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点灯人教育:周其星:生命的橡子——生命教育主题读书会设计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4-12-15 10:08:50

摘要:关于作者:周其星,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资深语文教师,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作为全国最大的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创始人,他致力于推动优质的儿童阅读,影响了全国数万个家庭。

活动目标: 

继续关注生命现象,探求生命本质,在故事阅读中提升对生命智慧的感知,能结合自己的思维实际和生活认知完成对生死的透视,明晓生命轮回生生不息的大智慧。在孩子小小的心里植下一颗柔和而又柔韧的种子,哪怕将来风再大雨再狂,也不会摧灭希望的根。

活动构思:

在上学期开始关注生命教育死亡哲学以后,带着孩子一起阅读了《獾的礼物》《再见了,艾玛奶奶》《小佘艳的故事》,孩子们欲罢不能,无论课堂感悟情绪生发还是文字阐发都有精彩表现。本学期继续研究生命教育,带着孩子阅读了《风到哪里去了》和《一片叶子落下来》,在精心挑选的图画书面前,孩子们领略美丽的画面,阅读温暖的故事,开启智慧的遐思,进一步思考生命、解读死亡、体察人生,初步形成对人生的终极关注。接下来阅读的读本是我最喜欢的《一粒橡子的奇遇》和台湾方素珍老师特意赠送的《祝你生日快乐》,从自然到人,先走进一道充满哲学意味的自然风景线,再阅读一个温暖而又略略有些伤感的童话故事,围绕生命的橡子这一主题,不断升华,反复咏叹。

活动资源:

台湾作家、著名阅读推广人花婆婆(方素珍老师)赠送的《祝你生日快乐》以及看云老师珍爱并推荐的《一粒橡子的奇遇》。

前者是讲述了一个患了绝症的小姐姐与一个小男孩之间温暖的故事,后者既是科普读物,又是美术精品,更是哲学启蒙的绝好读本,智慧优美的文字,美轮美奂的画面,一定能带给大家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不尽遐思。

活动过程:

一、轻松聊天进入故事现场

1、聊从前读过的图画书,你最喜欢哪一本?

2、今天一起来阅读更美的书。 

二、深情阅读《一粒橡子的奇遇》

1、看封面,教师描述,奠定唯美的基调。齐读安东尼的话,带着思索,静静走入故事。

2、跟着音乐,一起阅读《一粒橡子的奇遇》。

3、读后交流,哪里给你印象深刻。

4、看约瑟夫●安东尼的那句话,交流你的理解和感触。

5、将这句话接下去,说你此时最真切的感受。

6、推荐阅读看云老师的话:

橡籽是有生命的,而生命的路是不能阻挡的;因为生命的根拥抱着黑暗的泥土,而生命的花追逐着灿烂的阳光。

生命轮回不息,生命融合为一。

即便橡籽被鸟虫吃了,不能生根发芽;即便橡树死于虫害、藤缠、冰冻、火烧、刀砍、斧劈……生命的道路依然在延伸,生命的轮回与融合依然在继续。

——看云

三、动情聆听《祝你生日快乐》

1、出示花婆婆方素珍老师的照片,猜猜她是谁?

2、回忆读过方老师的几本书,带出她送给我们的另一本书《祝你生日快乐》。看封面,读书名,猜故事。

3、听老师讲述这个故事。

4、一起交流。

(1)读完以后,我们会产生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那就是:小姐姐会不会回来打开“开心锁”呢?

(2)故事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温暖?

(3)人的一生是一个很不确定的历程,死亡也并不会让大家感到恐惧和害怕,来看看大家的感悟吧。你同意他们的看法么?

 投影部分同学及家长对于死亡对于生命的感悟。

一生的路就像一首歌,每个人都在唱着自己。不同的是旋律。有的唱过后就随风而去,而有的却久久地回荡在耳际,给人留下永久的回忆。正是因为有了旋律上的高低不平,人生的坎坷才显得美丽动听。一首没有音节高低旋律的生命之歌,一生中只会单调平凡。只有旋律高低不平的生命之歌,在生命结束的时候,才会在这个世界和另外一个世界中不断的回响。

——王思婷

有人说干完自己想干的事,就可以去死了,那也就是说快点做完事,就快点死吗?什么叫做完事?做不做得完?如果没做完呢?这些都是我正在想的问题,谁可以帮我解开谜团?

——卓均溢

老师说“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花开花落是大自然的规律,人生人死也一样,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就没有生。

——吴玉玲

人生下来就走向死亡。我们要勇敢的面对死亡,不要逃避它,我们要快乐的过每一天。如果人每天都板着脸,对自己真是太浪费了,因为不管你是哭还是笑,你都得过这段时间。

——刘宛宣

把自己当成一朵花,先让它把最灿烂的一面展示出来,让人们能知道它记住它,这样,你就会觉得它的意义有多大,觉得自己多幸福。即使“死亡”真的很近,你也不会感到恐惧、不安。

——刘琛妈妈

既然死亡是每个生命所必须(have to)面对的,我们就像是正在演出的那幕话剧的演员,大幕迟早会拉上,我们是否应该在大幕拉上之前,表演得更精彩?那样,在大幕缓缓合上之后,我们就可以平静地离开舞台,腾出空间给我们的后人。

——解温特爸爸

(5)再次出示约瑟夫●安东尼的那句话,定格:“我们都是大自然森林中,生长在同一枝条上的橡子。”

教后感言:播撒一粒小小的种子

有朋友对我一直以来接二连三地执教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读书会很奇怪,质疑我在这么早就刻意地去触碰一个很严肃很忌讳的话题,这样做是不是过于残酷,何必要让课堂让孩子如此沉重,我们应该带给孩子更多温暖的记忆。朋友们的话是有道理的,我们或许没有必要花很多的心思在这些沉重的话题上,尽可以去制造那些快乐的因子。但是,细细端详我们现今的教育,不能不让人越来越悲哀地感到,我们现有的课堂大多只会让孩子围着文本埋头作一些简单的言语的训练,没有也无法仰望哲思的天空,每个孩子那智慧的存在从未触及。如果不能在孩子幼嫩的心里种下一条慧根,所有的努力只会是过眼烟云。我之所以钟情于生命主题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去认识生命,去窥探生死之谜,我更在意的是,我们能否带着孩子开始思考这些本源性的问题,对生命对存在对活着的意义作些哲学性的追问和思考,让孩子们至少在这一刻能够智慧地存在。

从《獾的礼物》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是以图画书的形式通过阅读进入思考,进行思辨,这样的过程并没有如大家所估计的那般沉重那么阴暗,因为那些进入孩子视野融入孩子心灵的都是一些温暖的故事,虽然包裹着淡淡的忧伤,但依旧散布着阳光的味道。在孩子感动之余,透过那些智慧的语言,引发自己的哲思,纵作灵光一现,仍然可以擦亮阴霾的天空。

我的选择还是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台湾的方素珍老师特意寄给我她创作的《祝你生日快乐》,看云也向我推荐《一粒橡子的奇遇》,都是很美的画面,很温暖的故事,很感伤的情绪,很智慧的语言,很耐读的文本。我都很喜欢。但是,在一堂读书会上,仅仅读一本似乎有些单薄,读两本呢,又觉得二者之间没有一个恰当的结合点,思量再三,决定还是读两本,先读《祝你生日快乐》,因为这个故事比较简单,孩子们理解起来很容易,就不用花过多的精力去阐释,而《橡子》的语言含义都很深刻,每一句都值得细细品味,一一琢磨,孩子们理解起来可能有些艰难。细细揣度之后,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构架,也就是先读《祝你生日快乐》再读《橡子》,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小故事到大自然,愈发抽象。

记得萤火虫论坛上有网友老头子上过的《祝你生日快乐》的实录,当初.由于没有文本,也就没怎么细读,这两天我捞上来看了看,感觉设计得比较简单,估计是他们的孩子在这之前没怎么接触关于生命教育的话题,所以在主题的深入上没有我想要的深度,也就是走得不是很远。这跟我自己的设计是大相径庭的,因为我跟其他老师不一样,不是把着力点放在图画书的解析上,而是更直接走向语言和思想本身。

看云在这之前也给孩子们读过《橡子》,在她的帖子里看了很久,就是看她怎么讲《橡子》,获得的启思颇多。与看云联系,征求她的意见,她告诫我“读书,不要有太多准备,否则和上课没什么不同。孩子还是最关心故事本身,随机即兴,往往有意外之喜。”这似乎为我设计的松散创造了一个理由。沉砂在看完我的设计以后,直逼我的痛处“这次的读书会设计,你预计把孩子引到何处?目标是什么?”这恰恰是我一直思考未果之处,因此,脑子里还是比较糊涂,“如果,你自己都不确定把孩子引向何处,怎么好?”朋友一席话,让我惊心,绕来绕去,我还是在起点折腾啊,回过头来再看设计,真的有些迷糊不清,曾一度怀疑起自己的设计能力来。整理思路以后,我最终还是把目标定位在“继续关注生命现象,探求生命本质,在故事阅读中提升对生命智慧的感知,能结合自己的思维实际和生活认知完成对生死的透视,明晓生命轮回生生不息的大智慧”上,因为我知道,孩子们的起点已经很高了,通过以前的阅读,他们对生死的认知已经超越了他们的同龄人,但是,这次阅读能否超过他以前的思维层面,还真让我有些担心。其实我只是想在孩子小小的心里植下一颗柔和而又柔韧的种子,哪怕将来风再大雨再狂,也不会摧灭希望的根。我想,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待稍过两日以后,我把设计好的思路请李校看。李校建议我把阅读的顺序改为先读《橡子》再读《祝你生日快乐》,这样由自然回归到人本身,由远及近,带着淡淡的忧伤走出课堂。教学时可以环绕“生命的橡子”这个主题不断回环,几次出现安东尼的那句充满哲思的语言,不断叠加感知印象,并借助同一首音乐反复回响的形式,让课堂充满回荡着智慧和诗情。

李校稍作指点,我便恍然大悟,境界果然不同,真高人也! 

走进课堂,开始了读书会,我发现,上了那么多次读书会,班级内部的也好,对外公开的也好,这种给孩子读书的感觉这种好书一起分享的氛围真的很好,我和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轻松的阅读、静静的倾听、智慧的思考、亲切的交流。故事任由我深情地读着,美丽的画面一页一页地闪过,圣洁空灵的音乐在室内回旋,孩子们安静地注视着、倾听着…… 

还有哪样的课堂能有这般纯净?还有哪样的阅读能有这般动人?不要怪我感觉太好,不要笑我有些自恋,这是和孩子一起分享一件美好的事物时很正常的心态。

安静的聆听之后是智慧的思考是情绪的抒发。刚开始我还有些担心,担心孩子们能否超出已有的认知,只是在原来的理解上徘徊,因为从他们以前的阅读交流和读后随笔里,我发现,他们的认识就已经非常深刻,总是让我赞叹不已。在当天的课堂上,孩子们时有惊人之语,他们在简单的一次性阅读之后,就能迅即生发全新的思考,见解深邃而不落空泛,观点新颖更逼近本真。他们说“橡子的生命最终化为泥土,变作营养养育了樱桃,它的生命没有消失,还在樱桃树上继续”;他们说“橡子长成参天古树真不容易,它的一生充满了磨难。例如黑暗、虫咬、藤缠、鸟啄、冰冻、火烤甚至斧劈,但是它都挺过来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历,才让它这一生变得丰富多彩”;他们说“如果橡子当初没有掉下来,它虽然不会经历这么多的磨难,但是却不能成长为一棵粗壮的大树,缺少多彩的人生”;他们说“每一粒橡子就是每一个生命,生命不会消失,只会不断繁衍不断继续不断循环,只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他们说“小丁子很天真,不知道小姐姐得的是绝症,还在为小姐姐祝福,这让人很温暖,也让人很悲伤”;他们说“小姐姐和小丁子数着花瓣的神态最让人难忘”…… 你一言我一语,那些智慧的诠释,那些哲思的火花,纷纷扬扬,从他们的嘴中一一冒出,果真灿若莲花。当我把安东尼的那句话第三次定格在孩子们面前时,教室里响起一片整齐的声音,他们不仅仅用嘴在读,更是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共鸣,这粒小小的生命的橡子已经深深地植入孩子们心里,总有一天,当季节适宜的时候,当一束阳光经过的时候,会唤醒那颗智慧的生命,会擦亮那朵耀眼的明光,对此,我深信不疑。

 注:本文转自亲近母语点灯人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qjmyddr)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