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11-16 09:11:28
数字显示,男孩的确出了状况。从各项国际评比来看,男孩在阅读、写作的表现落后女孩越来越多。中辍、过动、情绪障碍、学习障碍的人数,男孩几乎是女孩的2~6倍。
根据台湾主计处最新公布的统计,在25~34岁这个年龄层,台湾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比率为60.2%,已经比男性的54.8%高出5.4个百分点。甚至过去男性占优势的领域,女性也在快速掘起,超越男性.
长庚医院身心医学小组召集人萧美君指出,去年长庚医学系入学女生人数已超过男生,而且医学系的前几名几乎都是女生包办。“现在医学系推甄面试前,老师最常讨论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保护男生,”萧美君坦言。
当然,不是每个男孩都愈来愈像个幼稚的蠢蛋,每个孩子都有其个别差异。但整体来看,男孩的危机的确越来越明显,英国、美国、澳洲等国都开始展开抢救男孩的行动。
例如,澳洲的“男孩教育灯塔学校计画”、英国读写能力信托所推动的一连串鼓励男孩阅读的计划。美国近几年更掀起一波“抢救男孩”的运动,医师萨克斯在《浮萍男孩》一书里大声疾呼:要正视男女的天生差异,给予孩子适性的教育环境与教养方式。
以下整理出几个关于男孩成长过程中,父母、师长常见的疑惑,该如何理解?该如何协助男孩?
耕莘医院精神科医师杨聪财解释,男性最明显的特色就是他会分泌睾固酮,睾固酮不只是一种成长荷尔蒙,它也会影响情绪和精力,使男孩精力旺盛,打闹不休。
另外,男生的肌肉比女生强壮30%,所以相对攻击性强。男生的生理特质会让他想要动,但现在从幼稚园的教育开始,都是室内、团体、指导教学居多,这对男生相当不利。
应对方法:
运动
运动,是改善男孩分心、过动的最佳解药之一。萨克斯医师在《浮萍男孩》一书中指出,伊利诺大学研究发现,把孩子放到户外,让他们玩泥巴,摸到、感觉到和闻到真实的东西,可帮助治疗注意力缺失过动症。
政大实小老师游雅婷也观察到,当学校老师带着学生跑步运动过后,许多平常有过动倾向的男生,都变得可以专心上课,且很有礼貌。
让男孩晚点上学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让男孩晚点上学,可减轻许多问题行为,并让男孩学习成绩更好。
澳洲亲子教育专家毕度夫就指出,托儿所不适合三岁以下男孩。研究显示,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感到分离焦虑,觉得被遗弃而封闭情绪;同时会借由暴躁易怒来处理他的焦虑。
另外,男孩的大脑发育比女孩慢六到十二个月左右。在五、六岁时仍处于"粗略动作协调"的发展阶段,忍不住会想动一动,无法安静坐好。
男孩在表达、写作能力上较弱,也是因为男孩左右脑的连结不如女生紧密,使他们难以在很快的时间,在左脑找出相应的辞藻去表达右脑的感受和印象,这些都让男孩容易成为教室里的弱势族群。
提供更多元动态的教学与评量。
研究显示,男孩更需要在"动中学"、"做中学"、"玩中学"。在课程中,适度(但不要过度)的透过游戏、体验、实验、竞赛等方式,可提高男生的学习效果。
提供多元阅读类型和写作引导。
父母从小多跟男孩聊天、说故事,可帮助他语言能力的发展。男孩倾向阅读实用、冒险、有趣知识或战争类主题的书籍。师长可借由男孩有兴趣的书籍出发,引发他们阅读的乐趣。
在学校的教师休息室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女老师对隔壁的男老师说:"我们班的女生好窝心喔!我只要讲一句话,她们就会帮我打扫、整理。"
谈起女生,老师满脸笑意;谈起男孩,老师就恨得牙痒痒:上课吵闹、下课打架、不写功课、不背课文、整天欺负女生……男孩真是!
给男孩健康的情绪教育。
杨聪财医师指出,加强男孩同理心很重要,因为时代趋势越来越重视团队合作,有同理心比较能体会别人。可以透过影片的欣赏、文章及故事的阅读,让男孩看到不一样的想法。
帮助男孩学会口语表达。
要帮助小男孩解决在学校的困境,很重要的就是协助他的语言发展,让他能用语言而非拳头表达。
教养专家毕度夫指出,男孩装做什么都不在乎,一副"当个笨蛋很酷"的模样,其实他们连最基本的谈话技巧都很缺乏。男孩需要的协助是控制自己不要去打其他男孩和女孩;女孩需要的则是不要使用较佳的语言技巧贬低男孩。
网络世界的声光、影像效果强烈,再加上文字不多、不需要太多人际沟通,使得影像能力强、文字及口语能力弱的男孩,更被吸引。
一旦习惯这样的声光效果,上课就很难吸引他们。某种程度,网络世界抓住男孩心理弱点。男生面对压力的反应,倾向战逃反应。缺乏机会到真实世界冒险竞争的男孩,躲藏在网络世界,就成为一种安全又刺激的生存方式。
电玩游戏业者发现,男孩喜欢的电玩游戏有几个特质:游戏的所有“社会”层面被移除、大多数“语言”和“情感”层面被移除,严重的背离了“现实”世界。
男孩喜欢在电玩游戏中看到:征服、竞争、破坏、空间谜题、尝试和失败。对于男孩心理最关心的,恐怕就是这些电玩游戏业者,他们不断投其所好,却可能将男孩拉离真实世界越来越远。
纪律与平衡。
多一些任务解决型的上课方式。
从日本的尼特族、茧居族;美国的赖家王老五到台湾的啃老族……社会上出现愈来愈多从小就失去动力,缺乏责任感,依赖别人而活的男孩或长不大的男人。
杨聪财医师解释,一般家庭里,爸爸的角色像个啦啦队,妈妈像个守护员。爸爸因为男性荷尔蒙强,会去冒险、探索、挑战;妈妈则比较会担心危险、不安全的事情,倾向去呵护孩子不要受伤。
但现在因为种种现实因素,超过七成以上的主要照顾者都是妈妈,守护的角色就太强,冒险的角色太弱。这对男孩来说,容易让他对自己没把握,因为他要去尝试任何事情、探索时,都会有人告诉他这不行、那不行,让他困惑,对他的自信心建立会打折扣,容易长不大。
父亲的陪伴。
学会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