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6-01-04 15:27:53
我生性热情外放,却一向喜爱沉静内敛的物事,对人与文字,皆如此。
所以,当我读到这本《我的自然笔记》时,内心的欢喜与激动,如密雨匝匝落向湖面,良久难得平息。
还是在春日的五月,参加朱爱朝名师工作室的一次观摩活动,听某位老师说爱朝老师有新著将出版。《我的自然笔记》,朴素中带点文艺腔的书名,夹着梭罗、法布尔这些自然主义者的身影,一起出现在我脑际,心便蠢蠢欲动。
“爱朝老师,新书出来,一定要让我好好学习啊!”
“好呢,下个月应该出来了,到时候我寄给你。”爱朝老师笑容清澈明亮,像她身上的旗袍,素雅,合宜。
美好的东西总是姗姗来迟。比如瓜果透熟后的清甜,比如历尽沧桑后的通透,又比如,这本在潇潇冬雨中穿越大半个城市来到我手中的自然笔记。
从幼时起,不知记过多少笔记,无外乎两类,一为课堂笔记,一为读书笔记,大抵照抄照写,偶有金圣叹读《水浒》的快意,亦拿腔拿调地如法炮制几句,但到底难以自成天地。爱朝老师的笔记以大自然为摹本,经由眼的删选、心的观照、情的渗透,从笔下汩汩流出的,已是让人惊叹、让人拍案的色彩、线条、声音和文字。这些色彩、线条、声音、文字构筑出一个丰富的、独特的世界。一部分是爱朝老师自己的自然笔记,一部分是爱朝老师教授节气的课堂,和孩子们的自然笔记。两个部分都自然清新,别具意蕴,宛如天际星辰与水中明月,互相映衬,彼此观照。
行为至此,照理,我应当进入对这两个世界的条分缕析。事实上,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三个轮廓清晰、逻辑严密的层次渐次从那些文字间浮出:与自然物事的接通;与文化、文学的交融;“全人教育”的浸润。但触动心灵的永远不是对内容的概括提炼,而是对美的感召。我任由自己的笔不羁地书写。我想象着那些个清晨与日暮,爱朝老师坐在农舍一角,手中的笔自由地提起、落下。那驱动爱朝老师的、美的力量,此刻,正驱使着我的笔、我的心。
“秋天的菜园干净、清澈,一览无余。不像夏天的菜园,瓜棚藤架,枝枝蔓蔓。藠头开花了,米色的花苞,紫色的花苞,美得像星星。”
“阳光照到的菜叶,明亮;阴凉的菜叶,柔和。藠头的花,米色花苞与紫色花苞相同,米色最后都将变成紫色。花苞也有开放了的,像倒挂下来的铃铛。睡在泥土里的藠头,看不到自己美丽的花、修长的叶。”
此前,间或读过爱朝老师的一些文章,多是教育教学论文,文字趋于严谨朴实。而这些文字,仿佛挣脱桎梏的精灵,变得像水一样柔软、像空气一样洁净、像天空一样清明。细究爱朝的文字,着实有着多重向度的审美。
第一层,是洁净度。
“下午1:49,很安静。没有虫声,也没有人声。远处,轻轻的鸟鸣声传来。静寂中,突然有公鸡的一声高鸣,很快又复归静寂。阳光照在池塘上,水很清亮。而早上,水面是结了薄冰的。放在室外的小半桶水,已冻成冰块,只是现在,冰都已经融化了。菊花萎谢在枝上,脏污的深棕色抱住中间的黄色花瓣,无力地垂下。杉树满树漂亮的棕黄,地上也是一地棕黄。脚踩过去,它掉落的籽粒便会发出声响。”
这样洁净的文字,纯粹的白描,极具质感,读下来让人有空谷踏行的欢娱:天地静悄悄的,没有杂音,没有多余饰物的干扰,色彩、形状、声响都安静、有序地排列在那里,只等你的心与它怦然相遇……这类文字在自然笔记中最常见,也最让人沉醉。
第二层,是画面感。
“下午4:05,燥热的天猛一下拉上帘子,风刮起来。叶儿又挺起了胸膛。最难画的永远是下一片叶。苦瓜的叶好美,苦瓜的叶好难画。丙龙开始烧那一堆玉兰树的枯叶。枯叶燃烧的香里,我画完一片、两片、三片叶。”
这些文字里有速度,起先是快的,猛烈的。经由“苦瓜的叶”渐而慢下来,慢成“一片、两片、三片叶”。这些文字里亦藏有画面,像贾樟柯的电影镜头,先是一个广角,突然聚焦到一点,然后用一个长焦缓缓、深深地进入。在镜头最边缘,爱朝老师的画笔正缓慢、艰难地铺展着。
第三层,是音韵美。
第一部分,许多篇章都有音韵与诗词结合的解读。如谷雨时节的那篇《春将尽》:
暮春,细雨如烟的日子,爱朝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探寻谷雨时节天地虫鸟的奥秘。窗外,春将尽而未尽,望着她欲走还留的身影,几十颗被春雨浸湿的心,一同扎进杜牧《江南春》里,去这二十八个汉字中寻找音韵与诗意的完美结合:
“千里江南,莺啼而绿映,水村山郭酒旗招展。尘世的艳丽无比在‘东(ong/eng)’韵的宽洪中铺展。南朝寺院,多在山水胜处,第三句,由红尘万丈转到深邃梵宇。‘四百八十寺’均为仄声,五个仄声连用,突出寺庙之多。第四句,五个舒缓的平声字,两个柔和的上声字,让人的心在空蒙烟雨中得到安顿。声与情谐,音与境会,诗律最微妙细腻之处,在吟诵的声音里显现出来。”
这真是一个舒缓悠长的过程,你跟着爱朝老师的牵引,轻声读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唇齿的翕张之间,你仔细地辨别声调的平仄,体味那些音韵在齿间唇上蹦出、跳荡,然后消失,慢慢地,你与诗歌融为了一体,与诗人的情感志趣融为了一体……这种私人化吟诵感受真是妙不可言。
文字美若此已是稀罕,爱朝老师的画亦极其精妙。封面即是她自绘的栀子叶。事实上,绘画是爱朝老师自然笔记的一部分。这些对自然物事的描摹,精工、细致,每一片叶的脉络、每一根藤的攀援,甚至每一个虫洞的曲线,都是从自然世界拓印下来的。这些源于科学主义、类于生物教材的绘画,却有着艺术的滋养,从构图,到用笔,到着色,无不透显画者匠心。
最让我艳羡的,是爱朝老师讲授节气的课堂。这是鲜人涉猎的课程内容,彰显出其“全人教育”的理想:不仅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自然奥秘和科学知识,长期被古典文化浸润的她,还巧妙地融入汉字的演变、神话故事的发展、古诗词的吟诵、国外经典的介绍等内容,让科技和人文两束光一齐照进孩子的心灵,期望以这种“完整的滋养”让孩子们“与世界建立健康的关系”。
这样的课堂真让人流连忘返,但爱朝老师却谦逊地说:
“我清楚地明白,给我一生,我也没有办法长成一名艺术家。但我更清楚地明白,我可以用艺术的方式,与这个世界连接,并用艺术的方式,带孩子看这个世界。”
上个礼拜,我终于到了神往已久的西沙群岛。那里的天蓝得仿佛过滤了一般,海水像一块巨大柔软的玻璃,玻璃之下,可以清晰地看到鱼虾闲游的自由身姿。面对这“世上最洁净的海洋”,我忽然想起爱朝老师和她的自然笔记。不知这个敏感细腻的女子,这个秉承“全人教育”理想的师者,这个文字像月光一样洁净的写手,面对这样一片海域,又将有怎样的文字、绘画与吟诵?
我放下矿泉水、背包和零食,坐在沙滩上,试着用爱朝老师观察树叶、描摹紫苏的目光,去看这海、这天、这沙滩、这落日。慢慢地,我的目光开始柔化,我隐约感觉它开始变得宁静,和柔美。
而我眼前的世界,一片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