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5-05-04 17:16:02
孔晓艳老师,来自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开元小学,2015年度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
2001年春天,我辞别工作十年的幼教岗位,怀着梦想成真的欣喜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读教参、听公开课、求教有经验的老师、琢磨名师的课堂、找考试点、用各种方法训练应考技能……慢慢地上课技术提高了,心却越来越迷茫疲惫。语文教学就是课文教学吗?十二本教科书能滋养出语文素养吗?
2005年冬天,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教育在线论坛上,看云说:“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疯了般翻遍她的帖子,从此走上儿童阅读之路。绘本、儿童读物、诵读、读书会、班级图书库、校讯通博客……多少辛劳多少坎坷——带孩子们,冒着被举报的危险读《日有所诵》、质疑声中学习吟诵、嘲讽中写博客、周日开读书会……一路书香一路歌。我所带班级成绩稳居榜首,班级博客圈获得七次“书香班级”,孩子作品屡见报端——酒衷豪被少儿杂志聘为特约写手,成为《家长会》封面人物。……付出总有回报。我获得市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2014年加入亲近母语“点灯人飞翔计划”,受邀在儿童母语教育论坛分享自己的教学。
慢慢的,学校不少语文老师开始和我一起做阅读。阅读在学校扎下了根。2014年校讯通书香班级大赛,我校18个班级13个参赛12个获奖,学校被评为十大书香校园之一。
慢慢的,周边学校的老师们也行动起来了。从诵读到绘本讲述,从读书会到班级图书库,从私下交流到受邀去学校分享经验……2013年,吉利区的学生都在使用《日有所诵》,一些老师开始尝试儿童阅读课程化。
2013年七月,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在栾川进行教师培训。培训结束后,看云老师把《日有所诵》的落地工作交给了我。
八月,与海外中国基金会的负责人刘倩电话,建议《日有所诵》配书时集体降一个年级,这样更符合孩子和老师们的情况。点评所有学校的诵读计划,初步了解海外中国基金会资助学校。开学前写了一篇诵读说明给老师们做参考。九月,与项目人员多次电话,商量第一次网络会议内容和会前项目学校上交材料。十月底,第一次《日有所诵》网络会议召开,主要内容是学校小结、做法分享、解答老师们的困惑。会后反思有两个问题:一、《日有所诵》当语文课上。二、学校和老师们没有反思意识、反馈习惯,主动性差。这个问题最关键。反思、行动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主动反馈能让项目人员尽早准确了解到老师的需求给予帮助。没有这些,项目人员辛苦,老师成长慢,阅读推广步履维艰。
老师们的《日有所诵》周记交上来了。写得简单但是毕竟开始“想”了。周记很多是老师上传到论坛的,这就是主动反馈啊!我和项目人员做了个《日有所诵》工具包发到论坛上给大家做参考,有操作方法、常见问题解答、文字范例、网络会议记录、视频、录音、老师们的随笔……第二次网络会议,发现学校和老师们做了不少调整。
习惯了和海外的电话,很长,商讨工作的枝枝节节。“如果你是项目人员,你想通过这张表了解到学校的什么信息?如果你是学校,你如何填写这张表?”“我们可以为老师们做些什么?对于种子老师来说,他们最需要什么?我们如何为他们找到合适的团队?”“怎样才能触动老师们的觉知,带动老师们行动?”“为什么是这几本书?它们能给老师们带来什么?”
2013年暑假到年底这半年,对我来说是通过电话交流、论坛回应、网络会议看清农村老师的现状,接纳、帮助、陪伴他们成长的过程。我越来越清楚老师们的知识积淀、专业素养、行为习惯,知道他们“在哪里”,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做,同时不断告诉他们——你还可以这样想、这样做。这半年也是和海外思维碰撞、交流反思,明晰项目方向的过程——以《日有所诵》为基础,打造“安静润泽”的课堂,实行儿童阅读课程化。
“道”的确立,让工作虽繁多辛劳但效果显著。
2014年初,海外成立微信阅读群,我和老师们共读《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故事知道怎么办》《薛瑞萍老师讲中国故事》《好绘本如何好》《科瓦奇讲植物》。老师们上交的笔记让人惊喜,多数老师能和自己的教学、生活连接,有的老师还体悟到“道与术”的区别。“聆听”“入心”“教师的觉知”“想要的课堂”“自我成长”这样的文字出现在他们的笔记中。五月,发现的有老师已开始读《做适合人的教育》,又为他们建立阅读快班,开网络会议进行指导,要求他们读书、行动、反思、写作、指点新开始做《日有所诵》的老师。一年多来,微信群从冷清到活跃,老师在这里分享交流、互相支持、温暖陪伴,教师成长共同体形成。
《日有所诵》指导还至本处。第三次网络会议,反复解释为什么要做《日有所诵》,《日有所诵》周记意义何在?我带着老师们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体验《日有所诵》诵读方法。2014年从南京参加亲近母语论坛归来,给晓朝、韩楼、许庄几所新学校开小灶,以一年级第一单元五首诗歌为例分析、示范、讲解点读、定位识字、手指谣调剂课堂、节奏、停顿、重音……
2014年的前半年,一直在和海外商量如何做好暑期培训。见过太多“培训前高兴、培训时激动、培训完心动、回到家不动”的例子,究其因,虽然接触到先进的理念、看到精彩的示范课堂,但是由于个人底蕴不足、精力有限,上不出同样美丽的课,家常课又不知怎么操作,最终放弃。“日用”、“素极而华”成为共识,定下两块内容:一看云老师《儿童阅读课程化》的讲座激发意愿,小安示范吟诵家常课,我做《日有所诵》通识。二是三天种子教师磨课。《日有所诵》通讲、绘本讲述、吟诵知识入门和日常操作。实战演习、集中攻破,课一上完就评,老师们感受最深、收获最大。
七月底,培训按计划进行,内容满,身心紧张劳累。最累的是《日有所诵》通讲磨课,一天时间我点评了66节课。培训后一万多学生开始诵读《日有所诵》,一部分老师进行儿童阅读课程化尝试——老师们上了一个大台阶。微信发言、论坛分享帖子剧增,开学三周后仅《日有所诵》通讲记录就提交126篇,篇篇鲜活生动。2014年后半年,老师们不仅在自己班级带孩子们读书,学校之间的交流也开始进行。了解到这种情况,我们召开专门的网络会议,分享我的培训PPT,逐张讲解,指导大家培训基层老师。会后田晓丽、陈向峰、陈建芳、白霞玲先后在高崖、栾川、河北、银川等地为老师们讲解《日有所诵》和绘本、吟诵教学的基本操作,更多的老师加入到儿童阅读的队伍,更多的孩子沐浴着书香成长。本学期三次网络会议次次让人惊喜——老师们“立”起来了!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遇到问题会主动寻找答案。
通过《日有所诵》撬动背后更大的东西——老师们的觉知和行动,让更多的孩子得到书香的滋养。你若愿意,我愿与你长路同行,共做一场书香的梦。
附: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图书组大事记:
http://china.ocef.org/bbs/thread-91132-1-1.html
《日有所诵》工具包:http://china.ocef.org/bbs/thread-882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