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南京学堂

【父母学堂】生长的童话--走进儿童诗的美丽世界(2)

作者:亲近母语  发表时间:2015-10-23 10:05:19

摘要:2013年11月22日我们的“母语文化会客厅”很高兴邀请到了南大的傅元峰教授,傅老师任教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主要研究中国当代小说、诗歌以及都市文化、自然、风俗与中国当代文学生态的关系等方面。今天的讲座,傅教授将带着我们我们一起走进儿童诗的美丽世界。

主讲人:傅元峰

       今天我们的“母语文化会客厅”很高兴邀请到了南大的傅元峰教授,傅老师任教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主要研究中国当代小说、诗歌以及都市文化、自然、风俗与中国当代文学生态的关系等方面。今天的讲座,傅教授将带着我们我们一起走进儿童诗的美丽世界。

       傅教授首先指出我们中国缺少儿童文学,而中国现代文学新生的特点、它最重要的标志、真正以全新的形式来到这个世界的其实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包含着一些重大的心灵结构的问题、美学的问题。我们这个社会如此重视孩子的教育,而存在于我们这个母语体系中的孩子却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这是我们这个社会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儿童的结果。

       傅教授跟我们解读了一些与儿童有关的电影,分析了电影中的暴力、丑陋、残暴、虐杀对孩子的伤害;比较了中西方的电影中有关儿童的部分。如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和国产电影《南京!南京!》在处理儿童问题上的巨大的落差,它反映出中国大陆和西方世界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的巨大差异。对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解读并不是纠结于故事的真实性,奇幻性,而应该是少年派和一只孟加拉虎之间的关系,一个少年对于世界的阅读方式。傅教授同样给我们推荐了国产儿童电影的优秀之作,如《宝葫芦的秘密》、《马兰花》等,这些充满童心和以儿童为本位的电影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什么样的诗是儿童诗?傅教授发现,在这一百多年来的当代文学作品中,能够称得上是儿童诗的其实是很少的,杰出的儿童诗大部分是译诗,所以我们现在读到谷川俊太郎、读到金子美玲的诗歌会惊叹其文字的美好,然而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去当一个儿童诗人,但是他们写出了儿童诗。傅教授还发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个特朗斯特罗姆,他的诗基本上百分之八十都可以当儿童诗来阅读,而他当初也并不是为儿童写的。而在中国大陆,很多儿童诗人是专职为儿童写诗,但写的诗全部都是成人诗,而且是不太好的成人诗。所以傅教授提出要亲近母语,要亲近原创性的汉语诗歌,要发现中国的优秀的儿童诗,比如冯至的《雪中》非常有童趣,但是此前人们却不把冯至当做儿童诗人看待。

       关于孩子阅读,傅教授提出它是一种文学思维,它不是“标准答案”的思维。我们在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培育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他们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我们国人的阅读观念不强,中国国民的人均年阅读量不超过5本,而在韩国是11本,法国是20本,美国是37本,日本是40本,在战火连天的以色列,则是64本。在国外的地铁上我们会看到很多阅读者,他们读的不是电子书籍,在我们看来,哪怕他看的是一本杂志,我们也会觉得很古典。而我们会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看手机上。所以我们在儿童的世界周围要树立一些阅读的景观,在孩子面前少看电视、少玩手机,拿起一本书看,到了一定的时间比如吃过晚饭以后,夫妻俩共同在家里做一些阅读的摆设,这不用说话,就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熏陶。傅教授呼吁家长们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

       关于孩子教育,傅教授认为,在孩子那里,我们有的时候是从他身上学习,然后在学习、在拜他为老师的过程当中才教育了他。也就是说现在有些时候我们仅仅是为他提供一些尊重、一个家庭的心灵环境,然后他就获得了一个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他就会认识到一些东西,比如说他常常会对一种没有被认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险的精神。对于孩子提出的有关敏感话题,傅教授认为,当这个问题来了之后我们要去想怎么去应对,该从哪些方面讲这些知识,然后怎么鼓励孩子自己去想,以不至于在他的心灵当中留下一些不健康的好奇,又不至于传播地太迅速而让他有一种虚脱感。有的时候家长可以把一些很负面的东西主动告诉孩子,而不是要求孩子应该怎么样,其实孩子对于这些内容孩子自己就会评价,在评价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现场施教的过程。如何提高这方面的应对能力,对此家长要多看一些书,提高自己,因为对孩子教育的机会转瞬即逝,那么我们的家长就应把握住这个仅有一次的机会。家长们平时要多想,就是要多看、多了解一些文化艺术领域的东西。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真正是一个合格的父母,或者说是一个幼儿教师。

       傅教授的讲座从儿童题材的电影讲到儿童文学,再讲到儿童诗,最后讲到当代的儿童教育,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对儿童教育提出一些具有指导性的建议,精彩的讲座让在坐的家长和老师受益匪浅。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