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凡学教育:错过这件事,孩子永远都要比别人晚一步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6-03-01 11:08:37

摘要:今天的文章标题可能绝对了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发展智力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阅读,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与其阅读量呈正比,这一点已被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多年在教学一线研究和观察后得出的重要结论:“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
0-6岁是阅读的黄金期;7-12岁是白银期;12岁以上是青铜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这是他多年在教学一线研究和观察后得出的重要结论。

      有心理学、教育学的专家指出:“不论是听课还是读书学习,一个人的理解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过去大脑中所存储的经验和知识。”

      “有丰富阅读经验的人,具备丰富的词汇量,能够快速提取、理解听到的或看到的语言的意义。而阅读贫乏的人,脑中所储存的经验和知识相对贫乏,他所听到的或读书看到的语言、词汇,较少地与已知的语言、词汇发生联系,听课、读书的理解力就相对较差。”

      阅读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至关重要,大量阅读会使孩子在人生观、世界观、知识面、感知力、求知欲、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形成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方面,都现出明显的优势。所以,在一生中的黄金阅读期做好阅读储备,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

      一般来说,理解性记忆比机械性记忆效果好。虽然小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量的增多,孩子们的记忆能力会越来越依赖于理解力。

      学生的理解记忆占所有记忆的比例,在小学一年级是8%,初二是45%,高二是83%。

      爱阅读的孩子学习特点:悟性高,注意力集中时间持久,阅读和听课的理解力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广并且深入,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也强,各科成绩优良。并且他们具备较好的记忆技巧。

      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许多东西,之所以有些学生没有学会,主要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理解力较差;或当时听懂了,但过后又忘掉了。

      有专家指出:“知识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学生当时或过后没有对学习内容进行精细加工---这是形成长期记忆的主要策略。相对于阅读水平较低的学生,有丰富阅读经验的学生能更好地综合句子内和句子间表达的论点,更容易对知识进行精细加工,加工速度也更快。”

对“0-6岁“黄金阅读期”孩子辅导的实用技巧

1、重复朗读,偶尔预测情节发展

      在第一次读一本书时,与孩子讨论一下封面上的图。“你认为这张图在说些什么?”朗读时,偶尔在关键的词或句子上停下来,让孩子自己说出关键的内容。有时问孩子:“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以增强孩子的参与感。——从当下的角度看是增强了参与感,提高了阅读兴趣,但更深远的,是思考能力和注意力的锻炼,有助于深度阅读习惯的培养。但应注意应适度,就像精读和泛读一样,篇篇精读就倒胃口了,过犹不及啊。

2、多与孩子做启发性的交流

      在读完一个故事后,匀出时间与孩子讨论。让孩子去探索,帮助他通过口头表达、写作或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感受,但关键是用孩子自己愿意的方式。不要把讨论变成随堂测验,也切不可盘问孩子对故事的解释。——哪些值得思考,讨论话题设计,可以随意,当然也可以精心做准备。可简易,也可费许多心思功夫…… 

3、在朗读时,大量运用表情

      如果可能,改变自己的声调,来扮演对话的人物。根据故事情节调整语速。在悬疑时,慢下来,降低声音。适当的时候压低声音,可以让孩子全神贯注。

      慢慢念可以让孩子将听到的内容,在脑海中勾勒出图像。放慢速度可以让孩子仔细观看书中的图画,有助于孩子去注意书中的各种细节,或在脑海中勾勒出图像,不仅加深了印象,还激发想象力。

4、介绍书名、作者与图画作者

      在朗读前或朗读后,向孩子介绍作者的情况。让他们知道书是人写出来,不是机器制造的。你还可以鼓励个别孩子写信给作者,分享阅读心得。把作家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像让他的故事活灵活现一样。——不经意间,慢慢的就会对某些喜爱的作家的风格熟悉,看到他的作品,还没看到作者是谁就猜到了,这是一种心领神会的乐趣。了解优秀童书背后的故事,作家的性格、创作历程……无关学习和考试,仅仅是,一种人文需求吧?但当你越津津有味儿的品读书籍,你就会越多的产生这样的想法。

      这是一种由书而人(作家),而历史社会人文(作家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地理环境背景、家族背景……),而思想性格(创作历程、风格)。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无须极刻意的搜罗,读得多了,自然会对作家有印象,印象越来越深时,你和孩子会去关注和琢磨,慢慢了解和思考。

5、拿着铅笔来阅读

      当你与孩子读到值得背下来的/发人深省的美文佳句时,在旁边做个小记号,画个小星星。孩子应该与书有所互动,方式之一就是在书上的精彩之处留下漂亮的笔迹。这也是一种参与感,和选择能力的练习,也为回顾打下基础。 

6、可以读完一本书,然后带孩子观看由书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

      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体会到文字比影像表达得更丰富。——也是一项对比和不同的情感体验,孩子会很乐意谈论书和电影的差别。

7、偶尔读一些内容较艰深的书,挑战孩子的头脑

      头脑体操啊。听的理解能力一般比孩子自身的阅读能力强。

8、尽早地给孩子朗读他喜欢的书

      家长越早开始给孩子朗读他喜欢的书,做起来越容易,效果越好。常常听到有妈妈念叨“我家孩子咋就不爱看书呢?现在这么大咋办呢?”但请还是不要放弃,从孩子的兴趣喜好出发,挑有趣的好书培养和引发兴趣,慢慢来吧。

对”7-12岁“白银阅读期”孩子辅导的实用技巧

      一个人从浅阅读到深度阅读,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一般来说,这种能力的基础阶段是在3-4岁的反复阅读中逐渐形成的,如果反复阅读的阶段,家长能稍微引导和鼓励孩子去注意书中的各种细节,养成孩子专心研究一本书和经常重温一本书的习惯,这个习惯就可以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十分自然地踏进深度阅读的大门。

      而如果应该打基础的时候就没有做好亲子阅读的引导工作,到孩子上小学了才发现这个浅阅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那么,在孩子已经形成不良阅读习惯的情况下,阅读引导的难度就会很大了。

      在“白银阅读期”(7-12岁),想要改变一个孩子的浅阅读状态,必须要改变的其实是他阅读的素材,如果一直只给他看故事类的课外读物,同时还想要他改变只看故事情节,不关心人物的这种阅读习惯,其实是基本上不可能。

      除了故事,还能给孩子读什么?其实可以读的东西是很多的。 

      首先是语言类读物,比如诗歌和散文。

      这类读物在阅读之初,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以“朗诵”的形式进行大声朗读,或是边放音乐边一起读,让孩子通过朗读的过程,从音律中领略语言之美,重新培养对母语的语感感知能力,而这种语感能力其实也是深度阅读的基础之一。

      其次,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科普类或是手工类的书籍,再结合生活,进行一些延伸活动。

      比如,孩子喜欢昆虫,就给他买一本昆虫记,再带孩子去可以观察昆虫的地方,结合书本中的文字描写,进行观察,再自己做一些记录,等等。这种结合生活和爱好的阅读,会让孩子发现,除了阅读情节之外,即使是没有情节,书中的每个细节其实都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和享受,这样,他自然会更多地专注于阅读细节了。

      最后,白银期的孩子即使能通过引导进入深度阅读,在一到两年的短期内,也不可能达到在黄金期就已经掌握反复阅读基础的孩子的阅读水平,这一点,是大孩子的父母必须做好的思想准备,白银期的阅读引导是一场攻坚战,只有坚持下去才会看到效果,并且必须因势利导,如果不能顺着孩子自身的兴趣来做引导,那么这场攻坚战也是很难打得赢的。

 (本文转自“凡学教育”微信公众号)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