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和蒲公英
3882 次浏览
作者:陈静
上传时间:2017-08-15
当前播放 : 星星和蒲公英
遇见你,真好!
陈静
遇见你,真好!
——我和日有所诵的故事
银川市兴庆区第五小学:陈静
“我是过着日有所诵的日子走过来的!”
两年前,我听到了这句话!
两年前,我从薜瑞萍老师的嘴里听到了这句充满了力量,让我瞬间泪盈眼眶的话语!而当时,我已和日有所诵相识一年!
相识
2014年8月,我带了一个一年级的班。开学的前几天,学校内部的培训里安排了日有所诵的通识培训,校长给每位语文老师配发了一至六年级六本日有所诵书,于是,我知道了薜瑞萍老师,邱凤莲老师,同时买来了薜老师的其他专著。在培训日有所诵的过程中,日不间断的诵读,去语文化,通讲,通讲记录等词汇进入了我的耳朵,也有茫然,但更多的是一份兴趣,从教十几年,除了语文书,终于有另一本书走进了语文课堂,让朗朗读书声充盈了每个晨间,回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记得带一年级时的第一周,孩子们手中的日有所诵书还没发,于是每天早上我都是一句一句地教,孩子们一句一句地跟着读,孩子眼里透着新奇,读得非常带劲。《数字歌》《过山车》,《小猫拉车》,《做手影》,这些童谣让我的心也变得飞扬,变得年轻,我念一句,四十多个孩子用软软的童声齐声跟读,那一刻,我感觉师生间的关系是那么美妙,晨读的时光是那么美好,有时他们会带上些动作,有时他们会提出一些可爱的问题。一个学期下来,读过的童谣孩子们几乎都能背下来,我可是从来没有要求背诵的呀!假期里,除了读日有所诵,我们班的孩子还给喜欢的篇目配画,日有所诵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一本诵读书!我们就这样每天读着它,正着读,倒着读,每周通讲一次,每单元记录一次,有时还在网络会议上听听刘倩老师,孔晓艳老师组织的专题讨论,每听一次,又好像汲取了很多的能量,再读的时候也更多了一份通透!
相知
带着一年级的孩子读了一年的日有所诵,写了一年的通讲记录后,我于2015年7月在河南栾川县参加了第三届种子教师暑期研习营,在那里,我见到了那个一直只是在书中看到名字的人——薜瑞萍老师!当时的激动简直无法形容,她带领我们一起读,她一句,我们一句,我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她,从来没有一场培训能让人那么振奋,那么印象深刻,薜老师的诵读和讲解让我从另一个层面理解了日有所诵编排的内容。随后,孔晓艳老师亲自带着我们磨课,一天时间内,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一册我们都要选择一个单元进行通讲,尽管已经有了一年的经验,但当真正接受培训,身处那个场中,面对孔老师专家级的点评时,我还是被触动了!仿佛又回到了起点,重新审视走过的一年历程,并纵观这六册书的编排,我重新认识了日有所诵,对它的感情更增进了一层!当回到学校,回到课堂的时候,我面对的是一群五年级的农村孩子,我要在新的学校里支教一年,我身边没有了一起前行的同事,这里的领导也不要求做,似乎要与日有所诵告别一年了。但与学生相见的第一个早上,我,在黑板上抄下了第一首儿童诗,《树叶的香味》,我带着他们读,他们跟着我读,适逢九月初,窗外天高云淡,凉风习习,校园中的树叶沙沙作响。“孩子们,你们闻到了树叶的香味了吗?”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孩子,不同的面孔,此时,是日有所诵中的小诗拉进了我们的距离,孩子们看老师的目光渐渐温暖。随后几天,孩子们的书里都会夹上一片树叶,每个晨间,诵读的声音从我们的教室传出!“孩子们,每一片树叶仿佛在对我们述说着什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光笑不说。好吧,老师已经看到了你们不一样的眼神,不一样的表情,这就可以了!我为这一班五年级的孩子选择了四年级的日有所诵,他们前四年的阅读量太少,四年级中的沙与沫精选对他们而言,真得很难,在我通讲的时候,没人提问,我提问也没人回答。他们永远让我最满意的是读的声音特别宏亮,特别整齐。这就够了!一个星期读一个新的单元,我开始是抄在黑板上,后来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就拍照发群里,让他们有空抄,随后慢慢的班里的孩子人手一本,这里虽是农村学校,但孩子们的生活条件还是很好的,一旦知道了阅读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孩子的进步,家长们是非常支持的!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都是班长在组织诵读,我走进教室时,声音已经非常有节奏,非常整齐,我不忍心打扰,与他们一起捧书而读,或忍不住拿出手机录一段,拍几张。还有一点让我欣喜的是,同是一个单元,每读到周三的时候,从他们读的声音里总能听出一些不一样的感觉,没那么生硬了,没那么空洞了,好像更多的是一份自然和融合,而我也会在这一天,适时地再带入些新的解读,哪怕只是我的单方面讲解,没有回应,我让他们在一周的最后两天用心去消化,然后表现在声音里的又是一翻不同。每天中午排路队的时候,我们班的孩子齐声背着日有所诵里的内容走出校园,引来其他班孩子们好奇的眼神。当我用吟诵的方法带他们去读每单元的两首古诗时,孩子们也知道了平声仄声入声,也学会了打手势,慢慢地也能从声音的变化中感受诗的意境。我们的作文不再只有教材上规定的内容,我们会在读日有所诵时进行仿写,续写,创编。我鼓励孩子们把写的诗投在校报及《乡村少儿》杂志上,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了铅字,孩子们别提有多么开心了!还记得期末考试临近的日子,其他班都在加紧复习,做卷子,讲题。而我们班的早读依旧,课间还会穿插一些诵读,最让我感慨的是孩子们一起读论语的情景,每个人都读得是那么投入,我几次录制,刘倩老师还在暑期培训营上播放了我们班诵读的视频。
相伴
现在,与日有所诵相识已三年,它成了我和我的学生们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我们用日有所诵开启新的一天的学习,升旗仪式上,我们班集体展示《老子》精选的内容;学校“亲近自然,走进阅读”展示活动中,我们师生一起进行儿童诗欣赏与创编的课程,所选内容来自日有所诵!说起那节课,真是记忆犹新,确定了大的主题后,我开始选儿童诗,三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的金波先生写的《风》映入了我的眼帘,读了几遍后,整个人就沉浸其中,随后我又在四年级的日有所诵中又发现了几首写风的诗,于是,我进行了整合,重新设计教学,课堂上我和孩子一起读诗,一起体验,一起创编,孩子们灵动的思维得到激发,一首首单纯美妙的诗从孩子笔尖流淌出来……
日有所诵,不只是我和学生受益,女儿同样是那么喜欢它。
和大家分享一个女儿上幼儿园时我记得一个案例:
上完合唱课回来八点多了,我说咱俩唱谱吧,女儿很配合,我拿着琴谱,她和我从第一页一直唱到学到的那一页。本来要讲故事睡觉了,她的兴奋点却高了,“妈妈,咱俩来读那个《公鸡生蛋》吧。”好吧,我和她拍手背起了那首童谣,念到:“喔喔喔,我要生个好蛋蛋”。一句时,她说,妈妈咱们改一改这句吧,我说怎么改,她边做着动作边念着:喔喔喔,我要生个,独一无二的,好蛋蛋。独一无二,这个词不错啊,我还是第一次听她用这个词呢!于是,咱俩又念了几遍,每次到那句,都用她的方式。我说再给你教一首吧,我给女儿读了《瓜娃娃》听了几遍,她又想改词了。好吧,怎么改?地瓜藏地下被她改成了地瓜躲地下,地瓜钻地下,还很形象地做了个钻的动作。木瓜爬树上,改成木瓜上树上。也算吧,毕竟能找到意思相近的词!改着,读着,表演着,都十点了,还没睡的意思,我说,瓜娃娃,咱们睡吧!她说,我现在可是西瓜小姐呀!完了,兴奋点真高了~~
好不容易要睡了,屋里热的人难受,把窗帘拉开了一些,天空中的月亮圆圆的,很亮。女儿又跳了起来,喊道“月亮真像一个鸡蛋呀”然后又开始背那首《公鸡生蛋》,啊,什么情况呀~该睡觉啦。我们都是木头人,一不许说话二不许动。
如今,女儿上一年级了,它每天也在读日有所诵,读过的内容记得非常清楚。走在路边,看到一朵朵小小的花,她趴下来观察一会,嘴里念出“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诗句,看到草丛里的蚱蜢,她会念“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然后自己就笑得前俯后仰。那天,她对着书架上的一本《一只想飞的猫》这本书看了看,突然惊喜地说:“妈妈,我想看这一本。”“为什么呀?”我问道。
“因为这本书是陈伯吹写的,我在日有所诵上读过他写的儿歌!”女儿兴奋地告诉我。原来如此,我对着女儿欣慰地点点头!
感恩,走过了三年的时光,不管是对于我自己,还是对于学生,对于我的女儿,我更好地看到了日有所诵的魅力,看到了它带给我们的影响和变化!今后,不只是坚持,更是相守!
“我是过着日有所诵的日子来的!”
这一声,清晰地响在耳畔!