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两个斯坦福,一个沃顿——来自上海的华人妈妈培养了三个牛娃,她是如何做到的?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12-25 08:49:03

      孩子妈是地道的上海人,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英文系,1988年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获得比较文学硕士,其后在加州范杜拉法学院完成法学博士,现为加州执照律师。

      孩子爹也是高材生,复旦大学生物系学士,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药学博士,目前从事生物学研发工作。

      不过,这个家庭最为人称道的,是培养了三个牛娃。

      老大是女儿,今年28岁,本科毕业于伯克利大学经济系,在工作4年后重返校园,现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老二也是女儿,23岁,去年刚从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获学士学位,目前在苹果公司硅谷总部担任工程师;

      老三是儿子,21岁,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最厉害的是,他在申请大学的时候,曾获得除MIT(麻省理工学院)以外,所有常春藤高校的offer!

      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家庭,牛娃家庭是如何练就的?牛娃妈妈最有发言权!

      对于当下热议的“虎妈”、“猫爸”,“牛妈”告诉记者,自己也曾经当过“虎妈”,但是效果差强人意,还差点引发母女反目。结合亲身经历,她推崇粗放型的教育方式,当然,粗中有细,“度”要把握好。

      关于“度”的把握,“牛妈”坦言,“这是教育中最难的事情,自己曾经有过血的教训”。看来“牛妈”也是一路历练出来的,这其中有哪些曲折呢?

1 故事主角:“牛妈”vs. 大女儿
精彩看点:曾经是“问题少女”的大女儿,是如何回归正途的?

      “牛妈”说,自己在教育第一个孩子的时候,由于缺乏经验,本能地用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女儿严格要求,导致女儿严重叛逆,母女之间差一点反目。

      “因为我是学英美文学出身的,所以特别反感女儿看那些流行书,觉得不正统,就要求她读《简爱》、《呼啸山庄》、《小妇人》等经典名著。”“牛妈”说,自己对女儿看书做出了严格的限制,结果却适得其反,女儿索性什么书都不看了。

      强压的教育方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大女儿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消失殆尽。“到后来,基本上我让她干什么,她就要和我拧着干。”“牛妈”回忆。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女儿变得越来越叛逆,喜欢打扮,流连于各种party,却不思学业,几乎沦为“问题女孩”。与此同时,叛逆女儿与正统母亲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张。

      “女儿高考前,我整夜失眠,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女儿进社区大学,这在美国的华人圈中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谈到那段经历,“牛妈”至今心有余悸。

      痛定思痛之后,“牛妈”决定放手,因为再这样下去,母女俩的关系随时都会崩盘。她为女儿请来了升学顾问,此后便不再过问她的学业。

      退一步海阔天空,老话一点不假!没有了妈妈的唠叨和管束,大女儿居然对学业开始上心了。

      “升学顾问告诉女儿,凭她的成绩,最多只能上UC Santa Barbara这样的大学,这在当时不是华人心中的理想学校,女儿非常震惊。”“牛妈”看得出,这一次女儿真的有些着急了,破天荒地主动找妈妈谈,提出要去外面补课,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从那以后,“牛妈”和女儿的角色像是换了一下以前是她天天盯着女儿,现在则是女儿跑来向她求教。经过一段时间的“抱佛脚”,女儿的成绩突飞猛进,后来被加州伯克利大学录取。而且,大女儿从此走上了正途,逐渐变得独立而有想法,在大学毕业四年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宾大沃顿商学院回炉深造。

“牛妈”体会:亲子关系就像是弹簧

      大女儿的成长道路一波三折,这让“牛妈”认识到,亲子之间就像是弹簧,是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父母压得越紧,孩子反叛得越厉害,弄得不好弦就断了。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向上的心,如果家长退后一步,把主动权交还给孩子,那么孩子身上的斗志反而能够被激发出来。

      因此,家长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只是领路人,不能越俎代庖,至于最终的选择,那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情。

2 故事主角:“牛妈”vs. 小儿子
精彩看点:成绩和活动并不突出的儿子,为什么几乎包揽了藤校的offer?

      鉴于在大女儿身上犯下的“错误”,“牛妈”在教育后面两个孩子的时候,有意识地放手,只要是孩子们喜欢做的事情,她都会积极支持。

      高二的时候,儿子被同学撺掇着合伙开公司。起初,加入的同学不少,一段时间以后,很多孩子退出了,主要原因是觉得浪费时间,对升学帮助不大。

      “当时,我也劝儿子,马上要考大学了,考虑退出吧,但是儿子不同意。”对于儿子的坚持,“牛妈”选择了尊重。

      儿子在这个项目中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回家也不肯和父母多做交流,对此,“牛妈”虽然有些忐忑,但是觉得儿子一向对自己把控得不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去了。

      后来,“心大”的“牛妈”只知道儿子和合伙人(小伙伴)一起去纽约洛克菲勒参加了一场商业竞赛,得了个二等奖,其他情况则一概不知了。

      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告诉“牛妈”,她的儿子在“脸书”上晒和克林顿的合影,“牛妈”这才知道,原来纽约的比赛由花旗银行总裁主持,旨在遴选年轻的创业者,规格相当高,连克林顿都受邀担任嘉宾。

      “牛妈”告诉记者,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学习和活动并非拔尖的儿子,能够受到那么多藤校的青睐,其实,秘密可能就在于儿子和前总统的一段“机缘”。

 “牛妈”体会:难得糊涂,该放手时就放

      “儿子是家里最小的孩子,那个时候我的年纪也上去了,没有精力管他了,很多事情就让他自己做决定,没想到歪打正着。”“牛妈”说,按照以前的脾气,看到华人家的孩子纷纷退出创业公司,自己肯定会勒令儿子退出,最起码,也会严格控制儿子的作息,不让他在上面牵扯过多的精力,那么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儿子了。

      因此,在这个讲究“拼”的年代,当妈的或许还需要些大智若愚、难得糊涂的从容。

3 故事主角:“牛妈”vs. 二女儿
精彩看点:最让人省心的二女儿,却在进入斯坦福之后陷入迷茫,“牛妈”如何带领女儿走出困顿?

      三个孩子中,天分最高的要数二女儿。和姐姐不同,老二从小是个乖乖女,聪明好学,要求上进。她继承了“牛妈”的衣钵,文科方面表现突出,擅长舞文弄墨,精通歌剧和提琴。私下里,“牛妈”也对这个女儿青睐有加,希望她成为自己私人律所的接班人。

      申请大学的时候,斯坦福和普林斯顿同时给了二女儿offer,她选择了斯坦福大学国际关系专业。

      没想到,最让“牛妈”省心的二女儿,却在进入大学之后,成了最“折腾”的孩子。

      “老二进了斯坦福以后,学得非常累,不是水平或者成绩不够,而是她发现,国际关系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在“牛妈”眼里,二女儿从小是学校的明星,心高气傲,不落俗套,但是斯坦福的高手太多了,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觉得连生存的位置都没有了,一度非常沮丧。

      “牛妈”说,那段时间,每逢周末她都不敢离开家里,因为二女儿随时会打电话回来哭诉,她要为女儿做思想工作,往往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别人会觉得我很光鲜,孩子进了名校前途无量,而我是有苦说不出,女儿电话一来,我一天的情绪也被破坏了,全家人都很迷茫。”“牛妈”告诉记者。

      在和女儿谈心的日子里,“牛妈”成了半个心理医生,她试着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

      “我理解女儿的困境,她生性好强,但是在斯坦福,她不再是耀眼的明星,这样的心理落差,她不能接受。”对此,“牛妈”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告诉她如果想换个心情,在家休整一年,或者去意大利学歌剧,自己都会支持的,只要女儿开心就好。

      在“牛妈”的开解下,女儿的心情逐渐恢复平静。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三的时候,好胜的二女儿还是决定换专业,改学机械工程。

      “她是大学第三年转机械工程的,很多必修课都没读过,艰难性可想而知,我当时真的很怕她不能毕业。”对于女儿的决定,“牛妈”一度无法接受,她曾苦劝女儿三思,无奈孩子个性执拗,坚持己见。

      见劝阻无效,“牛妈”再次选择了理解,“女儿受斯坦福科技潮的影响很大,最终决定放弃擅长的文科,改学理科,她有这个志气,我还是很欣赏的。”

      不出所料,女儿没能按期毕业,但是“牛妈”还是应女儿之邀,参加了女儿一届同学的毕业典礼。当天,女儿从校长手中接过的只是毕业证书的壳子,“牛妈”明知其中玄机,却故意不点破,意在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最终,二女儿晚了一个学期,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了,她进入苹果公司,当了一名工程师。虽然大学阶段磕磕绊绊,最终的结果和刚进大学时的预期相去甚远,但是好在女儿终于重新确立了人生的目标和志趣,在这当中,“牛妈”的鼓励和支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牛妈”体会:带着理解,和孩子对话

      在“牛妈”看来,孩子的成长道路往往会偏离父母当初设定的轨迹,对此,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在理解孩子内心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引导;相反,如果不理解还整天要沟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只会让他们产生反感。

4 故事主角:“牛妈”自己
精彩看点:人在美国,一手要带娃,一手要打拼事业,“牛妈”为什么那么拼?

      在加州的华人圈里,“牛妈”是公认的女强人,家庭事业两不误的典范。对此,“牛妈”又有几多心酸?

      “之前我不出去工作,当全职太太,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是允许的,但是我坚持去读法律,一来是要让孩子们看得起我,二来我是复旦英文系毕业的,觉得不能浪费自己的学识。”回想起那段日子,“牛妈”用“不可思议”来形容,“我去读博士的时候,二女儿才六个月大,读书的第二年,小儿子出生了,艰辛程度不可想象。”

      当时像“牛妈”这么拼的人,真的是屈指可数:每周要花费三个晚上读书;最初40个人考入,后来淘汰至20人,最后考取律师执照的只有10个人,而“牛妈”自己也是连考三次,靠着顽强的毅力,才终于拿到了执照。

      “执照考出来以后,我在高速公路上大哭一场,觉得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提起峥嵘岁月,“牛妈”感慨万分,“我希望成为孩子们的偶像,而不是对他们要求很高,自己却做不到。”

      事实证明,“牛妈”的努力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一次,大女儿跑回家来,一脸震撼,她说朋友的父母很钦佩自己的妈妈,告诉她很多妈妈的事迹,她听了以后都不知道妈妈当时是怎么过来的。

      “第三者反馈的效果果然厉害,从此以后,女儿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比以前更听话了。”说到这里,“牛妈”得意地笑了。

“牛妈”体会:在孩子面前,家长要维护好自己的形象

      牛妈认为,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也有自己的想法,家长的权威性很容易受到挑战。因此,家长唯有以身作则,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

      以上就是“牛妈”和她三个孩子的故事,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的母亲,一段真实的经历。

      “牛妈”的育儿过程有得也有失,生动的案例和正反两面的教训告诉我们,理解和宽容是家庭教育的主题,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适当地放手,对孩子予以信任,孩子自己会生发出向上的力量,朝着好的方向,健康成长!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