)
写在本篇最后的话。
这是我第七年在国际学校工作,第五年做中文老师,第一年做班主任。在课堂管理方面我一直不是很得心应手,但是在请同事来看我的课,我去看别人的课,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再实践总结之后,我觉得自己的课堂管理在慢慢变好,这是让我很有成就感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无论是谁的经验,谁提出来的理论和方法,都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根据自己和学生的需要作出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这也是Dylan在实验里强调的,adapt it(调整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和大家分享林文月先生在《午后书房》里的一段话,相信所有做老师的都会有共鸣:
教书真是一个奇妙的行业。如果自觉准备充分,教得有条理,甚至偶尔还有些许神来之笔,因而见到学生之间有振奋的眼神,下课之后,实在轻松愉快,觉得世界如此美丽,人生充满信心!可是,有时候同样用心准备,却遇着学生没精打采,丝毫不起共鸣沟通,便会越讲越没有兴趣。为此,常会一整天都心灰意冷,消沉乏力。
最后祝大家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享受成功教学的喜悦。
(本文转自“蒲公英教育智库”网站。作者:Yinnan_Helen,国际学校中文老师,现居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