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公益资讯

播撒春天的种子——江律君老师的日有所诵示范课

作者:亲近母语公益  发表时间:2017-03-29 10:26:58

摘要:江律君老师的日有所诵示范课

小编按:江律君老师是贵州织金家乐小学的一位代课老师,贵州织金基本处于“赤贫”状态,孩子们没有任何阅读基础。家乐小学大概70个孩子,江老师带的一年级十八个娃,其中有一半是不满六岁的“预读”生,她自己的两个孩子还小,老大三岁多,老二不到两岁,有时候看到她背着娃娃去上课的照片。江老师带着孩子们读《日有所诵》,吟诵,给孩子们讲故事,看着孩子们一天一天“脱胎换骨”。上周,附近的牛场小学邀请江老师去上日有所诵示范课。我们星星点灯群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一盏灯,不仅照亮了自己的课堂,还照亮了周边的学校。

3月24日上午 日有所诵示范课

今天在贵州织金牛场小学,应张波校长之邀,来讲日有所诵示范课。第一次外出讲课,其实内心无比惶恐。第一,自己日有所诵做得不好;第二,我只是一个非专业的老师,要去给很多专业老师讲示范课。

上周五接到邀请电话,时间很紧促,选年级,选单元,斟酌再三,备课,备知识……

周三到达牛场小学,还在跟孔老师请教讲课的事。而这时候,对于《短歌行》和《忆江南》,我还没有具体切入点。  孔老师很忙,她抽空回了信息,介绍银川的白老师帮忙,白老师也很忙,大晚上看了我的思路,建议,调整。一个学期不做通讲了,对于这样的示范课,时间把握不住,尤其是高年级,我并没有上过。通过白老师的帮助,一语点醒梦中人,重点和关键立即明朗,方向感找到。

孔老师经常说的:编者在哪里,学生在哪里,老师在哪里?要用什么方式和学生相遇?我以为自己有把握。直到上课之前才发现,我要讲课的对象,个别班级并没有坚持日有所诵,他们知道有这本教材,上册读过几个单元,然后就没有下文了。于是,我又稍微调整了一些做法。比如《大地上的事》,再介绍其他单元也有节选,比如《短歌行》,找他们老师发书,预习,看释义。由于把手机关机了,没有看时间,最后连想作为重点篇目的《忆江南》也没能诵读。可能也有紧张,晚上没睡好,今天嗓子干哑,嘴皮都粘在牙齿上了,还得不停喝水。

上一年级的时候,快开始了才发现小朋友们的书和我的不是一个版本,讲的也是第六单元,但是第一篇不一样。上课铃声响,没有备课,直接讲《燕子的话》,带读一遍以后又发现很多小朋友并没有翻到该页,又下去查看一番。讲完第一篇,发现新版书调整得挺好,现在还是春天,第六周第六单元,把《夏天的雨》换成《燕子的话》,才真正应景应时。在一年级的课堂,很快找到了自己,看着小朋友整整齐齐坐在下面,我整个人终于活了——这是我熟悉的方式,我能带动他们!因为低年级的重点在节奏和兴趣,我在导入和篇目链接方面侧重了一些,《瓜娃娃》作为重点来朗读。带读,分组读,齐读,听老师有节奏地读,问读法有什么不一样,中间有个小女孩说:老师,我们是一个字一个字在读,你是一个词一句话地读!——小朋友能感受到,最后,拍桌子有节奏地读。到《野牵牛》的时候,孩子们齐读时我跟着大声地读,不再“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而是有节奏感地在读。

童诗《树叶》,本想作为重点,后来觉得要讲的不多,问了问题:

“你觉得树的这么多小耳朵,它听到了什么?”,

小朋友回答:

“听到了燕子的叫声,听到野牵牛吹喇叭的声音,听到吹风的声音……”

《春游曲二首(其一)》带读,请杨旭老师在黑板上写诗(为了标平仄)的时候,顺便讲了一下诗意,标平仄,配合动作带诵第一遍,说长读和短促读感觉的不一样,如江~,长读,问你觉得这江怎么样,孩子说很长。这就是诵带来的不一样感受。带着孩子们诵的时候,很多老师也抬起手小声跟着诵起来。还有一分钟,时间刚刚好。走出教室的时候,张校长还边走边诵:“满园深浅色,照在碧波中。”

3月24号下午,教师座谈:

李主任主持,说了阅读大环境,学校阅读项目情况,以及这次通讲示范课的目的和意义,并作了流程介绍:1.江老师说日有所诵;2.老师们自由提问;3.张校长作总结。

我先从阅读之路说起,到日有所诵的开始和过程,后回到今天的示范课: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通讲课程和早读时间安排。

到老师们的提问环节,大家开始都在沉默。看大家都没开口,我就问:这个学期做日有所诵的和上学期做的老师请举手,结果只有一位老师。不去做,总会害怕各种各样的问题,总会觉得很难——其实特别能理解,老师们除了教学上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还要开很多会做很多留守儿童和其他形式上的资料,还有很多活动在开展,稍微有点年纪的老师肯定吃不消,好多老师也会觉得累,精力不够。

于是我们又回到日有所诵每周一节通讲课加每天15到20分钟的诵读分配时间。只要坚持,这样的课堂会带给我们很多功夫之外的收获。有位老师提出:通讲一节课能讲的太少,也有其他老师回应:重在读,跟语文课还是不一样的。有位老师提出:单元通讲可以侧重一篇——这个意识已经很专业啦。眼前一亮的感觉。今天的通讲示范课我在做侧重。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能发现。于是提了一个问题:谁注意到一年级的通讲示范课以哪篇为重点?很多老师都觉得是古诗,只有张校长说是《瓜娃娃》。今天一年级的第六单元,我是以《瓜娃娃》为重点篇目来练习朗读和节奏的。后面古诗讲了平仄又标出来,诵了三遍,所以老师们会觉得古诗是重点。解释侧重原因以及为什么老师们认为古诗讲解是重点。我只是想顺带一下不一样的“诵”法来朗读古诗、理解古诗。

综合老师们的问题,开展日有所诵的难题在于:

1.事情多,没精力开展——这个靠校长去协调调动会更好。

2.书不够,读不起来——可以配书,配书到手之前可以抄写或复印,问题好解决。

3.很难,不会做——技术上的东西只要有心,总能解决,有百度,有孔老师,有一大群同行的老师,强大的微信群作后盾。

4.难下决心,怕坚持不下——简单的事情只要开始,只要重复去做就好,每天15到20分钟。在春天播种吧!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