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10-15 09:29:32
如果我们成人天天在孩子的耳边絮絮叨叨的说,你要成为这样的人,你要成为那样的人,孩子很可能就无法听到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个召唤的声音。
人生是需要梦想的,因为人与一般动物的不同在于,人更是自为而不是自在的。人的生活有着许许多多的可能性,梦想不仅可以使我们活得有支撑,还能帮我们在人生诸多的可能性中进行选择。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希尔曼在《破译心灵》一书中提出了见解独到的“橡实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每个生命由一个特定的形象构成,这个形象是生命的本质内核,召唤着那个生命走向一个命运,就像高大的橡树的命运写在微小的橡实中一样,命运召唤是每个生命核心的看不见的谜。
我以为一个孩子的理想的生命发展状态,应该是倾听来自生命核心的那个最初隐约的命运召唤,也可以说是梦想召唤,这里面就有两个不能违背的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命运召唤、梦想召唤应该来自孩子自身的生命核心,而不是来自父母的外部选择。
父母常常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来实现。我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一个在世界游泳比赛中获得了冠军的男孩,当记者问他夺冠的喜悦时,他却说我并不喜欢游泳,这个冠军是为我父亲得的。现在我满足了他的愿望,明天我就去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这件事很耐人寻味,实现的不是自己的梦想,哪怕在别人眼里再成功,人生依然没有乐趣。而如果为别人的梦想穷尽一生去努力却不得实现,人生岂不更是一场虚妄。
我儿子读小学时,我曾经问他长大后想做什么,做爸爸这样的教授好不好。他断然回答:“不好!天天憋在家里看书,太没意思了。”我们希望他读大学,他还是说:“不好!为那一纸文凭,4年里放下手里的电吉他,去学那些我不感兴趣的附加课程,太没意思了。”现在,看到儿子兴致勃勃地做原创音乐、用英文写歌词、自学键盘、在乐队里演出,我们庆幸当年尊重了他的选择。
最近,我和妻子左伟一起创作了描写小学一年级孩子生活的故事《属鼠蓝和属鼠灰》(3册),我们在后记中表达了写作这些故事的初衷:“我们成人强加在孩子身上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们想还给孩子一种天然、自在的童年生活,我们不想让孩子在成人给他们强行规定的人生目标的牵动下,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而是想让孩子成为童年生活的主体,用自己的身体去行动,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从而寻找到真实的自我,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获得人生的幸福感。”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走的桥比孩子走的路还多,所以人生走什么路,你就应该听我的。这是成人误把人生经验当成了人生智慧。成人比孩子优越的就是具有人生经验,不过,人生经验有可能生成人生智慧,也很有可能遮蔽甚至扼杀人生智慧。孩子有自主生活的主体性,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成人教育者其实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尽可能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可以选择的机会,也即创造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当孩子有所选择,成人就要站在孩子身旁,为他实现梦想助一臂之力。
第二个原则可以表述为帮助孩子做两件事。第一件事,由于梦想召唤最初的声音是隐约的,所以,父母需要安静地等待孩子心中的梦想开放。如果我们成人天天在孩子的耳边絮絮叨叨地说,你要成为这样的人,你要成为那样的人,孩子很可能就无法听见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个召唤的声音。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和儿童教育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消极”一些。另一件事就是成人要给孩子一种身心可以“闲逛”的生活,而不要像现在这样,用应试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将孩子的生活和时间全部塞满。罗大佑的《童年》里吟唱的“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那种无拘无束的时间,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的时间,才是喂养心中的梦想长大的时间。而在应试教育这一逼仄的牢笼里,是无法放飞梦想风筝的。
没有梦想的人生是苍白、无趣的。梦想即使不得实现,追寻梦想的人生过程也是充实的、有精气神的。把不能实现梦想的人生看成是失败的人生,那是功利主义者的人生哲学,而理想主义者的人生哲学不以成败论英雄。我想到了《佐贺的超级阿嬷》一书中令人敬佩的阿嬷,独自一人为抚养7个儿女以及一个外孙、种田、做清洁工的阿嬷真是一个哲学家,她的“快乐生活语录”里有一条就是:“人到死都要怀抱梦想!没实现也没关系,毕竟只是梦想嘛”。“没实现也没关系”,这是多么乐天、达观的人生态度啊。我希望父母们读一读《佐贺的超级阿嬷》,学学阿嬷的超级人生智慧。
一个孩子拥有真正属于他自己的梦想,并且可以为实现这一梦想去努力,不论这一梦想能否实现,这样的人生就是成功的、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