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亲近母语 发表时间:2017-10-25 13:52:58
天府新区籍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苏婷婷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与我校教导主任谈及孩子阅读的事,她向我推荐了一本贴近孩子生活且趣味十足的书——梅子涵先生的《女儿的故事》。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是感动,更多的是反思,一个老师的反思,一位妈妈的反思,一个女儿的反思……因此,今天我把这本书推荐给我们六年级二班的孩子们,我也希望他们有所感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孩子去静心阅读书籍,首先因让他们有阅读的兴趣。因此整堂导读课的设计我主要以增强学生阅读兴趣,了解人物形象及作者幽默的叙述风格,交流阅读方法为主。
教学后老师们积极参与讨论,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领导也会后做了总结:阅读教学就要以生为本,以读为基础,以语文学习能力提升为目的。
此次教学交流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深深的明白了只有兴趣才能引导孩子更好的阅读。
1、拉近距离,引起兴趣
直接用文中语言引入,“你知道我每隔两天就要对女儿说的话是什么?
你猜猜看。”这句话既能引发孩子思考又能拉近孩子与文本的距离。在阅读中不时地引导孩子把故事与生活相联系,让孩子觉得这些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自己身上,此时孩子与文中人物已经没有了距离,阅读时的距离感已荡然无存,甚至觉得读的就是自己的故事。
2、语言幽默,加深兴趣
梅子涵先生写作语言朴实易懂,却又不乏幽默。如:她从来没有说过:“你怎么一天到晚讲,烦是烦得来!”她如果要这样说。我会朝她吼的。我吼起来大概是这样吼:“你懂什么,你懂个屁啊!你知道数学有多重要吗……”而这类幽默的语言让孩子在笑声中得到教育。轻松、快乐的阅读,这不就是兴趣的表现吗?
3、边读边思,兴趣浓厚
只读,不思考,不动笔,这应该不是阅读,然而“插曲”太多又会影响阅读。因此如何设计阅读中的问题?设计在哪里?难易程度怎样……这一系列关于问题设计的问题成了最大的问题。设计好了,提高学生阅读效率,曾强阅读兴趣。设计不好,反而成了阅读障碍。我认为阅读中的问题应是帮助学生理解,清除学生阅读障碍的。而这本书最大的阅读障碍是什么呢?那应该就是透过文字去寻找的那份爱。因此当我们读到爸爸不断地啰嗦,不断地提醒梅思繁学好数学的语言时适时点拨学生领会那一堆看似喋喋不休的语言中透露出“我”作为一个父亲的良苦用心。特别是写到“我”在女儿三年级时没让她去上奥林匹克班,失去了去外语学校的机会时更是如此。让孩子体会到了字里行间的那份伟大的爱,才会觉得文章有意义,只有有意义的文章才会引起读者浓厚的兴趣。
4、方法引路,兴趣盎然
没有方法的阅读指导课,是一节失败的课。因此我在这一节导读课中重点设计了阅读方法的指导。而写作方法主要留在了看完书后的汇报课。
读:略读故事里的小故事;精读父亲喋喋不休的语言;品读父亲语言中最能体现父爱的句子。
猜:猜故事空白处;猜故事发展;猜目录中其余故事的内容。这既是想象力的培养,又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后老师们积极参与讨论,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领导也会后做了总结:阅读教学就要以生为本,以读为基础,以语文学习能力提升为目的。
此次教学交流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1、授课的教师在上课之前都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2、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注重培养学生语感。“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
3、课堂质朴、扎实。“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促发展,以简化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教师不应过度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而是带领着孩子们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和文本进行对话,并通过品词读句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阅读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总之,我希望孩子们喜欢阅读,爱上阅读,学会阅读。
学生们正在认真阅读思考。
小组教师积极讨论
研讨会后,老师们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