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亲近母语公益 发表时间:2017-04-14 10:42:08
项目人员寄语:
认识高老师好几年了,他是宁夏海原一位代课老师,每个月工资不到一千块,待遇低,课时重。
高老师带着学前班的孩子们,读《日有所诵》也有三年了。日有所诵,看起来好像很简单,每周一个单元,每天固定时间10-15分钟的诵读。真的简单吗?看高老师怎么带他学前班娃娃读的……识字,熟悉汉语拼音,领读,试读,正音语气语调,节奏和韵律,亲子诵读。
“形象+韵律+反复→唤醒思维→叩启(儿童)天赋之门。”
高老师的这篇文章里面,有具体的做法,积极的教学方式探索……
时间过得真快! 2014年秋季田晓莉老师在高崖中心小学主办“日有所诵”教师培训至今已有三年多了。我的阅读课也不间断地坚持了三年多。我多数时间搞学前启蒙阅读,现就学前班阅读谈如下体会:
一、教学流程
1.在黑板上抄写儿歌。让孩子们看到要学习的儿歌。把儿歌-所学内容抄写在黑板上,看似对“不识字”的学前班孩子毫无意义,实则所起作用不可小觑:
①把虚无缥缈的语音直观化了,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实践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只要我指一指写过某首儿歌的那块黑板,孩子们就能读出那块儿黑板上写过的儿歌,从没有出现过差错。孩子们在学习这首儿歌时,在反复听、认真读的过程中,早就把现实黑板上的儿歌刻录到了自己想象中的那块黑板上。每一次复读,孩子们都是“看”着自己脑海中的那块黑板读;
②识字。在学习每首儿歌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要把抄写在黑板上的字、词、句和老师口中发出的语音一一对应。久而久之,孩子们就能把常见的,在儿歌中出现频率高的字记住。
③在读儿歌的过程中熟悉、巩固学过的声母和韵母。“日有所诵”就是孩子们运用所学汉语拼音的练兵场。
2.领读。教会孩子们读出完整的儿歌。领读时语音要清晰准确,语速要慢,语调要平直。给孩子们倾听和模仿的时间。我不用“老师读——学生听——学生读”的模式,孩子们记不住。鼓励孩子们在老师大声读时小声跟读。这样省时间,利于孩子们模仿读准字音。对小孩子的听力训练效果很好。
3.孩子试读。只要有孩子(那怕是一个孩子)能完整地读出整首儿歌,我就停止领读,鼓励孩子们试读。学前班的孩子们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具体的一个孩子不能读出完整的儿歌,但是孩子们一起能七拼八凑地读出整首儿歌。孩子们拼凑儿歌的过程是TA们的大脑最活跃的时候。他要把自己记住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准确地镶嵌进由孩子们群体编辑的整首儿歌里,需要智慧和勇气。此时,不必计较音准。正音是对孩子们的打搅。只要能把孩子们零零碎碎的记忆整合起来就是胜利!这种耦合效应常常帮助我高效完成学前班的课堂教学。试读是可以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孩子们拼凑儿歌的过程是最容易气馁的时候,要适时做好“火上浇油”的工作。当孩子们的音量逐渐减弱时,已经有孩子放弃了努力。“现在不学会,晚上拿啥读给妈妈听呢?”或者“现在比刚才读得好多啦!”就像强心剂一样管用。在我看来,孩子们“拼凑”儿歌的过程比我包办领读到能熟练读出整首儿歌有意义。好的的激励方法既能正面引导孩子们努力的方向,又能让孩子们及时获得成就感而继续努力!
4.正音。当孩子们拼凑出完整的儿歌后,正音就成了必须。正音要细致,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地过。反复读,反复听,反复纠正。直到把每一个音节的声、韵、调读准。声调具有赋予每个音节具体意义的功能。可以用手势帮助孩子把握声调儿。直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诵读。
5.引导训练语气、语调、语速和韵律——整体合练。这是个难点。由于学前班孩子朗读时发音口型变化慢的缘故,很难做到准确。我也不难为孩子们,练到当天再没有提升的空间为止。这种训练要在时时处处都要关注到,要有耐心。孩子们读的越熟,语速越快:读的越高兴,语调越高。随着诵读的持续,孩子们的韵律感进步越来越大。
二、孩子们的儿歌声
孩子们是喜欢阅读的。我第一次上《日有所诵》课,孩子们读着读着,他们欣喜若狂地爬上了桌子,跪在桌子上一遍一遍地手舞足蹈地读起来。当时,我又喜又恼又急。尽管局面失控,心里还是非常高兴。事先担心调不动孩子们诵读兴趣的顾虑,被孩子们的举动打消了。
孩子们朗读中也有闪光点。《蚂蚁搬豆》,一粒没长脚的豆豆在地上跑,让小宝宝产生疑惑。好奇心驱使小宝宝俯身仔细观察,原来是群蚂蚁抬着没长脚的豆豆跑呢!小宝宝释疑后的轻松、愉悦的神态和情感都凝聚在“哦”音里。我觉得是难点。我反复试读,都没读出来效果。孩子们朗读时,在“哦”后拖了一个上扬中略带拐弯儿的尾音,把释疑后的轻松、愉悦的神态和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就这一个音,让我惊叹!
孩子的理解是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的,是通俗的。要远近虚实结合起来,化深奥为通俗。在孩子们能正确流利地读出儿歌的时候,引导孩子们边读边想像,通过反复地读、反复地想,把文字描述转化成画面。
反复——是孩子们学习中的必须。在反复中孩子们形成学习的节律,在反复中孩子们无意识地记忆了所念的内容,在反复中孩子们脑海里的画面由模糊到清晰。即便是由于不理解的字、词或者句子造成的画面的残缺,只要及时地根据孩子们表现出的眼神、神态、声音、举止的异常而及时引导、帮助,就能将残缺产生的困惑有效地转化为孩子们再学习的欲望和内在动力。学前班儿的孩子们年龄大小不一,不会那么整齐划一地都理解。就让他们“大的读的深沉,小的读的愉悦”吧!
每天、每节课,孩子们都用儿歌声迎接老师。数学马老师在我跟前几次夸学前班的孩子“读起儿歌像瓦罐里到核桃——流利。你写在黑板上的儿歌,孩子们都会背诵”。孩子们的成就感、自信心也在同步提高。
早晚放学排好队,一走就开始读儿歌,这是孩子们自发的,刚开始只有一两个孩子边走边读,老师一表扬鼓励,边走边读儿歌的就逐渐多了起来,直到全部都边走边读。
今年,我带一年级语文,《语文》课文中出现读过的儿歌或古诗,孩子们就高兴地告诉我:“老师,这篇课文我们会读,你就不用教了,听我们读!”虽然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圆满地表达,但能看得出孩子们心里有,随着语言的积累,总有一天会溢出的。
三、鼓励亲子共读,小手拉大手
每学一首儿歌或诗歌,都鼓励孩子们回家读给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听。孩子们反馈回来的信息大都是妈妈、爸爸笑了,爷爷、奶奶奖了一块钱之类的。如果那位有心的家长让孩子们教自己读(哪怕是装装样子),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四、心得
怀着激动的心走近阅读:“形象+韵律+反复→唤醒思维→叩启(儿童)天赋之门。”“一支笔,一本书,一颗心。真诚干净,老实读书。”“大道至简,诵读经典。”我和我的的孩子们在班级的道场里潜心修心,一边陪伴孩子,一边充实自己,和孩子们共同阅读——安静润泽!
代课教师的角色决定了我们必须要一心多用,之前虽然也读书,但大多读的是农业技术和社会科学之类的,后来, 拜读了薛老师的《教育教学问答》,正在读 《图画书应该这样读》 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我真想学会阅读,学会更好地帮助孩子们阅读。当孩子们的快乐不是来自别人的给予,快乐便无人可以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