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11-19 09:38:08
一本好图画书,不仅能引领学生走进故事情境,让学生在鲜活的情境之中感受、表达,而且特殊的表现形式为学生的想象拓展空间,提供丰富、多元的语言训练材料。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图画书的优势,抓住有效资源进行利用呢?
有节奏地重复是童话和儿歌经常运用的手法, 也是图画书经常运用的手法。把这类图画书的图按照小组排列,你会发现它们的重复颇有节奏。孩子们在翻页之间,会非常享受这种富于乐感的画面节奏。与之匹配的文字结构也往往是重复的,且文字简洁,易于模仿。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图画书的这一特点,引导孩子想象预测故事情节,利用其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小猪变形记》讲述了一只百无聊赖的小猪想体验别的动物生活。它看到长颈鹿在吃树梢上的叶子,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咚咚地跑回去做了一对高跷,然后踩着高跷去散步。路上,它遇到了斑马。“嗨,下面的那位!”小猪跟斑马打招呼,“我是一只了不起的长颈鹿,我可以看到好几里远的地方。”“你不是长颈鹿!”斑马大笑着说,“你是一只踩着高跷摇摇晃晃的小猪,你最好小心点儿。”小猪气呼呼地走开了,没想到“砰”地一声摔倒了!就这样,这只小猪先后模仿了长颈鹿、斑马、大象、袋鼠、鹦鹉,每次行动都是小猪有了绝妙的模仿主意,接着装扮自己,最后在另一个动物的笑话中失败。整本书就这样1.2.3、1.2.3、1.2.3地重复了五次,小猪终于明白做自己才是最快乐的。
教学中,小猪的前两次模仿行动可由教师讲述给学生听,带领孩子走进故事的情境,感知故事叙述的方式和结构特点。第三次模仿行动引导学生猜测练说:小猪会怎么变大象呢?小猪见了袋鼠会怎样炫耀自己?袋鼠又会怎样说?这一步意在抓住人物动作和对话两个细节进行重点训练。第四次和第五次模仿行动完全交给学生:小猪还想变成谁呢?任其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然后借助图画书中的表达句式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小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怎样变形呢?)
路上,他遇到了 。“嗨!”小猪跟 打招呼,“我是 ,我能 。”
“你不是 !” 大笑着说,
“你是 的小猪。”
小猪气呼呼地走开了,没想到 。
结构重复处的句式训练规范了语言表达,降低了故事讲述的难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阅读中的这种猜测故事与验证故事,也会极大地满足学生的阅读愉悦感。
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图画与文字相互补充。在图画书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很多地方都是用图画说话,它的内涵甚至比文字讲述的更丰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相机抓住这些画面,让学生主动建构画面意义,对画面进行“补白”,参与到故事的讲述中来,达成语言训练的目标。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图画与文字的关系处理得最有意思的一本书。如果单看文字,这本书叙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穿过院子,绕过池塘……回到鸡舍,正好赶上吃晚饭。不过是一只母鸡去散步,在农场里兜了一圈,但画面里出现了一只狐狸,于是,母鸡散步的故事就变成了一个狐狸追母鸡的故事。
阅读这本书,首先让学生明白故事是图文结合讲述的,讲述的重点在于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那只狐狸”。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阅读技巧仔细观察狐狸的神态和动作,想象当时情景,借助书中的文字编一个新故事: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穿过院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上面的画面,文字加上图中狐狸活动的补充内容,学生就讲述了一段狐狸追母鸡的有趣故事: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穿过院子。一只狐狸看见了,偷偷地跟在后面,想找机会吃掉母鸡。院子的地上放着一只钉耙,狐狸只顾盯着母鸡,一脚踩在钉耙上,钉耙一下子竖了起来,“啪”的一声打在狐狸的头上,狐狸疼得龇牙咧嘴,可一声都不敢吭。
在一本图画书里,常常隐藏着一些不容错过的细节,它不仅与主题息息相关,而且常常包含着另外一个故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这样的细节,挖掘细节蕴含的意义和隐藏的故事,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想象延伸,通过续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有友情免费出租》讲述了一只大猩猩因为感到孤独寂寞,以“出租”的方式找朋友。文字和画面呈现的是大猩猩和咪咪交朋友,表现了真正的友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购买的主题。但仔细观察画面,角落里还隐藏着一些动物,尤其是一只小老鼠,一直紧紧跟随着大猩猩。这些细节隐含着本书另一个主题:朋友是要去找寻的,而且他们都在附近,就等你去发现。
阅读完大猩猩和咪咪的故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最后一幅图(图一):红霞满天,明月东升,大树下是大猩猩孤独的背影,大猩猩下一个好朋友会是谁呢?
学生充分猜测发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观图:难道在他的周围除了咪咪,真的没有朋友吗?仔细看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除了小老鼠,在大猩猩的周围还有谁?
学生回顾前面画面(图二、图三……),表达自己发现细节的惊喜,教师顺势总结引导:仔细观图,我们有那么多的发现,这就是图画书的魅力!原来在大猩猩的身边竟然有这么多的小动物,它们会和大猩猩交朋友吗?现在咱们来做一回小作家,续编故事:
这一天,大猩猩又在大树上贴了叶子,上面写着:我有友情免费出租,他坐在大树下等着,等着,这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续编故事训练,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自由表述,而且深化了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在故事中完成了自我教育。
图画书主题丰富,表现的形式也是多样化,如日记、书信等。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文本的这种语体特色,寻找读写结合点,潜移默化地进行体裁方面的训练。
《小恩的秘密花园》是一本获得美国凯迪克大奖的图画书,主人公小恩的故事通过12封信来讲述,非常有意思。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朗读12封信,潜移默化地领会书信格式和表现方法。
这本书的后环衬上,小恩又回到了乡下,和奶奶继续幸福的田园生活。仔细观察,小恩的篮子里似乎装着许多信。教师于此处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设计一次书信训练:
小恩带着舅舅的不舍和思念,回到了乡下,但是她和舅舅的通信却一路相随。孩子们,小恩会在信里说什么呢?舅舅又会怎么对她说呢?你能替小恩或舅舅写一封信吗?
有了12封信的阅读铺垫和对小恩故事的理解,学生写信水到渠成,情感喷薄而发。书信训练给学生提供了倾诉真情的载体,实践的平台,也使这个爱的故事往下延续。
图画书作为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阅读教材,封面、封底、环衬等都是可供挖掘利用的语言训练资源。教学中,我们既要引领孩子们走进图画书的意境之中,描述图画内容,想象画面以外的空间,还要引导学生在表达中学习、运用甚至移植图画书中的语言。因为图画书中的语言是图画书故事浓缩后的精华,是学生“表达”的言语“原材料”。只有“图”和“文”的资源有机揉合利用,“读”与“写”的形式巧妙无痕链接,我们的语言训练才能更加扎实有效。
(本文转自“点灯人教育”微信公众号,原载《小学教学·语文》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