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亲近母语 发表时间:2017-10-30 14:42:22
天府新区正兴小学 汪君
应该这样说,我是一个有情怀的老师。在教学10多年里,我总是在为孩子的阅读、写作发愁。阅读教学不厌其烦的讲诉理解方法,讲诉答题技巧;作文教学念例文、教写作提纲,甚至自己写下水文,然而学生的习作仍然像一滩死水,不见起色。就这样困惑着,也探寻着来到了2016年。
2016年,正兴小学参加了亲近母语的儿童阅读课程之阅读地平线计划。我认识了亲近母语。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我学习着,成长着。我突然顿悟:孩子的阅读能力、习作能力真不是老师一教就能教会的。儿童语言的积累、阅读理解等能力的提升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越俎代庖,以为自己讲的好,学生就会学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难为无语之文。
学校落实儿童阅读课程后,每次语文早自习,我总是带领孩子徜徉在《日有所诵》的美文中。范读、教读、赏析、品读,孩子们读的津津有味。品读有韵味语言,放飞孩子的心灵,孩子的想象力在那一刻得到释放,我突然发现孩子不是我原来认为的“朽木不可雕”,他们只是现在还是一块“原石”,等待我去细心雕琢。一篇又一篇的诵读中,孩子们的语感也逐渐强烈,朗读的声音也渐渐大了。渐渐地,渐渐地,有的孩子能自己根据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进行诵读。诵读,让孩子感悟到生活原来那么充满诗意。有的孩子在诵读玩一些优美的诗后,还尝试进行创作。我想,小诗人就是在这种请情景中培养的吧。就在这学期,孩子进行诗歌创作时写出的小诗充满了诗的韵味:
我们的手是柳枝,在离别的朋友之间,传递着不舍地情谊。
我们的手是雨,在天和地之间,织成一张友谊的大网。
我们的手是桥,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在民族与民族之间,传递彼此的热情。一首首小诗,传递着着孩子们对生活的爱,积极乐观的孩子,充满童真的语言,不是诵读带来的变化吗?
每天中我12:55分,我班的孩子就已经开始静静得阅读——整本书的阅读。孩子们专注地阅读着,有的同学在自己的书上进行勾画批注。看着孩子
孩子们专注地神情,我发现孩子变了,原来看到阅读题就茫然,不想阅读的孩子能捧着厚厚的书静静地阅读。孩子们的作文也更生动了。能运用好词佳句的孩子多了。在互评习作时,有孩子会推荐同学借鉴的好句。此时,被推荐的同学会骄傲地说:“我的这个句子是看书时学到的。我认为这句话很美。”因为阅读,孩子的语言更丰富了。以前写习作文不从字不顺的孩子,作文也能基本通顺了。我想这就是阅读带来的变化。每个月,我会和孩子就自己看过的书进行交流。通过不断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每周《全阅读》课上,我都会带着孩子阅读课文。或我读内容让孩子猜情节,或学生接龙读,或分角色读。总之,在阅读中孩子沉浸在文字中,沉浸在文本中。在理解文本呈现的问题时,孩子各抒己见,整堂课上孩子的阅读兴趣都非常浓厚。因为学习《全阅读》没有过多的学习负担,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很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了得到更好的锻炼。
我除了带领孩子阅读外,还和家长取得联系,提倡亲子阅读。在家长的协助下,孩子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孩子的阅读量也逐渐增大,阅读面也更广了,孩子的见识也增多。
通过阅读,孩子们更自信了,笑容也更灿烂了。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